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述而不作」:我們可以套用古人言來探討現今事嗎?

  发布时间:2024-05-13 21:35:2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幾天前某位我很尊敬的師長和我分享了一個觀點,整理大略意思即是:「昔日人物所說的論述有其當時的時空背景,不見得能全然適用於今日狀況,引用未必客觀。」以前很喜歡上這位師長的課,課堂中也從他身上領悟到很多人 。

幾天前某位我很尊敬的孔為可套師長和我分享了一個觀點,整理大略意思即是何述:「昔日人物所說的論述有其當時的時空背景,不見得能全然適用於今日狀況,作們引用未必客觀。用古」

以前很喜歡上這位師長的來探課,課堂中也從他身上領悟到很多人生哲理,討現即便我知道我們對同一件事看法不同,今事時至今日我還是孔為可套很尊敬他。老實說我很謝謝他的何述分享,相較於他人而言,作們其實我是用古喜歡聽難聽話的人,也是來探喜歡聽不同意見的人。

例如只要我有做菜給親友吃時,討現我都直接請他們講缺點,今事不用怕不好意思而說客套話;或者彼此共同做一件事情時,孔為可套如果覺得我有做不好的地方可以直接講,不用怕得罪我而不敢說,這樣我才有調整改進的空間;面對學生我亦是如此,所以我才會對學生說:「我說的話不見得對,你們是可以質疑我的。」

就一開始這位師長的分享觀點,我先不談論認同與否,我想先回歸國文老師的身分來談儒家孔子的「述而不作」。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儒家思想是孔子所創建,其實這麼說是不對的,因為孔子所談的東西都是周公在談的東西,孔子所說的禮樂教化也是周公過去對於理想社會的論述。簡單說:「孔子只是重覆把周公的思想及言論套用於現在的社會。」

如果有看過周潤發主演的《孔子:決戰春秋》這部片的人(我重複詳看了十幾次),應該對於孔子準備面見魯定公時在城門跪拜的動作印象深刻,因為一旁的引領人員說:「孔大人可以進門再拜,唉,你這都是周朝的舊禮了。」而孔子和周公中間相差了481年,為何孔子堅持在春秋時代倡議恢復古代周公之禮?因為春秋時代的諸侯土地都是周朝所封賞,但卻因為時代變遷而致使「禮崩樂壞、周文疲弊」。

「禮崩樂壞、周文疲弊」這八個字大家可能很陌生,簡單說即是周朝封賞土地給諸侯之後,致使周天子徒存實名而欠缺實力,諸侯野心及勢力坐大後,便愈來愈不甩周朝,使得周朝建朝之初如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慢慢被鄙視,甚至不被奉行,這八個字即是形容此況。

而孔子不斷在生活中提倡禮樂,目的就是希望已經崩毀的社會制度及風氣能回到周公創建之時,所以孔子「述而不作」,闡述周公之禮樂但不著作,孔子頂多編整書籍,而且還編整了不少。而我們最熟悉的《論語》也只是弟子紀錄孔子談話,但《論語》談的東西也是建立在周公過去的中心思想。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