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固本,业态增效(二) - 夜上海论坛

生态固本,业态增效(二)

  发布时间:2024-06-28 23:32:1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路径二:以能源革命为抓手,全力打造荒山荒坡“农—林—光”互补示范区深入贯彻国家能源革命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以综合利用 。

路径二:以能源革命为抓手,生态固本全力打造荒山荒坡“农—林—光”互补示范区

深入贯彻国家能源革命发展战略,业态增效大力发展光伏、生态固本风电、业态增效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固本以综合利用为抓手,业态增效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生态保护、生态固本脱贫攻坚、业态增效新兴工业、生态固本现代农业、业态增效全域旅游多个战役,生态固本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能源革命引领区。业态增效芮城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是生态固本2016年全国8个技术领跑基地中唯一的县级项目。其中“农林光互补”生态恢复工程是业态增效芮城光伏基地特色项目,项目主要内容是生态固本油牡丹种植和管护。为助推全县脱贫攻坚,相关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优先吸纳沿山一带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开展扶贫帮贫活动。一是劳务输出帮扶。县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采用“农林光互补”用地模式,在光伏场区种植油牡丹,因户因人制宜,根据贫困户的特点安排合适岗位,参与油牡丹种植和管护,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稳步脱贫。二是承包责任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根据自身的统筹管理能力,以承包形式向企业申请部分油牡丹土地面积的管护权。鼓励多劳多得,发挥产业扶贫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产业技术帮扶。企业通过集中培训,传授农民油牡丹种植管护技术,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农户合作发展油牡丹种植产业,企业统一回收加工,形成油牡丹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带动贫困户形成长期致富产业。

路径三: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县之本,确立了建设“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先行区”“以休闲康养为核心的黄河风情体验园”,立足国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芮城苹果、芮城花椒、芮城芦笋、芮城屯屯枣、芮城香椿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当好生态文明领跑者。一是发展沿黄经济带。依托12.8万亩滩涂,打造以赏花、采摘、黄河旅游、古文明为主的现代农业,绿色循环农业,观光旅游业。二是发展中条山经济带。依托万亩光伏基地、万亩沿山精品苹果示范园区、九峰山道教文化等,发展以赏花、采摘、农家乐、新能源发展、道教文化为主的现代果业、绿色发展观光旅游服务业等项目。

路径四:以循环农业为抓手,全力打造“猪—沼(肥)一粮(果菜)—猪”生态示范镇

农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于结构优化,主攻点是创新发展模式。近年来,南磑镇以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为依托,一是大力推广“猪—沼(肥)—粮(果菜)—猪”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使该区城内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实现“零”增长。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在区城生态循环中增加收益,实现种养平衡,带动芮城县农业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二是持续推广“农业生产—农产品及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模式,使该区域畜禽粪便、秸秆等循环利用率达到92%,大田作物使用畜禽粪便和秸秆等有机肥氨替代化肥氦达到30%以上;农产品实现增值10%以上,农民增收15%以上,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目前,生态文明已成为芮城最亮丽的名片,芮城也成为生态文明最经典的“样板”,全县人民真正感受到绿水青山之美、享受到金山银山之福。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运城日报》2020年第7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

相关链接:生物牡丹芦笋循环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