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發布「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法案」,台灣企業除了「買綠電」還能如何超前部署?

  发布时间:2024-06-02 14:37:4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Edison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2021年7月,歐盟發布了「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法案」,洋洋灑灑的文件合計11章36條與五個附件,每一條都有其重要性,但是這份重磅法案究竟在台灣的我們現階段 。

文:Edison(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

2021年7月,歐盟歐盟發布了「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法案」,發布洋洋灑灑的碳邊文件合計11章36條與五個附件,每一條都有其重要性,境調但是整機制法這份重磅法案究竟在台灣的我們現階段應該注意哪些?以及有什麼可超前部署的行動呢?

推動CBAM背景

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並非橫空出世,而是案台有著長期的行動脈絡,最早可從2005年歐盟開始啟動碳排放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cheme,灣企ETS)開始,業除從這個機制開始,買綠提高歐盟境內產業部門的電還生產成本,但是超前卻延伸出碳洩漏的現象,只是部署讓碳排放轉嫁到其他地區而已。

在不斷的歐盟修正調整中,以及環保團體的發布倡議,時至2019年也達成24%GHC排放量。碳邊在歐盟綠色新政中(Green New Deal)已制定2030年減排55%目標,甚至於有些國家更積極提出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除了顯見淨零不只是趨勢也是共識,基於跨國公平承擔碳成本,體現碳成本內部化的考量,CBAM也可視為2003年歐盟碳排放交易指令的延伸。

CBAM的首批管制對象有哪些?

在第一批管制對象中,產品範圍限於水泥、電力、化肥、鋼鐵和鋁,從表上可以看出多屬於原物料等級的產品、組件類產品,在法案過渡期2023-2025年,CBAM只適用於進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排放。

a作者製作提供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在這波法案中,有在管制範圍的約佔出口總額0.24%,其中影響最大者為鋼鐵產品。

如同前言,在全球淨零趨勢下,各個城市、國家、經濟協定等不同層級的組織,都有推出或制定各式碳費、能源稅、等不同的徵收機制,在CBAM的減免規則中也納入了扣除原本生產國已付碳價的機制,來因應可能被重複課徵的問題。

a作者製作提供

企業該如何應對CBAM?

2050年全球的減碳目標是「淨零」(Net Zero),即使企業的出口項目不在CBAM的管制範圍中,或是企業本身為服務業,仍然不能事不關己,甚至於已經有很多積極且負責的企業正在採取行動,產品碳足跡已經成為企業風險管理(carbon risk)的首要之務,在近幾年的CSR報告中,也可以看到氣候變遷首度成為產業最關注的風險議題。

如何應對CBAM?需要購買綠電嗎?購買綠電憑證可以抵換嗎?這些問題都是近期來諮詢陽光伏特家的企業經常提出的問題,相信也是多數尚未行動的企業猶豫、希望被解惑的問題。

在進行到是否需要購買綠電的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從企業本身的特質來判斷有多少時間行動。

近期提出的用電大戶條款針對上市上櫃大型企業,提出2025年應該要達成10%的綠電比例,用電大戶係指契約容量5000KW以上、使用電力佔全國35%、約506家企業在此範疇。非此範疇的企業的目標時間大抵可以以2030作為規劃目標。

有了達成時間後就可以開始對企業進行各式評估,包含:碳風險評估、產品碳排放強度(碳足跡)、用電習慣等。

加強碳風險評估包含企業碳風險的衝擊與壓力測試;產品碳排放強度,則可以透過SBT、加強產品供應鏈碳管理等方法管理。對自身企業或產品有個全盤的掌握後,就可以開始規劃碳中和策略:購買綠電(包含綠電憑證)、再生能源投資、節能投資、供應鏈管理…等方法。

5tiy736v7km9zf2y00zn49in197g2mPhoto Credit: 中央社

其中,購買綠電是多數企業都適用的方法,在台積電宣布購買風電以因應蘋果供應鏈要求,以及自身企業RE100的行動目標後,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跟進,並布局購買綠電。然而台灣的現狀是綠電有顯著的稀缺性,因為市場慣性還未改變,以至於目前綠電供不應求,建議有意購買綠電的企業可以儘早行動、分批採買,較能達成減碳計畫。

除了購買既有的綠電轉供、或是綠電憑證以外,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在2021年4月提出綠能公益100+(GW100+)的長期倡議行動。

倡議中,透過企業資源及綠電需求,興建屋頂型太陽能,並將購電資源挹注給國內的社福組織或社會新創組織,除了推動台灣再生能源比例以外,企業也能夠藉此持有再生能源電廠或享有優先購電權利,以及資源能夠挹注給持續為台灣付出的組織團體。在淨零趨勢下做到公正轉型,可說是一石四鳥的倡議模式!

延伸閱讀

  • 就算你有「再生能源憑證」,策略錯誤可能還是買不到綠電
  • 全球企業都在追逐「淨零」,高耗能的鋼鐵人與航海王跟上了嗎?
  • 蔡英文宣示「2050淨零碳排」的同時,台灣的運具電動化政策是什麼?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