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體制內的「不安分者」不安於現狀又不敢跳出去,該怎麼辦呢?

  发布时间:2024-05-18 03:38:1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趙昂你給自己戴上的枷鎖,大師也打不開在我的來訪者中,有一類來自體制內的「不安分者」。他們身處學校、國有企業、機關和事業部門,往往進入這種穩定的龐大體制內工作多年,但是仍有各種「水土不服」:說自己不 。

文:趙昂

你給自己戴上的每次枷鎖,大師也打不開

在我的職涯制內來訪者中,有一類來自體制內的瓶頸「不安分者」。

他們身處學校、都轉國有企業、機體機關和事業部門,安分安於往往進入這種穩定的現狀龐大體制內工作多年,但是敢跳該麼仍有各種「水土不服」:說自己不善交際、不會應酬;說狀態忙忙碌碌、出去無所成就。每次與此同時,職涯制內他們總還覺得自己有尚未發揮的瓶頸能力,以及尚未展示的都轉才能,耿耿於懷,機體心有不甘。安分安於

他們總想追求更大的空間,在體制內不能獲得發展,就想跳出去另謀出路,可常常在此時會糾結:外界的種種精彩,往往也處處暗藏險惡。

不安於現狀,又不敢跳出去,該怎麼辦呢?

高飛,男,二十九歲,南方某大學的一名輔導員。為了做諮詢,專門乘飛機到北京。

諮詢室裡,剛坐下,高飛就說:「趙昂老師啊,你一定得救救我啊。我在學校太難受了,工作毫無價值。我知道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是大師了,你一定有辦法的。」

聽到他說「大師」,我立刻警惕起來,趕緊說:「您可別這麼說,我只是一個生涯諮詢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您的職涯困惑吧。」我的經驗告訴我,有些來訪者之所以一上來就給諮詢師戴上一頂高高的帽子,往往是因為他們想替自己無解的人生找一個代罪羔羊。一見面就稱對方為「大師」的人,可能只會把自己當大師。

說起來,高飛也是一個人才,當年碩士一畢業就留校工作。別看現在後悔了,當初可沒這麼想,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工作環境好,還有兩段假期、有繼續深造的機會,這些優點,讓早早確定工作的高飛成了同學羨慕的對象。

可是兩三年過去了,這些優點又都變成了缺點:工作穩定變成了「一潭死水」,社會地位高變成了「徒有虛名」,工作環境好變成「加班多,繁瑣事情多,價值不被認可」,學習機會也變得沒意義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難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初能夠留校,也是同學中的佼佼者了吧?」

聽到我這個問題,高飛的神色有些得意,又有些失落。

「當時只看到好的方面了,留校名額少,能爭取到就不容易。我也是爭強好勝,爭到了,還覺得挺自豪,完全忽略了職業的另外一面。」高飛開始後悔了。

「當時沒有找學長或者輔導員瞭解過嗎?」

「聊是聊了,但當時就業情況也不好,我的同學們也沒什麼好的去處,一些來招聘的企業連名字都沒聽說過。我就想,好歹留在大學工作,還比較穩定,家人也都覺得滿好的。」看來,環境、時機、視野,都在那個時機點影響了高飛的生涯決策。

「那麼,現在為什麼有了新的想法?」我問高飛。

「原本我以為可以慢慢讀博士,再轉當專任教師,或許能得到主管的賞識。可是,現在呢?三年過去了,眼看著昔日的同學開始成為公司的骨幹了,收入也早就是我的兩倍,我卻依然還在做著小輔導員。」高飛開始了抱怨,「我也不是沒有努力過。除了考博士,我還想過考公務員,想過創業,但是思來想去,總有擔心。趙老師,你看我的路該怎麼走呢?」

言談之中,煩躁、焦慮之情溢於言表。不過我聽得出來,這些焦慮還是源於「比較」:和同學比較,和同齡人比較。

當初,是因為「比較」好,所以,就留在大學;現在,又是「比較」差,急著找路徑。那麼,他是否意識到,如果心中沒有確定的追求,自己就不可能在「比較」中一直處於優勢。

「那些去了一些不知名企業的同學,怎麼只用了三年就發展得比你好呢?」我好奇高飛是否關注到表面之下的實質過程。

「企業是不那麼知名,是新創公司,不過這兩年趕上這個行業發展得好,迅速擴張,已經完成兩輪融資。我有幾個同學都是第一批進公司的員工,現在都算元老了,薪水不錯,還有一些原始股。」看來,高飛把這一切歸因於運氣。

「當初你想要的穩定還在、社會地位還在、環境還在,你現在又看重收入。你是知道的,大學的收入不見得比外面企業的高,但勝在比較穩定。」

「這正是我糾結的。我也知道在企業裡工作不容易,比如辛苦、有風險、不穩定。但是……」高飛訴說著自己的糾結。

「但是你還是很貪心,什麼都想要?」我正視著高飛。

一時間,慚愧、懊惱、憤怒,各種情緒集合在他的臉上。

「這怎麼能算是貪心呢?我不過就是追求更好的發展嘛!」

「對你來說,如果留在大學,更好的發展是什麼?」

「讀了博士,轉做專任教師,升上教授。」高飛說。

「這是你想要的嗎?」

「還可以吧,就是考博士太辛苦了。」

「喏,你看,任何一個選擇,都要考慮三件事:價值、成本、風險。從你所能看到的選項來看,如果你追求穩定價值,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提升學歷,去豐富經驗,按照符合體制內的晉升規則來發展,時間成本比較高,風險雖有,但是不大。如果你要追求經濟報酬,就需要快速提升職場技能,冒著各種不確定的風險,放棄對於穩定的追求。你會怎麼選呢?」

「難道就不可以兼得嗎?」

「可以兼得,只是需要的成本更高。比如,成了教授,你的知識可以轉化為更多價值。只是想要成為教授,需花費十多年。再比如,在企業裡工作,成為核心員工或者獨當一面,不用擔心企業裁員。只是,發展成為骨幹,也需要十年八年。這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同時,在做選擇的時候,你需要知道,不同職業有不同的發展節奏。你選擇了一種職業,就要接受它的節奏,這樣才能譜出華麗的樂章。」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