巴基斯坦有很多很多在路上跑的馬,馬路是名副其實的「馬」路

  发布时间:2024-05-12 12:48:1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你們台灣有很多馬嗎?」已經把韁繩交給我,左手扶著車篷側站在椅座旁、騰出的右手則用來引導我如何駕馭正前方那匹駿馬的馬車伕,如是問。「沒有。」「巴基斯坦有很多很多馬。」馬車伕揚起滿足的笑容,神色滿是驕傲 。

「你們台灣有很多馬嗎?」已經把韁繩交給我,巴基左手扶著車篷側站在椅座旁、斯坦上跑騰出的有多右手則用來引導我如何駕馭正前方那匹駿馬的馬車伕,如是多路的馬的馬問。

「沒有。馬路名副」

「巴基斯坦有很多很多馬。其實」馬車伕揚起滿足的巴基笑容,神色滿是斯坦上跑驕傲,似乎為自己國家的有多物產豐隆感到意氣風發。

是多路的馬的馬的,巴基斯坦有很多很多馬,馬路名副而且,其實是巴基很多很多在路上跑的馬,因此,斯坦上跑巴基斯坦的有多馬路,是名副其實的「馬」路。

筆者第一次與馬有近距離接觸,是高中時參加救國團的騎馬活動;在馬背上呼嘯的感覺,真是既過癮又令人著迷。可惜,騎馬這件事,在台灣似乎是一種上流社會的運動,不管再怎麼懷念馳聘馬場的快感,幾十年下來,再也沒有機會騎馬;因此,那不僅是筆者第一次騎馬,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

從來沒想過會有那麼一天,又有機會可以近距離和馬兒們相處。這一切,都得感謝交通工具進化速度緩慢的巴基斯坦旁遮普鄉間。

沒錯,直到兩、三年前,馬,至今依舊是巴基斯坦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從鄉間村舍到大城小鎮,乃至於國際都市拉合爾、喀拉蚩……街頭上,到處都看得到馬兒在街頭奔躍的景象。

不過,這些馬兒倒不是讓人騎著在路上跑;駝運,才是牠們主要的工作。

舉凡農場的稻草、工地的磚頭、水果木箱、服飾販的布袋、乃至於五金店的各式用具,只要裝載妥當、綑綁確實,隨時可以「鞭策」上路。通常以「趟」計價,視貨物的重量與體積而定,彼此談好價格,約好時間地點,就可以「開運」──開始馱運。

除了貨物以外,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也都是馬兒重要的「馱運項目」。但是,一匹馬背只能「馱」兩人、三人,頂多四人,實在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馬車才是王道。

初訪巴基斯坦旁遮普鄉間時,從筆者所住的村莊,到鎮上去作民生補給的主要交通工具,便是馬車。

11178267_841441712558561_429979840695289Photo Credit: 亞瑟蘭 提供

通常,在每一個村口都有一個類似招呼站的停靠點,不管是從鎮上剛載人回來村莊的馬車,還是等候著要載村人上街去的馬車,都以那個停靠點起始、做終。規模很小,有時甚至只是村口的大樹下,稱不上是一個站,畢竟連站牌都沒有,有的只是每一個村莊裡,村人們自己的默契。

事實上,每一個村裡也都有自己的馬車伕們,因為,養馬在巴基斯坦雖然沒有像養牛一樣普遍,但是,每一個村莊或多或少都有養馬人家,除了養來經營駝運生意之外,也有少數是養來種田的。

大部分馬車伕回到村子裡,如果累了,就會順便回家休息;當然,馬兒也會累、也要休息,所以,就算馬車伕自己不累,為了要馬兒跑得快、跑得有勁,還是得回家給馬喝水、餵馬吃草。

從小村莊到鎮上,沿途還會經過其他村落,因此,馬車就像公車一樣,需要沿路停靠載客,只要座位足夠,甚至可以隨叫隨停,人多的時候,大家還得互相體諒,擠一擠馬車。

抵達鎮上,待全部的人都陸續下車之後,這些馬車就會到固定的聚集點去等候載客;那情景讓人不免想起「驛站」兩字。在如今的華人世界裡,肯定是沒有「驛站」這個名詞空間了,可「驛站」的意象,筆者卻在異國他鄉親眼見證並深入其境,中文字果真不馬虎呢!而且,這樣的「驛站」,不僅存在巴基斯坦大城小鎮,後來也在印度的拉賈斯坦省邦見到,許多中文古字,都在21世紀的印巴大地,得到意外的考察印證,真是始料未及的趣事。

12265808_932911266744938_839808097398222Photo Credit: 亞瑟蘭 提供
印巴一家。攝於印度拉賈斯坦邦某個小城市的「驛站」,若非店面上寫的是印度文字,忍不住要以為也就是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小鄉間|Photo Credit: 亞瑟蘭 提供

這些馬車伕們專屬的「驛站」,總是呈現著一種既悠閒又絡繹不絕的情調。

悠閒的是,因為都是在家裡吃飽喝足才載人上街來的,所以,在鎮上等候載客的時刻,便是馬車伕們閒嗑牙的時刻。在這裡,可以看到不上工的馬車伕們,都在自己的馬車上閒坐、閒聊、閒打盹。生意比較差的時候,有可能我們出來和回去時,搭的都是同一位馬車伕的馬車。

絡繹不絕的則是,這裡其實聚集了鎮郊之外數十個大大小小村落的馬車伕,隨時都有不同村莊的人前來叫車準備回家,也隨時都有剛從其他村落抵達的馬車過來停靠。有時一眼望去,一、二十輛馬車大陣仗地停著,有時卻空蕩蕩地只見滿天飛揚的沙塵,人氣旺盛的馬車生意,簡直比飛嘯奔馳於各城市之間的公車還要繁忙。

856567_490100671026002_1928657212_o
坐馬車到鎮上逛大街,這是筆者坐在「駕駛座」上拍出去的小鎮風光|Photo Credit: 亞瑟蘭 提供

聽起來很像是《一千零一夜》才會出現的故事,卻是筆者真真實實體驗過的生活畫面。我非常享受那段從小村莊到鎮上去的馬車路程,不僅可以沉浸在鄉間的宜人景致與悠閒步調裡,而且,可以跳脫二十一世紀的摩登台灣,穿越時空、遁入圖畫般的中古世紀,真是讓人忘憂。

不過,有那麼一次,因為和鄰居一家共乘馬車,幾個老弱婦孺把一輛馬車擠得像掛著「沙丁魚」般笨重,不僅小孩們只能或抱在腿上、或懸在腳踏墊外,有座位的人也都只得半邊屁股位置,抵達目的地後,筆者和鄉婦們都雙腳麻木、動彈不得,彼此站立原地相視、苦笑好久,待血液順暢、流通後,才能步行。

自那以後,筆者便決定只雇「專車」出門,從此,一邊欣賞廣闊無際的旁遮普平原風光、一邊懷古,成了在巴基斯坦旁遮普鄉間最令人稱快的戶外休閒。

興致好的時候,每一位馬車伕幾乎都會把韁繩直接交給筆者駕馭。就在某次乘風快馳的時候,依在側邊看筆者「駕車」的馬車伕問:「你們台灣有很多馬嗎?」

在那生活方式還十分落後的的旁遮普鄉間,筆者經常遇到純真的當地人追問著要比較「你們台灣好?還是巴基斯坦好?」,為了激起鄉民們對外面世界的好奇、灌輸他們筆者自以為比較國際化的眼光,筆者總是故意用各種他們無法想像的先進科技來舉例,向他們辯證台灣的進步與巴基斯坦的落後。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