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瑞兒看電影事件:觀眾不是不包容,而是討厭「不能理解」的意外

  发布时间:2024-05-10 07:53:3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momoge毛毛牙)最近有個妥瑞兒看電影,因為無法控制發出噪音,最後只能黯然離場的消息。這新聞看完感慨很多,雖然離場前母親跟那孩子都有表達意見,但這些表達能傳達什麼意義,其實需要討論一下。我們我們 。

文:momoge(毛毛牙)

最近有個妥瑞兒看電影,妥瑞因為無法控制發出噪音,兒看而討最後只能黯然離場的電影消息。

這新聞看完感慨很多,事件雖然離場前母親跟那孩子都有表達意見,觀眾但這些表達能傳達什麼意義,不不包容其實需要討論一下。厭不意外

我們我們要先理解一個現實,妥瑞就是兒看而討「我們去電影院,會預設一個舒服的電影觀影體驗」。

這代表好坐的事件椅子、清潔的觀眾環境、完善的不不包容音響、放映設備運作順暢,厭不意外空調適中而且沒有雜音 。妥瑞

然後我們也預期觀眾有好的觀影禮節,例如手機要關靜音、不該聊天、吃東西聲音不能大聲、也不該吃氣味很重的食物、坐要有坐相、有腳臭就不要拖鞋……等等各種要求,其實最好的就是其他觀眾根本不存在(當然有些適合同樂的電影這一點要求可能會不同,而且有文化差異,例如美國人看電影會集體歡呼)。

總之我們「預設立場」觀眾都會避免干擾他人。

這是個先決條件,如果有人手機一直響,大家也會很賭爛,哪怕他是正在聯絡病危患者的醫師,事態緊急,但「干擾他人是事實」。

如果今天有個特殊狀況,就是「預先可知會發出擾」的情況,而且被視為情猶可原,那麼大家的態度會怎樣。

這樣說好了,今天如果有個醫護包場的電影,但開放少數一般人購票,然後在開映前解釋因為現場都是急診科的,可能會隨時接到緊急通知,請大家見諒。

請問大家會不會見諒?

是的,大家「預設」不會在看電影時被干擾,重點不是絕對不能干擾,而是不希望被預期之外的事情干擾,但如果今天看電影時大家手機突然都響起國家警報通知,大家頂多事後覺得是個「有趣的經驗」而已。

是的,「經驗」是一種有趣的概念,他是可以被思想引導,可以好也可以壞的。

這樣說好了,如果這位母親在看電影前先到場,然後在開映前向大家解釋,他的孩子有妥瑞症,會不受控制的發出聲響,如果大家看電影的時候聽到這些聲音,希望大家包容。

大家猜猜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時,原本「預期安靜」的看電影體驗,變得不是受到意外打擾,而是「多一層經驗」,這時大家的反應會怎樣?以台灣人習性,一定會鼓掌、幫他加油,搞不還會有人提供爆米花,大家會鼓勵那孩子、說他好棒,甚至陪他在刺激的地方歡呼勒!

是的,其實大家真正討厭的是「意外」,而且是「不能理解」的意外。

妥瑞症能不能理解?可以,但不像地震警報那樣能被瞬間理解,而是如果你不解釋,沒人知道為何會有噪音,因此你必須事先溝通。

我自己是左撇子,非常清楚一個預設立場使用右手的世界是怎樣的,有太多東西是設計給右手人用,例如剪刀。尤其那些號稱符合人體工學的剪刀,我用左手拿會很痛很不好剪,就算是一般剪刀,因為刀刃方向的關係,我也有相當使用困難,美工刀也一樣,有些是開單面刃的,當然又是給右手用。

當兵的時候一直被找麻煩,因為沒有給左手用的槍,還好後來我驗退,不然其實連用槍基礎對我來講都很困擾,因為用右手我就是很不順手(不然你自己用左手拿筷子看看)。

我遇過很多次那種有人看見我操作不順,在那邊嫌「幹麻用左手」的,我就左撇子啊不然勒!誰叫你設計東西都設計成右手專用?你要不要設計一組左手用得來讓我們使用?比方說「方便左手寫的文字系統」,要嗎?

不可能對吧!為了「大多數人」的方便,或者效率,我們會建立起很多習慣性的作法,也因此對少數人造成困擾,可是社會也不是沒有彈性的。

因此妥瑞兒如果能事先溝通,大家反而會覺得這次看電影很有意義、很特別,雖然還是有被干擾沒錯,但有更具意義的經驗凌駕在上面。

是的,如果能創造一個更高價值感的經驗,也就是從個人娛樂變成陪伴特殊兒童,「給他一個美好的經驗」,是的,變成一個「共同利他」的經驗,那麼這個經驗的價值感就被提昇了,於是這場電影院的體驗可能變成一堆人事後發文的溫馨故事,而不是一個互相抱怨的結局。

包容往往是建立在「事先告知」上面的,你不講,我們就會預設「一個可以使用大多數常識狀況判斷」的情境,而通常電影院裡的人為干擾,來源都是一些不懂得關手機的白目,他們可不是包容對象,而是譴責對象。

所以,請記得事先告知。

我很希望這位媽媽能再鼓起勇氣帶孩子去看一次電影,孩子真的很棒,但他也必須學會讓人家事先知情這件事情,他將會發現社會其實很願意包容的。

但意外不是。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我真的不是故意要動的!」淺談妥瑞氏症兒童的心理治療
  • 抽動的蒙面俠?醫師:別再誤解妥瑞兒,妥瑞氏症並不影響智力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