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蔡珠兒:兩度罹癌後我唯一想改善的,只有「活得更任性一點」

  发布时间:2024-05-05 10:37:1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採訪:王美珍、蔣德誼|文:蔣德誼|攝影:影巷26號|內文圖片提供:蔡珠兒編按:擅寫飲食與生活散文的蔡珠兒,懂吃、懂做菜、懂旅行、懂生活。她在32歲和49歲時兩度罹癌,笑說自己平日生活已經很健康了,能改 。

採訪:王美珍、飲食有活蔣德誼|文:蔣德誼|攝影:影巷26號|內文圖片提供:蔡珠兒

編按:擅寫飲食與生活散文的蔡珠蔡珠兒,懂吃、兒兩懂做菜、度罹的只得更點懂旅行、癌後懂生活。唯想她在32歲和49歲時兩度罹癌,改善笑說自己平日生活已經很健康了,任性能改進的飲食有活只剩下:「活得更任性一點」、「人生苦短,蔡珠選擇自己喜歡的兒兩,然後全心投入,度罹的只得更點不想要的癌後,就無需停留。唯想 」我們採訪的改善這天,拍照背景的牆上貼著:「除了筷子,其他都可放下。」不正是蔡珠兒此刻的生活觀嗎?

採訪這天剛好是年前採辦年貨的高峰,我們約在充滿各式香氣與風味的大稻埕老街,蔡珠兒眼神發亮,手中一邊挑選著,對於各式食材和哪間店家小吃好味如數家珍。

愛吃也懂吃的蔡珠兒,飲食啟蒙卻是在長大成人之後才發生。有時在一生中對自己最深遠的影響,往往來自兒時環境的養成,蔡珠兒即是一個例子。

兒時對味覺的匱乏 成為熱愛飲食的動力

出生在南投埔里的蔡珠兒,小時雙親熱衷於宗教團體,有時疏於照顧家庭,身為長女的她,很早就學會自己做飯,甚至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我的母親其實很會做菜,但她的熱情都投注在信仰當中,在教友聚會上,她可以變化出各式各樣別緻的素菜,而我們家的餐桌,常常只有剩菜配醬菜。」

「不得不說,童年經歷帶給我很大的創傷。雖然我結婚了,但打定主意不生小孩,家庭成員控制在最小人數,可能就是因為對家庭沒什麼信心。我覺得很多關係都能替代家庭,好朋友可能比家人更了解你,更別說家人有時無法選擇,但朋友可以。」

兒時三餐的匱乏感,讓蔡珠兒長大成人後,對飲食有莫名渴求。「我的吃貨人生,大概是從被報社同事帶去吃消夜之後才開竅,嚐過好吃的東西就回不去了。」就像是要把小時候缺少的補回來一樣,不只要吃得好、還要吃得講究、吃得有意思。

離家北上求學、踏入職場,曾在《中國時報》負責〈文化觀察〉週報的蔡珠兒笑說,當時覺得自己做報導缺乏理論基礎,30歲到英國念文化研究,反而練出留學生必備的一手好廚藝。「到後來,待在宿舍請客的時間,比待在圖書館的時間還長。」

家宴如創作 是難以複製的珍貴

在英國留學期間,除了練廚藝,觀察不同文化的飲食習慣,是她的研究也是樂趣。「比如中菜習慣在主要食材下鍋前用蔥薑蒜爆香,但西餐的香料可能是到了料理尾聲才添上作為點綴,意思就很不同。」

喜歡邀同學、好友來家裡吃飯的習性,後來發展成蔡珠兒的獨門家宴功夫,據多年來的不正式統計,「場次」至少超過300回。她和先生汪浩的好友從金融界橫跨文化圈,人人都想一嚐這場傳說中的夢幻饗宴。

2021-04-21-1619002727Photo Credit: 蔡珠兒提供
蔡珠兒的家宴遠近馳名,對她來說,請客吃飯既是另一種創作,也像一種行動藝術。圖為與Dana(左)舉辦四手聯彈餐會,開創味覺創作的可能。

請朋友吃飯,可以促使我發想新的料理點子,做菜對我來講也是一種創作。不同的是,料理不像文字可以保存,每次完成一場宴席,它只存在於這個時空,某種意義來說更為珍貴。

從只做菜與好友分享,近年蔡珠兒把自己的「宴客名單」擴大範圍,除了與主廚好友Dana一同舉辦瞬間秒殺完售的四手聯彈餐會,更應麥當勞兒童之家邀請參與「公益便當趴」,為病童和街友們做便當。「做菜給不認識的人,從一家的『廚娘』變成專業的『廚師』,對我來說也是種跨出舒適圈的嘗試。」

體會時間的有限性 最大的快樂是不斷學習「新」

從倫敦、香港相隔數十年再回到台灣,她的好友如今大多是同樣愛吃、懂吃的老饕。「我覺得到了一個年紀之後,會有一種急迫感,開始計較時間,因為時間變得很珍貴,所以我希望把它花在對我有意義的人事物上。」

讀蔡珠兒的飲食散文,不難發現她對各式食材、料理或是飲食學問的熱情,已到了一種做研究的地步。「吃這回事說來簡單,但對我來講,箇中奧妙是永遠學不完。」她前陣子甚至開始學義大利文,只為了旅行或上義大利餐廳時,能讀懂菜單上寫些什麼。

此外,很多人上了中年總樂於懷舊話當年,她卻不熱衷此道。「我覺得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不斷學到新的東西,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某段過去裡。」蔡珠兒笑說。

她認為,興趣走到最後,還是為了瞭解自己。「好奇、喜歡和點燃熱情,我覺得任何事只要能滿足這3個條件,就值得投入。」

種菜的學習:有勞而獲、不勞而獲都是人生

有個好手藝的另一半,讓總是自稱「試菜員外」的先生汪浩,自然少不了口福。有次兩人去海生館,一旁有個女孩看著大水槽裡的飼育員說:「我的夢想是當這種餵魚的潛水員」,汪浩聞言笑回:「我比較想要當那個被餵食的!」。

雖說擅長烹飪料理,蔡珠兒對做菜和女性之間的刻板印象連結,卻是有些感冒的。她笑道:每次朋友到家裡作客,總會講一句話——「汪浩你好幸福喔!」「但其實我愛做菜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啊,對於我是女人,又剛好會下廚,這點我覺得很抱歉(笑)。」

2021-04-21-1619002777Photo Credit: 蔡珠兒提供
熱愛旅行的蔡珠兒,和先生汪浩一起走看過不少地方。

不只做廚娘,蔡珠兒也樂於當個農婦。過去她旅居香港時,因為搬新家得了一處可種菜的空地,原本興沖沖地打算享受田園之樂,不料光是清出廢土、對抗頑強的雜草和蟲害,就讓她好幾次在毒辣的陽光下忙活到中暑。

「可能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明知道該休息了,但手裡的動作就是停不了,也許這是一種偏執?」

不過,種菜卻讓她體會到重要的生命道理。例如,所謂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種地的世界裡完全不是這回事:她認真栽種的萵苣、花椰菜、羅勒,不是慘遭蟲咬鳥啄,就是生得弱不禁風,惱人的雜草更是除也除不盡;反而隨手種下的芫荽、芒果、野薑花,沒特別用心照看,表現卻特別好。她笑說:「自食其果的滋味好,不勞而獲的滋味,更好! 」

「生命有其運行的規則,但也需要機遇。」蔡珠兒說。人過中年,即知有些事無論再怎麼努力,也不一定能如預期。諸事都無法強求,不如隨遇而安,享受生命的驚喜。

罹癌後的人生改善事項: 可以活得更任性一點

平日看蔡珠兒寫飲食、生活的種種觀察,總覺得她應是文如其人,細膩溫婉中帶著知性慧黠的光,但她的個性裡其實藏著有稜有角的叛逆氣質,面對人生中種種高低起伏,她不輕易低頭,卻也豁達幽默以對。

32歲時,她在一次例行性健檢中被診斷出皮膚癌初期,將臨50歲時,她又罹患乳癌初期,「雖然我對死可能不是真的很害怕,但這些事會促使你思考,若我真的離死不遠,那還要過著現在的工作或生活嗎?」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