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偏見》:希特勒如何拯救數百萬菸槍性命? 

  发布时间:2024-05-14 21:09:2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桑妮.布勞Sanne Blauw)希特勒如何拯救數百萬菸槍性命?關於吸菸和肺癌的研究是如何開始的?1953年,溫德和同仁在研究時將焦油塗抹在老鼠背上,他們的研究結果讓香菸製造商非常惱火。但是關於吸 。

文:桑妮.布勞(Sanne Blauw)

希特勒如何拯救數百萬菸槍性命?

關於吸菸和肺癌的數字數百研究是如何開始的?1953年,溫德和同仁在研究時將焦油塗抹在老鼠背上,偏見他們的希特研究結果讓香菸製造商非常惱火。但是勒何關於吸菸造成的健康問題,其科學研究的拯救歷史更為悠久。早在1898年,萬菸德國醫學生赫曼.羅特曼(Hermann Rottmann)就寫了一篇文章,槍性探討吸菸和肺癌間的數字數百可能關係。

1930年,偏見德國醫師費里茲.利金特(Fritz Lickint)則是希特其中一位率先發表兩者統計數據相關性的研究人員。阿根廷醫師安傑.羅夫佛(Angel Roffo)也在大約相同時代首次進行動物實驗,勒何將焦油塗抹在兔子的拯救耳朵上。有張令人感到噁心的萬菸圖片顯示,光滑的槍性咖啡色兔耳朵開始長出草莓色的腫瘤。羅夫佛發表了數百篇文章探討吸菸和肺癌間的數字數百關係,刊登在德國學術研究期刊。

吸菸影響的早期研究與德國有強烈關係,其實並非巧合。在1930年代,德國是醫學領域發展最好的國家。更重要的是,世上最強烈反對吸菸的政治人物,就是希特勒。他甚至主張,如果他沒有在1919年戒菸,國家社會主義就不會取得勝利。控制人民身體的不能是香菸,而是元首,因此威脅元首的香菸,正如猶太人,必須加以阻止。

1939年,德國醫師利金特發表《香菸與人體機能》(Tabak und Organismus)一書,全書總共1200頁,摘要整理了超過7000種香菸影響的研究結果。利金特的著作和其他相關綜合研究分析讓專家學者形成共識。在1940年代初期,大多數德國醫師與官員都同意:吸菸對人體有害。

但是,德國研究並未讓我們知道吸菸會導致肺癌。溫德和同仁發表老鼠實驗結果時,他們被譽為研究先鋒。無獨有偶地,英國流行病學家理察.道爾(Richard Doll)及布萊佛德.希爾(Bradford Hill)於1952年發表的研究,也被視為是一革命性結果。即使時至今日,上述的盎格魯—薩克遜學者依然被視為吸菸影響研究的奠基者。然而,即便他們的研究已經非常進步,德國科學家們的成就也領先他們至少10年。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研究卻消失在科學領域的視線中。當然也是因為許多德國的科學家並未倖免於難,但更重要的是,世人在心中對德國醫學研究留有不愉快的回憶。

上述故事有何意義?科學發展往往並非直線進行,唯有在努力數年後,發現回到起點,我們才能攜手締造進步。還有另一個格外諷刺的事實:世上最可怕的大屠殺兇手之一,或許曾藉由反菸政策,拯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

但是,對德國醫學研究的負面印象,並非人類花了許久時間,才發現吸菸和肺癌有關的唯一理由。

最邪惡的行銷策略

1970年在美國堪薩斯市一所高中,所有學生都被召集到會議廳,聆聽一位穿著條紋短袖上衣和白色鞋子的年輕男人演講。這位男人代表菸草產業傳遞一個簡單訊息:小孩不應該吸菸。吸菸是大人的行為,就像性愛、酒精和駕車。青少年根本不應該想要吸菸。

這個訊息的立意良善,但此時此刻,孩子心中只想著一件事:吸菸。如果說,有什麼事情容易吸引青少年,那就是「被禁止的事、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

數年後,當年會議廳中的其中一位學生羅伯特.普羅克特(Robert Proctor)在《黃金大屠殺》(Golden Holocaust) 一書中提到當年的回憶。普羅克特表示,那位年輕講者,其實就是用了鼓勵小孩吸菸的邪惡行銷手法。

自此之後,普羅克特就成為一位歷史學家,並閱讀菸草產業數百萬份機密文件。他發現許多可疑的策略。原來,菸草公司細膩地將目標瞄準兒童。他們被列為「尚未開始吸菸的人」「菸草產業的未來」,或者「替代的吸菸者」,都是用於取代被迫停止吸菸的人(也就是死了)。2000年,菸商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將1300萬份書套送至美國各地學校,讓學生有機會在書封上秀出一塊很酷的滑雪板圖樣,圖樣一旁的文字寫著「謹慎思考,不要吸菸」。菸草品牌不只藉由學校接觸學生,其管道還有父母。父母收到各種傳單,鼓勵他們和小孩談談吸菸所造成的危害。

菸草公司都善於使用琅琅上口的標語(「我願意走一英里的路,只為一包駱駝牌香菸」)、塑造形象鮮明的偶像人物(萬寶路男人);也率先設置廣告看板,在好萊塢電影中進行置入行銷,並在超市中刺激衝動購物。但是,真正區分菸草產業和其他企業的關鍵,則是掩人耳目的狡猾行銷策略。普羅克特挖掘各種祕密的備忘錄和文件,揭露菸商多年來如何為提高香菸吸引力,例如加入甘草液,讓味道更甜美;或者加入氨,讓消費者更沉迷於尼古丁。

菸草產業還有個最為邪惡的行銷技倆。該產業在1953年的橡木會議室中想出這個技倆,自此以後就誤導數百萬人對吸菸影響的認知。約翰.布嘉德(John W. Burgard)最能說明這個計畫,他是其中一間大型菸草公司的行銷主管,曾在一份機密文件中寫道:「懷疑,就是我們的產品。」

大型菸草公司的目標,不是向消費者證明吸菸是好的,畢竟對吸菸影響的懷疑已經夠多了。自從橡木會議室的會議後,菸草產業研究委員會—後來改組為菸草研究議會— 就運用各種力量,讓人民對吸菸效果的科學研究產生混淆認知。1998年,菸草產業和代表美國47州的公訴檢察官達成法律協議,菸草研究議會終於解散了。在此之前的數十年,菸草產業花費數億美元進行醫學研究。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