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單屬於每個英國人 為什麼更擔心通脹的英格蘭銀行選擇先不降息 - 夜上海论坛

賬單屬於每個英國人 為什麼更擔心通脹的英格蘭銀行選擇先不降息

  发布时间:2024-06-29 05:32:4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香港文匯網記者 陸永俊)自從本周三美聯儲重申年內降息3次的預期後,「貨幣政策」這個詞再次走到聚光燈之下。什麼時候開始降息幾乎成為了一個擺在所有央行面前的必答題。確實,比起降息與否的方向性問題,何時降息 。

(香港文匯網記者 陸永俊)自從本周三美聯儲重申年內降息3次的賬單屬於脹的擇先預期後,「貨幣政策」這個詞再次走到聚光燈之下。每個什麼時候開始降息幾乎成為了一個擺在所有央行面前的英國英格必答題。

確實,人為比起降息與否的什麼方向性問題,何時降息、更擔降息幾次的心通行選息節奏性問題顯然是當下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比起經濟不增長或更擔心通貨膨脹

本周五(22日),蘭銀英格蘭銀行行長安德魯·貝利公開坦言,不降「貨幣政策已經完成了它的工作」。

圖為行人路過英格蘭銀行。賬單屬於脹的擇先(圖片來源:彭博社資料圖)

遺憾的每個是,從數據看,英國英格英國經濟增長動力似乎仍然不足。人為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同日公布的什麼數據顯示,2024年1月,更擔英國零售量環比增長修正至3.6%,而2月份的環比增量為零。在截至2月底的3個月中,英國零售量環比下跌0.4%,同比下跌1%。

另一則相關消息發布於貝利行長表態的前一天的21日,當日英格蘭銀行宣布維持現行5.25%的基準利率不變。

矛盾的是,既然英格蘭銀行選擇維持現有利率不降息,為何一天後貝利行長又要公開表態「貨幣政策已經完成了它的工作」?眾所周知的是,基準利率是中央銀行用來執行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

難道5.25%的利率對於英國經濟而言,是一個可以長期接受的利率?那為何英格蘭銀行行長貝利22日又要表示,「市場對今年不止一次降息的預期是正確的」?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香港文匯網記者表示,「對英國而言,從歷史角度來說,5.25%的利率確實處在較高水平,然而英格蘭銀行此次不願意降息的表現說明,比起經濟增長,英格蘭銀行或將壓制通貨膨脹的優先級別放在第一位。

「堅持(5.25%)這一利率水平反映出英格蘭銀行對抗高通脹的堅定態度。」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記者指出,「儘管2月份的通脹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但英國的通脹率仍然是七國集團(G7)中最高的,因此英格蘭銀行決定保持利率不變,以繼續對通脹施加壓力。」

「脫離語境討論利率高低本身將是種缺乏意義的行為。英國出台高利率政策的背景與美國類似——英國國內高企的通脹。」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記者直言,「英格蘭銀行選擇維持現有利率不變正說明,在英格蘭銀行看來,當前的的通脹水平並非十分穩定。所以,英格蘭銀行選擇追隨美聯儲的議息決策,保持利率不變。此外,如果英格蘭銀行開始率先於美聯儲降息,那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發生重大異動並產生不必要的不可預測性。」

「學術界通常將,合理的、溫和的通脹定義在2%左右。這就是說,即便通常情況好於市場預期,但通脹仍舊高於2%,那也並不意味着符合降通脹的總目標。好於預期,只能說明好的效果,但並不能說明降通脹的措施將結束。」沈萌補充道。

柏文喜對記者表示,「英格蘭銀行可能在等待更明確的跡象,以確保通脹得到有效控制後再考慮降息。英格蘭銀行也可能在關注經濟衰退的風險,因此在調整利率時表現出更加謹慎的態度。」

瑞士降息會對英格蘭銀行產生很大影響嗎

英格蘭銀行選擇不降息的同日,瑞士卻打響了G7內的降息第一槍。

瑞士央行21日公布的最新利率決議顯示,將關鍵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成為首個宣布降息的主要發達經濟體。對此,瑞士央行表示,抗擊通脹的鬥爭已經結束,使得「貨幣政策的放鬆成為可能」。

「這反映了其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評估,認為需要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增長或應對潛在的衰退風險。」柏文喜對記者直言,「瑞士央行的這一決策自然會對其他國家的央行,包括英格蘭銀行,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每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貨幣政策目標不同,因此影響程度會有所不同。」

那麼,瑞士央行降息的行為會成為某種風向標嗎?對於英格蘭銀行而言,又會產生多大程度影響呢?

「瑞士央行降低利率的選擇對於其他央行而言,只是眾多參考之一,並不能起到足夠大的影響。因為瑞士的經濟規模在全球的佔比範圍較小,其產業結構也相對簡單,更重要的是,瑞士的通脹率之前就已降到2%以下,所以瑞士央行有足夠彈性可以調整利率。而且得益於整個經濟體較小,瑞士整體貧富差異,就業人口規模都較小,所以原本它的通脹及失業的壓力就較小。這就使得瑞士央行擁有了一個更寬鬆的政策環境。」

「一切還是要看數據說話。」沈萌對記者指出,「對於英格蘭銀行而言,降通脹的兩個必要條件是,其一,多次數據明確表明通脹並不會反覆波動;其二,通脹必須要下降到溫和通脹的範圍之內。」

一名女子站在英國曼徹斯特一家房屋中介門店旁。(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瑞士央行率先降息確實會對周邊國家央行產生一定參考意義。簡單來說,一旦兩國的利率存在明顯的高低差異,資金肯定會湧入更有利的國家。然而,相較於美聯儲的行為而言,瑞士央行降息與否對於英國降息的步伐和節奏的影響可能不會很大。」劉春生補充道。

技術性衰退 一把高懸於英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自從疫情之後的2019年開始,技術性衰退一直與英國經濟如影隨形。在全球經濟逐漸復甦的大背景下,英國的經濟能擺脫那把高懸其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嗎?

柏文喜對記者表示,「關於『技術性衰退』這一名詞,它通常指的是經濟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對於小企業而言,高利率環境會導致貸款成本上升,增加經營不確定性,從而對英國經濟復甦構成挑戰。如果這種狀況持續,可能會導致經濟進一步陷入技術性衰退。」

「技術性衰退是經濟衰退的先期表現之一,但並不意味着經濟一定會陷入衰退。」劉春生補充道。

「技術性衰退更多是一種預期」,沈萌對記者舉例指出,「例如,市場預期長時間維持高利率會導致經濟增長乏力,並對整個社會融資結構產生衝擊,然而,疫情期間各個主要經濟體發放的現金卻保證了消費力,最終這一邏輯主導下產生的「技術性衰退」的預期似乎已經被證偽。但如果仔細去看細分數據就會發現,現在歐美的宏觀數據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偏差,即大者恒大,小者恆弱。在此種情況之下,如果繼續維持高利率就會造成中小企業無法通過國際市場轉嫁本地貨幣政策利率風險。」

「可以確定的是,一旦一個國家陷入了技術性衰退,那麼該國的經濟情況對於新政策及其他意外因素的容錯能力將受到限制。」劉春生對記者表示。

無疑,對於在英國的中小企業而言,高利率會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增加,而中小企業在很多產品服務上的溢價能力和收益率又相對偏弱,這就導致高利率會蠶食他們的利潤空間,最終影響他們的收益。

一名女子在英國利物浦一家超市內購物。(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之所以在本輪高利率周期的的初期,中小企業並沒有大規模出現退出市場的現象,恰恰就是因為疫情發放的現金刺激了消費能力,然而,隨着這部分現金消耗殆盡,最終也會限制消費者的此類消費。」沈萌對記者表示。

對此,劉春生對記者坦言,「近年包含英國在內的歐洲在經濟上缺乏新的增長點,無論是電子產業、新能源車產業、亦或者是人工智能產業,歐洲並未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個長期的,戰略性的問題。此外,對於歐洲而言能源危機帶來的影響也非常巨大,最終,疲弱的經濟與高企的物價還是會波及到每個歐洲百姓。」

「英國經濟的基礎及結構沒有美國那麼好,缺乏新科技帶領的產業成長,不過這也能讓英格蘭銀行處在一個更審慎的角度為自身尋找定位,並據此採取有別於美國、歐洲之外的另一種貨幣政策。」 沈萌繼續對記者表示, 「必須要留意,英國也存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先驅,仍有一定競爭力,所以它的貨幣政策也同樣有可能因為自身的獨立經濟軌跡走出獨立的決策環境。」

「只是,考慮到英美之間長時間的特殊關係,這或導致它的決策很有可能將與美聯儲繼續保持高度相關,其結果將會是加深英美經濟的一體化,同時讓英國與歐陸其他經濟體的隔閡也會越來越深。」沈萌補充道。

責任編輯: 文劼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