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開藥你不吃並非小事,甚至可能拖垮健保? - 夜上海论坛

醫師開藥你不吃並非小事,甚至可能拖垮健保?

  发布时间:2024-06-30 23:11:4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9月底,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表示,健保收支到年底將短絀676億元,安全準備只有1.88個月,到明年底更只剩0.54個月,低於法定標準。故保費必得調漲,11月將開始相關審議過程。對此各界有諸多建言,有一種 。

9月底,醫師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表示,開藥健保收支到年底將短絀676億元,不吃並非安全準備只有1.88個月,小事到明年底更只剩0.54個月,甚至低於法定標準。拖垮故保費必得調漲,健保11月將開始相關審議過程。醫師

對此各界有諸多建言,開藥有一種聲音指向健保節流,不吃並非其中以藥費支出的小事討論最為熱烈。近日有醫師於臉書上貼出被丟棄藥品的甚至照片,桌上陳列著價值數十萬的拖垮標靶治療及抗排斥藥品,呼籲各界正視藥物浪費問題,健保引起輿論關注。醫師

不過就幾包藥而已,有那麼嚴重嗎?

「少數個案啦!」、「要吃不吃是患者的權利!」、「這代表不缺藥,很好啊!」這些都是針對藥物浪費議題常見的回應,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在瀏覽器上key進「藥物浪費」四個字,就可以發現除了文初的例子外,驚人「個案」真的不少,有患者一次丟棄800顆單價50元的降血糖藥、也有新北市的藥師一次收到50支氣喘藥和鼻噴劑(價值破3萬)。

333Photo Credit: 欸 你的藥師掉了!

撇除這些個案,根據健保署估計每年國人丟棄的藥品至少193公噸,約為5億顆藥品。對於喜歡環島的朋友,這些藥品可以繞台灣八圈;而喜歡登高望遠的朋友,這相當於7座台北101;重視金錢的朋友也可以參考2011年監察院的估算,每年丟棄藥品價值至少價值300億,占當年藥費支出的18.75%。

那那那…為什麼領了又不吃?

這個問題可分為可歸因於病人或是醫師,第一種狀況是病人領了不吃,就是所謂用藥服從性的問題,第二種則是醫師開了過多病人用不到的藥。

就2014年針對台北市的研究來看,因「自覺病情改善減藥、忘記服藥、覺得吃太多藥不好、不想吃、嫌麻煩」等原因剩藥者占56.6%,可歸為第一種狀況。而「疾病症狀已改善,醫師持續開藥、與不同科醫師開重複藥品」者則占17.1%,大致可被歸類為第二類。有關用藥服從性差的問題,有賴醫事人員加強用藥說明與衛教宣導,第二類剩藥的原因則牽涉到更複雜健保結構性問題。

222Photo Credit: 欸 你的藥師掉了!

「以藥養醫」與居高不下的藥費支出

為何醫師會有動機多開藥呢?這就要回到健保到底怎麼花錢了,由健保署提供的歷年醫療分項費用占比來看,診察與診療費的占比逐年下降,這代表的是健保支出逐年上升,但醫事人員的專業服務獲得的回報,卻越來越少。那具體來說,到底是多「少」?醫事人員拿到的費用是按照健保點值來說,並沒有一個固定金額,會隨年度略有浮動。以2019年媒體針對8家醫院診察費作的調查為例,在健保點值與醫院抽成的兩層制度下,醫師每診查一位病人,僅能拿到70-160元。

其他醫事人員的處境也是類似,以藥師為例,近十四年來消費者物價成長率達15.2%、基本薪資提高了54.9%。我國也在2015年加入了「西藥藥品優良運銷作業規範」(GIS/GMP),對於藥品包裝、退回之程序、儲藏監控、運輸溫控、人員管控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規範,但相應的成本也隨之增加。但十四年來,藥事服務費僅提升過一次,調升幅度為三點,2019年一點健保點值約為0.92元,即這十幾年來藥事服務費僅提升了2.7元。隨便一兩次油價調漲的幅度,都不僅於此了。

簡言之,專業服務越來越不值錢,但藥品的支出卻越來越多,這也就導致了俗稱的「以藥養醫」現象。醫事機構透過大量進藥的方式,和藥廠壓低進藥成本,只要壓到低於健保給付的價格後,便會形成所謂的「藥價差」。只要賣越多的藥,就能有越多的利潤。

shutterstock_1097358293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藥價差有多大?日本又是怎麼做?

必須要說的是,只要有給付必然就會有藥價差,並不是說有價差就是錯,亦或是賺取價差是罪大惡極的。還是要進一步審視目前價差是否合理,過大的價差搭配上現有的給付制度,很容易形成過度開藥的誘因,導致用藥不再純粹是依照病人需求出發。

去年健保支出為7139億,藥費為第二大支出,總占比為27.2%,達2083億元。放諸國際,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藥費的總醫療支出占比在9-19%之間,我國卻近三成。同時,藥費支出的總額與總占比,每年都在成長,2016年藥費支出僅占26%,約1702億元。但在短短四年內就成長了300多億。根據監察院的估算,健保署訂定的合理藥價差為15%,但實際上醫療院所的藥價差卻達27~42%。依此標準計算,若能解決藥價差問題一年便可為健保支出省下406億元。又以日本為例,訂定的合理藥價差為2%,實務上則落在6-9%,若達到日本的控管水準,便可省下610至676億,相當於今年一整年的健保收支短絀。

1992年,日本廢止了原來的藥價「散裝線計算方法」,重新制定新的定價方式,即採批發商對醫療機構和藥房的售價的加權平均值,加上消費稅以及可調節範圍的範圍用於穩定藥物分配,逐步縮小藥價差。同時也將醫師的診療費提高,讓醫師專注於為民眾診療處方,不再需要以藥養醫。這樣的改變亦讓藥師能用心於調劑與做好藥事照護工作,

444Photo Credit: 欸 你的藥師掉了!

調整健保制度,以服務為導向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面對目前的給付制度,「以藥養醫」某種程度來說是不得不然的。該思考的是,如何將健保制度調整為服務導向,讓醫事人員的專業被重視,同時減少「多開藥多賺錢」的制度誘因,諸如:提升診療診察費與藥事服務費,都是討論許久的議題。

另外,落實《健保法》第51條中成藥及指示藥不給付的規定,每年帳面上就能省下17億元,此還不包含民眾少跑診所醫院所省下的金錢與時間成本,落實醫療分級與醫藥分業,對健保收支來說亦有不小幫助。

健保議題複雜又專業,還有很多很的面向可以討論,無暇吸收這麼多資訊其實也無妨。每個人其實都能從自身做起,不要浪費健保資源,讓揚名世界的健保制度,能夠永續經營!

愛健保的好訣竅:

  1. 不囤用不到的藥品,也不強迫醫生多開藥。
  2. 認識醫療分級原則,即「大病看大醫院、小病去小診所、小小症狀到藥局、小毛病自我照護。」
  3. 慢性病多利用連續處方箋,亦可到社區藥局領藥,省時省錢省麻煩。
  4. 預防勝於治療,飲食均衡、心情愉悅、固定運動,病痛遠離你!

延伸閱讀

  • 從健保署、醫療人員、廠商的角度,「系統思考」自付差額醫材爭議
  • 全球疫情考驗下,台灣健保的高支持度背後有哪些未爆彈?
  • 「老藥退出」不該只聚焦健保署,「學名藥」品質無法確定才是真正的問題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