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中國史1》:墨子利用天地鬼神作為恐嚇當時掌權者們的手段工具,成效十分卓著

  发布时间:2024-05-15 15:00:0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白逸琦道可道,非常道孔子用教育來傳揚自己的道統,成效卓著,這是他在春秋末年的亂世之間,用以宏揚理想的方式,當然,也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立身於亂世。不世出的奇人老子便是其中之一。周遊列國之時, 。

文:白逸琦

道可道,被消非常道

孔子用教育來傳揚自己的失的史墨道統,成效卓著,中國作為掌權者們卓著這是利用他在春秋末年的亂世之間,用以宏揚理想的天地方式,當然,鬼神也有不同的恐嚇人,用不同的當時的手段工方式,立身於亂世。具成

不世出的效分奇人老子便是其中之一。

周遊列國之時,被消孔子本想再度拜訪老子,失的史墨然而到了洛邑卻撲了個空,中國作為掌權者們卓著隨行弟子當中,利用有人當年曾隨老師前來,天地知道這兩位大思想家的理念頗有不同,臨行之前,孔子還被數落了一頓,當時,沒人敢問孔子究竟作何感想,如今事隔多年,就算再難堪,也該氣消了吧?於是有人向孔子提起這段往事,並且說:「那老聃我看也只是浪得虛名之輩,自己沒有才學,拿不出治國的辦法,還來數落老師的理想抱負……」

「不懂事別亂說話。」孔子厲聲制止:「你道我又來拜訪老聃,是為了尋晦氣麼?我是那種人嗎?」他悠悠長嘆,仰面向天,閉著眼睛緩緩說道:「當年老聃送給我的一席話,對我而言,正是最為缺憾的部分哪!從那以後,每當我想起他,在我眼前浮現的,竟然是一條乘風浮雲的龍啊!」

「龍?」

「不錯。我知道鳥兒能夠飛翔,我知道魚兒能夠游水,我也知道野獸能夠奔馳,這些眼睛見得到的事物,我不但可以掌握它們的行蹤,甚至可以把它們捉起來。可是龍呢?乘雲而來,御風而行,見首不見尾,捉摸不定,深不可測,永遠也不知道它的能耐,永遠也不知道它的底細,這老聃,我實在太佩服他了,他就像是人中之龍一樣啊!」

孔子很少如此這般毫不保留地讚賞一個人,在他的思想心性已臻成熟之際,未能與老子再度聚首,暢談胸懷,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可惜之事。

後來,孔子得知老子在許多年以前,就因為看不慣周室衰落,列強爭霸,各國之間的爾虞我詐盛行,因而西出函谷關,飄然遠行,從此再也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只不過,孔子並不知道,老子在出關之前,已將他那精練的思想,用寥寥數千之言,永遠流傳給後人。

本來,以老子這樣從不過問世俗的隱士個性,是不大可能主動著述的,將老子思想流傳後世的功臣,是函谷關的守城關令尹喜。他對老子素來景仰,知道老子即將出關,便在城門口等著,一見到老子,就對他說:「下官對先生所言十分敬佩,也不時前往先生處聆聽教誨,先生即將隱居,下官恐道之不傳,衷心期盼先生能為下官留下隻言片語,好讓下官日後處世能夠有所依循。」

「我沒什麼可寫的。」

「先生鑑往知來,洞悉世事,若不願行文以傳諸後世,實乃天下人之大憾也!下官在此為天下人請命,望先生不吝傳道。」

誠意感人,老子不便拒絕,當下便在城門口揮起筆來,寥寥五千餘言,將自己的人生觀和宇宙觀包羅其中,在他的觀念裡,「道」是一切萬世萬物的根源,開宗明義他便指出:如果「道」可以講得清楚,解釋得明白,那就不是「道」了,不能執著於語言文字來闡述,要靠心靈去領悟,而天地萬物初始之時,沒有物體,也沒有形象,此乃「無」的境界,後來,世間出現了蟲魚鳥獸、器械制度,萬物生成,此謂之「有」。因此,「無」就是「道」的本源,「有」則是「道」的作用,乃一體之兩面,最終都將趨於一體。

對他來說,世間的一切標準,如美醜、善惡、賢愚、禍福、強弱等等,都是人們主觀的判定,而且必然同時存在,缺一不可,沒有醜人,何以襯托美人?沒有惡人,何以彰顯善人的德行?凡事都是相對的,都是兩面的,兩面的背後,就是「道」。

所以老子並不贊成人們處處表現剛強,應當要清心寡慾,無我無為,因為柔弱,才能謙下不爭,愚魯,才能棄華取實。他重視精神生活,崇尚自然,對於政治,他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每個人都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如此,戰亂方不至於發生。

他的主張,乍看之下是消極的,是後退的,可是最終主張,無非是希望建立一個祥和的理想社會,所以,仍然有他積極的一面。

「老聃與我,算是兩種不同的典型。」孔子道:「然而,我們所關懷的,追本溯源,都是天下蒼生的幸福啊!」

老子的這篇文章,內容涵蓋甚廣,經過後人整理,成為道家的經典之作《道德經》,對於中國日後的哲學、政治、軍事、宗教和醫學養生之道,均有廣泛深遠的影響,而老子自然也被推崇為道家的始祖,甚至數百年後中國大地上出現的道教,也將老子奉為教主,尊號「太上老君」。

兼相愛,交相利

老子和孔子,一個成了神明,一個成了聖人,對於後世的中國,影響極其深遠,然而在他們有生之年,並沒有能夠來得及看見他們自己對後世所造成的影響。

公元前四七九年,魯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在他過世前不久,彷彿預言似地說道:「泰山崩塌了,樑柱摧折了,哲人凋謝了!」

他的死訊傳至魯國宮室,魯哀公很憂傷地說:「老天實在太不仁慈了,不肯留下這位夫子,讓寡人從此再也沒有學習的榜樣了!」

孔子的門生將他葬在魯國曲阜城北邊的河畔,在那裡種植了一片樹林,後人稱之為孔林,象徵著孔子桃李滿天下,開創儒家學派,成為至聖先師,永為萬世所景仰。而他的弟子們,則繼續傳遞孔子的思想,讓儒家學派,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孔子死了,老子不知所蹤,這時中國的思想界,又出現了一位極其神秘且奇特的人物,他就是墨翟,人稱墨子,墨家的創始者。

與孔子企圖從執政者而下進行改革的政治理念恰恰相反,墨子的做法,是由下往上,由平民百姓而達公卿諸侯的改革,這與他的出身背景有關。他是宋國的平民,在那個階級社會裡,墨翟的出身十分低微貧賤,然而他卻是個號召群眾的高手,他有一群對他矢志效忠的門徒,聽從他的命令,以嚴格的紀律組成一個嚴密的團體,號稱墨者,領袖稱作鉅子,具有絕對的權威,首任鉅子便是墨翟。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