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英文教函數?老師教不來、學生聽不懂,「雙語教育」終究落得兩頭空

  发布时间:2024-05-13 06:14:0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李昀修、江思妤老師指著白板上的九宮格:"Every one repeat the Target 9."學生複誦:"Target 9."老師:"Target 9."學生又一次複誦:"Target 9 。

文:李昀修、何用江思妤

老師指著白板上的英文語教育終九宮格:"Every one repeat the Target 9."

學生複誦:"Target 9."

老師:"Target 9."

學生又一次複誦:"Target 9."

雙語教育,全英語教學?

為了因應2019年行政院提出的教函究落「2030雙語國家」,教育部推出「雙語教育」。數老師教

2021年9月,不來「雙語教育」隨著數十億元的學生預算正式上路,在國中小展開。聽不頭空點開「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計劃」裡的懂雙得兩「推薦教學範例」,可以看到雙語教育科目遍及數學、何用社會、英文語教育終自然科學、教函究落科技、數老師教健康與體育、不來藝術,學生生活課程、聽不頭空綜合活動⋯⋯。

在前文提及的體育課之外,我們從「推薦教學範例」再挑出頗受好評的幾支影片,前往師範大學拜訪林子斌教授——林老師曾於新加坡任教並具有雙語教學經驗,坊間稱呼他是「臺灣雙語教育師資培育舵手」,他也是「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計畫——本土雙語教育模式之建構與推廣專案計畫辦公室」的計畫主持人。

出乎我們意料地,他率直地說這幾支影片都太誇張了:「雙語,絕對不等於全英語教學。」

我們才發覺,「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計畫」,與該計畫中「本土雙語教育模式之建構與推廣專案計畫辦公室」是不同的計畫主持人,前者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陳錦芬教授,以沉浸式教學研究出發。後者是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林子斌教授。

二者之間為何存在矛盾,值得研究,但我們得先明白林老師的主張,因此,這篇文章就以林老師的觀點為主。

林老師說:「以我的理念來說,我一定會強調學科專業為主。今天你是體育老師,就是先把體育教好。你是音樂老師,就教音樂的內容,推雙語絕對不是要體育老師去做英文老師的事。

雙語教育應該是在老師能把學科的內容清楚傳遞給學生的前提下,每天語言做一些調整,以前全部用國語教,現在換成兩種語言,但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老師教的來,學生聽得懂。」

有聽到英語就好?

「老師教得來,學生聽得懂」兩句話說來簡單且基本,看教育局、國教署放上的影片,似乎也進行的很流暢,唯一的疑惑是,這真的是學校教學、上課的日常嗎?

我們訪問了幾位國中小老師與學生,學生說:「我們體育老師上課有講英文,聽不懂時可以問,有的時候聽不懂的太多了,大家就懶得問了。」「聽不懂啊,反正講國語講英語都聽不懂,沒差啦。」「我們老師會放英文歌或影片,這樣很好,就不用上課。」

老師說:「講國語學生都聽不懂了,我不明白為何還要講英語。」「我覺得很難⋯⋯」「我是不擔心發音不標準會被笑,但這樣對小孩真的好嗎?」「有老師是上課一開始就計時十分鐘,在這十分鐘之內都講英語,時間到,切換成華語。這樣做有意義嗎?」

我們可以理解,教學示範影片和教育現場一定會有落差,不然就不會叫做「示範」了。我們比較好奇,林子斌老師主張的「老師教得來,學生聽得懂」和示範影片的作法有何不同?

林老師說:「我會給老師一個原則是,抽象、核心的概念,不要強迫用英文。如果我今天教數學的函數,以前我們在學函數時老師用中文講我都不一定清楚了。那千萬不要勉強把它(講解概念時)轉成英文,因為會有更多人不懂。」

雙語教育,是在課堂中多了一個使用的語言,但最大的重點仍然在於師生能否溝通,以及能否把本來要教的內容傳達給學生,千萬不能因為「雙語」而犧牲原本要進行的內容,否則就容易出現他科老師跨越界線去教英文,導致雙輸的狀況。

英語,作為「多一個使用的語言」,要在何時出現呢?林子斌認為可以先從「課室英語」(註)開始:

「基本的課室英語很簡單的,open your book,這個一定大家都會。或者像老師會跟你說的stand up/sit/group,八個學生在一組這種,其實學生容易聽得懂。但是一些學科的核心概念,你就不要勉強用英文,也不要叫他去記。」

他以自己合作學校的音樂課舉例:「講今天上課的規則,譬如說幫學生分組、幾個人在一組,他全部用英文講,因為學生聽得懂的就是課室英語。可是在講核心概念這一段,幾乎都是用中文,這樣才是適當的雙語。」

要計較使用英文的比例嗎?

有些學校定出「一堂課必須使用XX%英語」的標準,甚至拼命拉高使用英文的比例。

對此,林子斌直言,不應規定使用比例,必須視學生狀態調整,否則終究會害慘了學生:「以前要你背英文單字你都不一定背得完,更何況體育課要你記單字、音樂課要你會句型,那你不是更快會討厭英文?雙語教育應該是提供一個聽說、讀寫自然的環境。」

而環境不只在課堂,可能是校內的廣播、是老師們與學生的招呼,即便簡單,讓英語自然出現在校園內,也是一種提供環境的方式。

另外,他也提到許多老師會特意幫使用英語答題的學生加分:「我是反對的,老師這樣做,學生會不會覺得我在台灣這個社會講英文比較優越?雙語教育希望的是學生兩種語言上都有成長,我們不要在語言裡面造成高低位階的區分。」

林子斌從教學者,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點出雙語教育教學示範影片內容的誤解與迷思。這些誤解與迷思,至今仍持續發生。

起點在哪裡?

在「雙語國家」宏大目標下,雙語教育上路了,但林子斌坦言:「我認為2030我們不可能變成雙語國家。新加坡花了23年讓全國變成雙語學校,可是整個新加坡只有三百四十幾間學校,台灣的國小、國中加高中大概有四千所。」

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他說,2030仍是一個起點。

但如今雙語教育的執行,說好聽是百花齊放,說難聽則是萬頭紛亂。如果官方仍只在意表象與數據,始終忽略教學內涵、忽略學習者的觀點,那無論教學者或學習者,都將為此犧牲。

走在錯誤道路上的雙語教育,真有踏上起點的一天嗎?

本文經人本教育札記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 哪一種才算雙語教育?

註釋

  • 以上課時教師常用的指導語為主的英文,現有「國中小常用課室英語參考手冊」可參考。

延伸閱讀

  • 參考「沃土模式」讓英文融入我們的生活,才是「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重點方向
  • 華麗的「雙語」王者,與依舊「新婦仔命」的本土語言
  • 蘇貞昌為何獨厚英語?《國家語言發展法》和「雙語國家」的矛盾對決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