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按讚藝術史》 序言:這套書將「藝術史」視為動詞,提供各種親近藝術史的路徑

  发布时间:2024-04-28 09:23:0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曾少千走進生活化、在地化的藝術史當你翻閱這本書,便踏上了藝術史的漫遊旅程。這本書是「漫遊藝術史」作者群獻給所有讀者的禮物,從過去五年網站累積的300多篇文章,再加上九篇首次露面的特邀文章,我們精心 。

文:曾少千

走進生活化、漫遊在地化的按讚藝術史

當你翻閱這本書,便踏上了藝術史的藝術言這藝術漫遊旅程。這本書是史序術史視為史「漫遊藝術史」作者群獻給所有讀者的禮物,從過去五年網站累積的套書提供300多篇文章,再加上九篇首次露面的將藝特邀文章,我們精心選編成兩冊專輯,動詞邀請你一同漫遊藝術史的各種世界。

當你仔細閱覽內容,親近會發現這本書的漫遊架構蠻特別,打破了一般常用的按讚藝術家、國族、藝術言這藝術風格、史序術史視為史媒材或斷代史框架,套書提供改從主題出發,將藝交織東西方的藝術史經緯,橫越古今時空,鋪陳立體化、生活化、在地化的藝術史。

1651251856644Photo Credit: 漫遊藝術史

校友回娘家提議成立藝術數位平台

從2016年開設「漫遊藝術史」網站至今,我們有緣結識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讀者粉絲,他們在不同的時區點閱每週上線的新文章,給予我們持續前進的勇氣。我們深感有幸得到眾多漫遊者的支持鼓勵,不吝按讚分享,也對於內容給予指正建議,督促我們努力不懈更上一層樓。

話說這個共筆部落格的由來,是在一場校友回娘家的聚會開始醞釀的,當時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的畢業生回校參加校慶活動,餐後敘舊之餘,大夥兒提到成立數位平台,向社會大眾傳播有趣的藝術史知識和故事的想法。在場的老師和校友們莫不對這提議感到興致盎然,覺得這件事富有意義又充滿挑戰。

自2008年起,人文社會學科建置知識普及網站蔚然成風,例如:哲學哲學雞蛋糕、芭樂人類學、巷仔口社會學、歷史學柑仔店、菜市場政治學、故事、法律白話文運動等,唯藝術史尚未有一個電子園地。

於是,中大藝研所的師生便自告奮勇,加入這股數位科普教育的趨勢,花了一個暑假籌設「漫遊藝術史」部落格。從網站名稱、內容題材、廣邀專業作者、尋找補助經費,到設計刊頭版面、聯繫合作媒體、社群行銷等,在師生們的腦力激盪和分工合作下,終於在2016年秋天水到渠成,部落格正式開張了。

回顧一路經營網站的過程,其中不免有跌撞顛簸、徬徨迷失的時刻,也碰到經費和稿源短缺的窘境,所幸「漫遊藝術史」編輯部仍抱持著散布知識的熱忱,一一克服難關,也十分感謝作者群不計酬勞的熱血相助、讀者的耐心陪伴,以及中央大學奧援經費,終於讓「漫遊藝術史」平台穩定成長。

如今我們一方面繼續耕耘部落格,一方面集結文章推出套書。這個出版計畫,是為了想符合紙媒讀者的需求,推廣藝術史這門學科的裡裡外外,讓不同背景的讀者,能輕鬆認識藝術史是什麼?藝術史有哪些研究方法?藝術史如何連結社會脈動、周遭生活?藝術史如何增進我們對於世象人性的了解?

集結出書,如何精選文章?

你眼前的書篇,是怎麼從經年累月的文章,挑選收錄而來呢?首先,我們考慮文章是否為首次刊登在「漫遊藝術史」網站,或者專為本站讀者撰寫而成。

再來是考量內容題材的易讀性,作者是否以簡潔友善的文筆,清楚傳達一個藝術史的課題、觀點、現象或敘事?文章上線後,是否得到讀者的關注和共鳴?

我們從網站後台的統計資料觀察到,標題有清晰提出關鍵性問題的文章,吸引較多人想一覽究竟,例如:〈佛像頭頂的凸起到底是什麼?〉、〈夏娃給亞當吃了什麼好東西?〉、〈什麼是藝術史?寫給對藝術史有興趣的年輕讀者〉。這類高人氣文章,常激發讀者吸收新知或驗證已知的興趣。

「漫遊藝術史」開站以來,點閱率前十名的文章中,便有八篇是以淺顯易懂的疑問句作為標題,這似乎意味著現今許多的讀者,想從藝術史當中得到知識的啟迪,一同加入尋求答案的過程。

同時,我們很關注日常生活的視覺文化主題,例如〈臥遊水中山色〉談水族箱造景和山水畫論之間的關聯,〈認同請分享:關於早安圖的一些視覺觀察〉談手機常用的長輩圖和早安圖如何傳達情感和訊息。

這類文章也令讀者眼睛一亮,深獲喜愛,甚而被選錄為高中教科書內容,表示社會大眾越來越想提升視覺文化的素養,同時亦印證藝術史是一門活的學問,能與時俱進地應用在常民生活之中。

藝術史動詞化、去中心化、多元的藝術書寫

不同作者文章之間的關聯性,也是選編成冊的要點之一。本書採取主題作為分類原則,每個主題單元有四至五篇文章,縱橫不同時代和地區的藝術史,使之產生對照和比較的思辨空間,讓讀者能拓展視野、觸類旁通。這樣的安排讓藝術史成為一個動態的網絡和關係的場域,而不是一線性發展和絕對權威的架構,或是一串恆久固定的事件和名單。

如此的主題企劃,也反映出今日藝術史教學和研究所注重的趨勢:去中心、多元性、跨域互動。同時,主題式的構想也呼應著當前許多博物館的展覽策劃走向,例如泰特現代(Tate Modern)、蓋提博物館(The J. Paul Getty Museum)無不靈活地運用主題分類策略,融匯來自不同文化的典藏品,跨越了媒材、風格和時空的藩籬,彼此產生連結和對話,令人耳目一新。

藝術史像是浩瀚的銀河系,匯集一個又一個星座,並且不斷地擴展變動。簡言之,這套書將藝術史視為動詞,提供各種親近藝術史的路徑,指引各樣閱讀藝術史的方式。我們特別在文章起始和篇章文末,規劃「提問」和「延伸思考」單元,從「讀」藝術史,進一步「想像」未來的藝術史。

1651251922463Photo Credit: 漫遊藝術史

本文獲漫遊藝術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文標題為〈《漫遊按讚藝術史》 序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