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亭的盤算下,俄烏危機變得像是「烏東版823砲戰」

  发布时间:2024-05-16 06:10:2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前幾天撰文談普亭的行動不可預測,普亭接著就宣布撤軍;正當市場一派和諧,烏東盧甘斯克、頓內次克地區接連發生砲擊,全球股市應聲下挫,北約、烏克蘭與俄羅斯倏地回到劍拔駑張的氣氛。如果今天全世界要票選影帝,普 。

前幾天撰文談普亭的普亭砲戰行動不可預測,普亭接著就宣布撤軍;正當市場一派和諧,盤東版烏東盧甘斯克、算下頓內次克地區接連發生砲擊,俄烏全球股市應聲下挫,危機北約、像烏烏克蘭與俄羅斯倏地回到劍拔駑張的普亭砲戰氣氛。

如果今天全世界要票選影帝,盤東版普亭應該拔得頭籌。算下自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俄烏全世界有太多評論說過「普亭不可能打」、危機「俄羅斯經濟撐不過戰爭」。像烏偏偏普亭影帝就是普亭砲戰戲做超足,張力極高,盤東版讓北約分不出到底是算下演技還是準備假戲真做——北約被迫軍事動員,也被迫坐上談判桌,被迫把戰爭成本拉高以嚇阻俄羅斯,否則2014年的克里米亞兼併馬上就會重演。

比較微妙的是,烏克蘭的態度也相當曖昧。雖然基輔與莫斯科都否認下令開火,也都表態不想要戰爭,但雙方顯然都沒有達到政治上的滿足。俄羅斯尚未與北約談完其政治目標,烏克蘭也知道這次危機是博取西方政治資源的重要機會,所以雙方暫時變得有點像台灣人很熟悉的一幕:烏東版823砲戰。

烏東版823:既是國族主義對抗,也是陸權與海權的深層衝突

為什麼說像823砲戰呢?當年兩岸情勢也是基於國族主義與領土衝突的基調,在全球地緣局勢下軍事對峙,同樣有多重政治目的與直間接對手。例如1958年8月18日毛澤東批示彭德懷:「準備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因此不要在廣州深圳方面進行演習了,不要去驚動英國人……。」

今天俄羅斯也是準備打烏東、直接對基輔、間接對北約,不要在克里米亞演習了,不要去驚動土耳其人。普亭用軍事對峙鞏固權力,也藉此聯合中國分化西方。

若以823砲戰為喻,當年中國打金門目的之一是在地緣上分散美國注意力,藉此政治支持伊拉克政變。今天俄羅斯覬覦烏克蘭領土,同樣打算讓北約從地緣關係的「安全保障者」變成「麻煩製造者」,讓前蘇聯國家擔憂親西方的後果。

另一大目的,則是伸張俄羅斯國族主義,讓莫斯科成為偉大俄羅斯的中心,如同北京想完成統一的中國政權,不容許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與蘇聯標榜反國族主義的官方意識形態不同,莫斯科決策者心中俄羅斯國族主義的一面,在蘇聯解體後反而高漲。2008年俄軍入侵喬治亞、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2021年兵壓烏東地區,導火線都是當地俄羅斯族人口引發的政治問題。

除了地緣政治與國族主義,文化更是烏克蘭危機的深層因素。成功民主化的東歐國家,固然排拒莫斯科的控制,但中亞國家獨裁者卻歡迎中俄的政治支持。就政治對抗的表象,很容易會得出這是民主與極權國家的對立。

然而在深層文化原因上,俄羅斯與中亞國家都屬草原傳統深厚的陸權國,波羅的海、波蘭、烏克蘭、喬治亞等向北約靠攏的前蘇聯國家,則有悠久的海權傳統。

在歷史課本上提及近代俄羅斯與鄰國的衝突,經常提到俄羅斯要奪取「出海口/不凍港」,其實就是俄羅斯要將權力擴張至波羅的海、黑海、北太平洋時產生的衝突。當俄羅斯完成草原上的制霸,開始向外擴張時,立刻會與鄰近海權國家衝突,並間接與英美日等海權大國摩擦。

RTXG9JND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一手安保談判,另一手以經逼政

去年年底,俄羅斯向北約、美國分別提交了安全保障議題草案,今年1月北約和美國則以書面答覆俄羅斯。然而西方與俄羅斯的根本戰略利益不同,導致雙方難以達成共識。

普亭明講過,與西方有三大談判關鍵:「北約停止擴張」(至烏克蘭與外高加索)、「取消俄羅斯邊境的導彈部署」、「將北約集團的軍事基礎建設退回到1997年的狀況」(即撤出波蘭與波羅的海地區),在俄羅斯給美國的8條安全保障提案、給北約的9條安全保障提案中,都是這三大原則的延伸。

為了逼迫西方讓步,俄羅斯用烏克蘭不遵守明斯克協議為藉口,製造軍事危機將北約諸國拖上談判桌。在這幾天的互相試探中,美國雖然暫時不派兵進入烏克蘭,但是波羅的海和波蘭的美軍與北約軍隊數量持續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顧問和武器援助也持續進行。

在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舉行軍演後,美國國務院就迅速批准波羅的海國家的第三方武器轉移許可,之後不久斯洛伐克決議與美國軍事合作,立陶宛也正在請求美軍永久駐軍。

平心而論,美國與北約的動作相當理性且有效率,然而軍事審慎目前無法打開政治上的僵局。因為東歐國家與北約的動作,很不巧完全與俄羅斯的要求背道而馳。北約不能輕易拋棄烏克蘭,更不可能答應撤出波羅的海與東歐草原,少數能夠談判的項目可能只有導彈部署,卻又不能讓俄羅斯與取予求。

在相對可談的支線裡,美國已經與俄羅斯開始磋商導彈系統與重型轟炸機邊界飛行的問題,莫斯科期望與華盛頓以過去《中程飛彈條約》的經驗為基礎,討論部署在歐洲的陸基神盾系統,雙方都在探尋軍事降溫的可能性。

歐洲國家則懷抱不同心思,對於軍事力不突出的歐洲來說,安全保障問題是美英領導的北約要去煩惱,歐洲更關注經濟與社會的穩定。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是世界穀倉,天然氣供應更是歐洲國家的夢魘。

即使歐盟已經明言,不惜經濟代價也會制裁俄羅斯破壞和平的作為,但俄羅斯的「斷氣」威脅依舊見效。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歐盟的天然氣庫存量已經降到40%以下,比前一年度下降15%,使得掌握歐盟四成天然氣來源的俄羅斯變得更具威脅性。

RTS4UUBG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西方制裁的障礙

歐盟天然氣庫存有解方嗎?《日本經濟新聞》比對船舶追蹤資料發覺,2022年1月歐洲海域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比去年同期增加70%,但接收儲存設施的不足抑制了海運能源的替代效果。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