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迴廊》:表演先於求真

  发布时间:2024-05-06 00:18:2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改編2013年「大角咀弒親案」的《正義迴廊》引起香港觀眾熱議,在對於劇本及演員的一片好評之外,也不乏針對表達手法的批評。有些負面評論認為編導「太貪心」,在2小時15分鐘的篇幅內塞進太 。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改編2013年「大角咀弒親案」的正義《正義迴廊》引起香港觀眾熱議,在對於劇本及演員的迴廊一片好評之外,也不乏針對表達手法的表演批評。

有些負面評論認為編導「太貪心」,先於在2小時15分鐘的正義篇幅內塞進太多內容。戲中有兩個部分招來最多批評:一是迴廊以希特拉類比主角張顯宗的「反社會人格」,令很多觀眾感到突兀,表演與本身的先於法庭戲格格不入。二是正義被視為參考經典《十二怒漢》的陪審團商議部分,其代表不同立場與世代的迴廊聲音被指生硬造作。

這些觀感往往與期望相關:不少觀眾預期《正義迴廊》是表演一齣以真人真事為藍本,剖析案情並探索人性陰暗面的先於「奇案片」,加上電影強調有關法庭審訊過程的正義描寫,這幾方面都指向一種「求真」的迴廊意圖。觀眾期望看到電影讓他們對被告的表演心理、犯案的成因、司法制度的運作等方面有更「真實」的再現。但這真的是編導的創作目標嗎?那些令人不滿的部分,正干擾了上述有關「真實」的期望。創作者似乎有意運作繁多的表現手法,拆解有關「求真」的假設。

似乎「表演」才是《正義迴廊》創作核心,而「真實」更像是一種襯托、被解構的對象,或引人入局的敘事設計。「表演」這裡涉及多個層次。首先,一眾主要演員的演出是賣點之一,亦是備受觀眾讚賞之處。其中幾位飾演主角和配角的演員皆出身戲劇界,並曾於香港演藝學院受訓,組成一個香港電影較少見的學院派班底。林海峰曾在訪問中表示,他受這個組合吸引而參演,他擔任辯護律師的演出亦受到肯定。飾演被告唐文奇的麥沛東,更獲得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華語)的「最佳男演員」奬項,一戰成名。

但「表演」也是《正義迴廊》敘事內的一個主題。編導把法庭演繹為一個舞台,其中的被告、律師和證人都在「表演」。大狀們在法庭上唇槍舌劍,「為了贏官司而不求真相」這種戲碼,對觀眾來說不是新鮮事物。上述三類「表演者」的「觀眾」,在法庭的情景中就是法官、旁聽市民、記者,以及陪審團。陪審團成員不單重組案情,嘗試了解被告和證人的心態,亦有意按著司法制度的原則作出判斷。陪審團這班戲內「觀眾」對於這齣電影的觀眾來說,起了「橋樑」的作用,邀請他們一起剖析細節,並作出判斷。

戲裡戲外的觀眾,真的能對「真相」作出判斷嗎?電影最大懸念,是針對原案中主被告罪成、次被告無罪釋放的結果作出質疑。電影前半部的劇情主要是描述案情、安排主要人物出場,並設置法庭審訊的情景;後半部才是真正的「show time」,提出各種疑點和案法的可能性,並探入兩位主角/被告的心態及動機。主被告張顯宗的「表演」很明顯,在行兇後佯稱父母失蹤,並透過傳媒影像公開尋親。但他似乎並不是一個好演員。編導暗示最後脫身的唐文奇表面上是低智商、被操控的從犯,在當時「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司法原則下騙了所有人。所以他在審問室和證人欄所說都都不全然是真相,而是「表演」。

oXQlhkheP5K1KLzVqpMInBdFasIEw0Q56e8JVOnv圖片來源:電影《正義迴廊》海報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