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教我的事》:會跑掉的、別人想放棄的,才是我們要帶上山的孩子 - 夜上海论坛

《山教我的事》:會跑掉的、別人想放棄的,才是我們要帶上山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4-06-28 18:48:1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沈恩民山上的教官走入大自然就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只要過程中讓孩子留下正面的記憶就是改變的種子對於孩子的過去我們無能為力但是,改變可以從現在開始Photo Credit: 沈恩民繪/游擊文化提供有一回從 。

文:沈恩民

山上的山教山教官

走入大自然
就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只要過程中
讓孩子留下正面的記憶
就是改變的種子

對於孩子的過去
我們無能為力
但是,改變可以從現在開始

p_62Photo Credit: 沈恩民繪/游擊文化提供

有一回從南湖下山途中,經過松風嶺,會跑孩陽光透過松樹枝葉間的別人縫隙,一條一條斜射在紅色的想放松針地毯上。旁邊的才們松樹間搭著一片天幕和單人帳,一位大叔悠然紮營在此。山教山

一番攀談,事掉的帶上得知是會跑孩協助辦理大專登山安全訓練的「鳥教官」——吳豫州教官。難怪從雲稜山莊下山途中,別人遇見好多學生隊伍。想放

不過明明是才們大專院校的學生,我們在雲稜山莊時,山教山卻發現兩位明顯不同的事掉的帶上孩子。

詢問鳥教官,會跑孩才知道這兩位是在學校讓老師、同學頭痛的孩子。教官藉由上山辦理活動的機會帶他們出來,交付一些任務給這兩位孩子,一方面讓他們暫時離開複雜的原生環境,另一方面,也感受單純的山林生活。

陪伴邊緣孩子上山

p_65Photo Credit: 沈恩民繪/游擊文化提供

半年後,我參加嘉明湖手作步道工作假期,認識了高山嚮導兼山屋管理員文泉教官。他也是職業軍人退役,長年輔導那些接觸幫派、毒品,走在社會邊緣的孩子。

兩位教官,一位住桃園、一位在高雄,南北兩地沒有隔閡。鳥教官是文泉教官的學長,每當學長籌劃活動,學弟總是情義相挺,一起帶孩子進入山林,陪伴他們走一段不好走的路。

講起話來霸氣十足的文泉教官,喜歡稱呼這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特別活潑的孩子」。

我很好奇什麼是冒險體驗教育,也想知道帶這些孩子走入山林,到底可以改變什麼?因此嘉明湖工作假期結束沒多久,我便與鳥教官聯絡,想要跟他們一起上山,我想知道帶孩子到山上,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熱血的教官們

第一次與團隊見面,清一色是各地前來支援活動的教官和志工,負責行政支援、訓練活動、後勤支援各等組工作。

教官們肩上多是泡泡(梅花)的階級章。這讓我想起當兵時在基層單位服役,肩上掛著三條槓的上尉,是連級長官。若肩上掛著梅花,那階級就更高了。在部隊中,他們一個口令,數百人的部隊就要立正聽命。而此時此刻,在我身旁的高級長官,每個人的眼神都散發著光芒,專注地討論活動細節。

這些教官在學校裡時常要面對棘手的問題和頭痛的人物,長久下來,他們擁有一套與這些活潑孩子相處的能力,並且他們也願意把時間、精神花在這群不被看好的孩子身上。

原來,熱血的不只鳥教官,同一陣線的是一群職業軍人。

會跑掉的,才是我們要找的孩子

參與活動的孩子,來自桃園縣市的幾所國中。互不相識的少年聚在一起,我看你,你看我,彼此都不順眼。

「誰是老大」是教官們頭一個要面對的問題,香菸和錢也都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引起衝突的元素。

這群孩子的特質之一,就是歪腦筋動得特別快。三不五時就會出現狀況題,例如出發日消失找不到人、中途想逃跑、毒癮發作、到了山上耍賴不走、威脅要跳崖、不聽指揮跌入激流……

「會跑掉的、別人想放棄的,才是我們要找的孩子。」

鳥教官說,帶這樣的學生上山,是最好的破冰方式。和這些孩子好好相處,成為他們願意信任的人,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路要靠自己走

p_71Photo Credit: 沈恩民繪/游擊文化提供

每次活動設計的路線不盡相同,但都希望盡量遠離手機通訊,貼近單純的環境。人煙稀少的高山,就是適合的場域之一。 高山的天候、地形、地貌變化多端,美麗的景色與致命的危機往往僅有一線之隔。

孩子不喜歡被教導,教官以任務編組的方式,實際帶著孩子,調整衣著與背包,練習帳篷架設、爐具使用、打包技巧、分配公裝等等。

山路崎嶇,上下起伏,有的孩子經由適時鼓勵,就能前進。有的體力較差、意志力薄弱,遇到艱苦的路況便耍賴不走,或者落隊在最後。

但是路怎麼難走,還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跨出步伐走下去。

教官能做的,只是陪伴。

用畫圖拉近距離

跟著教官團隊與孩子們上山,一路上我很少說話,畫圖卻能幫我架起溝通的橋樑,拉近彼此的距離。

這些在山下不討喜的孩子,到了山上反而主動靠近,觀看我筆下的他們。甚至故意出現在我的視線範圍,好讓我把他們留在本子裡。

有位孩子只要發現我在畫圖,就會靜靜坐在我旁邊,凝視我的紙本和眼前的光景。還有位喜歡動筆的孩子,主動要求在我的本子上畫畫,我們就在本子上,玩起畫畫接力的遊戲。

或許因為離開了原本的生活環境,也或許山上的生活非常單純,在教官的帶領下,孩子們在大自然裡,展現出平常難以看見的一面。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山教我的事》,游擊文化出版

作者:沈恩民

  • momo網路書店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走過島嶼的山,聽見內心真實的呼喚
一個插畫家留學台灣的故事

「唯有更深入的認識,才能理解,並且打從心裡喜歡。
由衷的認同與喜歡,就是力量」

出生於彰化八卦山邊的插畫家沈恩民
從小就熱愛畫畫,夢想有一天能出國留學
長大後,他順利進入夢想中的設計公司、成為知名圖庫的暢銷插畫家
但就在事業爬上頂峰之際,他卻失去了提筆作畫的勇氣......

為了逃避,也為了摸索,他頻繁地走進山裡
他參加嘉明湖手作步道假期,學習用雙手作步道
他跟著熱血教官們,與活潑的國中生一起到高山進行冒險體驗教育
他與調查團隊走入荒煙漫草中踏查古道,聆聽在地耆老與文史工作者的生命故事
他跟隨台電工作人員,走進百年時光之道,發掘一段被淡忘的歷史
他報名淨山活動,以垃圾之名上山,把不該留在山上的東西帶走
他拜訪守護山林的巡山員,聽他們敘說工作的挑戰與艱辛
一次又一次的山行,他放慢了步調,多聽了一些故事,也多了一些思考的時間......

曾經,他以為自己缺乏的是出國留學的洗禮,但跟著不同的人走訪島嶼的山林,彷彿經歷了一場台灣留學之旅,不僅讓他重拾畫畫的樂趣,也重新找回了自己。

本書是作者2014年以來的山行紀錄,他以融合地理、歷史、生態、人文的方式,描繪台灣的山林,更以溫暖的筆調,記錄為台灣山林付出的那群人與那些事。

本書特色

  • 充滿探索趣味的山岳地圖:融合地理、生態、歷史、人文元素,適合慢慢欣賞,也可以當跨領域教材,包括雪山、大霸尖山、南湖大山、嘉明湖、能高越嶺西段、棲蘭、太平山、阿里山、布農祖居之地等。
  • 呈現山中樸實卻令人著迷的簡單生活:白天專心走路,傍晚紥營、炊食,夜晚伴著星月早早入睡,清晨伴著鳥鳴起床。一日復一日靜謐的山行生活。
  • 記錄山中人情味:生態工作者對自然保育的熱情、熱血教官對邊緣少年的關心、山友圍坐營火分享人生故事、在山屋裡拉筋聊天說笑、交換裝備使用心得。
getImage-2Photo Credit: 游擊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