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讓AI參與創作到哪個層次?搜尋、解讀,還是決策? - 夜上海论坛

我們要讓AI參與創作到哪個層次?搜尋、解讀,還是決策?

  发布时间:2024-06-28 19:26:3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AI的正反兩面過去這個月寫了幾篇關於AI和ChatGPT影響未來創作領域的文章,正面和反面的角度都有。正面的是,目前剛處於初生階段的AI概稱各種能自動產生文字和影像作品的機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

AI的們讓正反兩面

過去這個月寫了幾篇關於AI和ChatGPT影響未來創作領域的文章,正面和反面的參與創作層次策角度都有。

正面的到個是,目前剛處於初生階段的搜尋AI(概稱各種能自動產生文字和影像作品的機制),未來還有很長的解讀路可以走,很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會發展到想像不到的還決境界;原本許多用於知識搜尋、資料整合和解讀、們讓以及基本作品的參與創作層次策生成,往後都可以讓AI代勞。到個

反面的搜尋是,除了可能取代現有的解讀一些職業之外,還包括仍然會出現的還決錯誤(可能來自演算法、也可能來自原始資訊)、們讓以及不負責任的參與創作層次策使用(例如用於寫論文偷懶、或是到個產製假新聞)等等。

前面說到「取代」,AI能取代的是「職位」、但不一定是「人」;人可以轉而去做AI做不到的事情、或是更高階的工作。但如同我先前說的:

不過這一陣子AI發展的方向,反而變成了不是「取代專家(的工作)」,而是淘汰「不具備專家能力的普通人」。

如果你只會AI能取代的技能、而且做得還沒有AI好,就可能會被取代。1960年代之前,電梯裡面還有「電梯操作員」這個職位;1980年代的電腦機房也還有「報表列印管理員」的工作,但這些技能和職位後來都已經消失。

如果讓我用比較含糊的白話來說,令人憂心的一個重點會是:機器越來越聰明,但人卻因此越來越笨。

至於結果是好是壞,大家可以自己想像。

之所以說含糊,是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變笨,甚至還有人會覺得自己雖然不會寫文章、不會畫畫,但因為會用AI工具,所以忽然都變得會了,所以其實是比過去更聰明。

另外一個角度是,相較於沒有工具的時代,人類的蠻力是有限的,於是我們發明了從鐵鎚到太空船的各種工具,讓人類擁有跟動物不同的成就;而AI則是另外一次的工業革命,讓機器不只可以強化人類的蠻力、更可以延伸人類的智力。

也沒有錯。

人工智慧能力的五個層次

先僅以資訊時代的階層來說,機器能幫我們做跨越時代、跨越地域的資料搜尋,也只不過是近30年的事情;而從資料搜尋到分析出「去年全球經濟成長10%」之類的結果(想想看,這在30年之前是多大的工程),也只是統計運算法的應用,不算太困難的事情。

080468df-08a1-473a-a604-d2b485d53d00_118作者製作提供

接下來的「解讀」,則是AI成長到一個程度、並且與大量的外界資料連結時(目前ChatGPT還沒有),即將會出現的能力,例如提供這樣的報告:「去年全球經濟成長10%,但如果沒有戰爭影響能源和原物料供應,應該可以達到15%」。

到這邊為止,都還是「中性」的資料解讀和比對可以達到的程度,但接下來的「認知」和「決策」就開始進入重頭戲了。

以上面的例子來說(當然是以極度簡化的邏輯來舉例),「認知」能力是基於「戰爭影響經濟發展」、「經濟正向發展對人類有利」的前提,得到「發動戰爭的某國是負面因素」的認知。

而「決策」則是基於「某國是負面因素」的前提,做出「應該發射飛彈打某國」、或是「對某國給予制裁」的策略。

這個過程一點也不是新聞,至少在人類分析師的世界已經行之有年;而且,如果你看過《魔鬼終結者》或1983年版的《戰爭遊戲》等電影,就會知道它們描述的都是AI在從「解讀」到「認知」之間的過程出錯,導致了錯誤的決策、以及近乎災難性的結果。

會扯到這個,是因為技術上來說,AI遲早會進化到具備「認知」和「決策」能力的階段,於是我們會面臨幾個問題:

  1. 人類可以將某些事情的這兩個階段交給AI嗎?例如要先救老婆還是媽媽、或是火車要選擇壓死一個人還是五個人?
  2. 如果可以的話,界線會在哪裡?或者最後的決策仍然必須經過人類的認可?人類就不會出錯嗎?
  3. 如果必須經過有情緒、必須吃飯睡覺、會疲勞的人類認可,AI在效率上的價值還能發揮嗎?
  4. 如果人類決定禁止AI插手「認知」和「決策」(即使技術上做得到),人們必須具備怎麼樣的知識、能力、訓練,才能躋身這個金字塔頂端,而不會變成被AI淘汰的族群?

藝術家的看法

前幾天剛好跟幾個藝術家碰面。A是懂技術的畫家,以兼具工筆和半抽象的技法成名已久;雖然模仿者眾多,但目前還無人能夠超越。

跟A談到AI自動生成影像的問題時,我開玩笑的說:「以未來AI繪圖的能力,就一般用途的插畫來說,往後藝術家大概只有『尊嚴』的問題了。以後你們不妨試試對AI下『請用A畫家的風格生成XX主題的作品』,這樣說不定還可以省你們很多事。」

A畫家:「但目前AI還無法真的創作新作品,技術上都只是依照指令,拿類似的作品來改造拼貼。或許表面上可以做得有點像,但神髓還是做不出來的;何況用他人的作品來拼貼,在原創性上還是有問題的。」

後來碰到B藝術家,他說:「AI目前對於真正的藝術家影響其實不大。因為拼貼出來的作品雖然可以滿足一般人用圖的需求,但這些人本來就不是藝術家的客群;而且拼貼的圖越多,反而越能凸顯原創作品的價值,兩者可以算是不衝突啦。」

傍晚到了某個展場,碰到以創作T恤圖案為主的C藝術家正在擺攤。他說:「嘿嘿嘿,你看(指著攤位上的自有品牌T恤),這上面的圖案都是AI畫的,省了我好多力氣、而且又不會跟別人撞衫。」

C又告訴我:「AI生圖其實第一個會衝擊到的是『賣圖庫』的業者。從前圖庫很貴、而且多半不完全符合需要,還得自己合成修改;AI生圖只要指令下得對,產生的圖馬上可以用,就算一張要花10元美金,也比買高品質圖庫的單張照片、或是自己合成的功夫便宜。圖庫是死的,AI生圖是活的。」

「死的」藝術,會最快被AI取代。

回到最前面說的「尊嚴」因素。這並不是說他們會為了「藝術家的尊嚴」而拒絕AI工具,而是就如同他們從前接受新工具一樣(例如從紙筆繪製到數位繪圖板、然後是平板電腦),將AI工具以最適合的方式融入工作流程,但在最後的「風格」和「人味筆觸」上還是留給自己的堅持。

找出AI對工作流程的幫助

在行銷和寫作上也是一樣。先撇開前面提到的「不負責任使用」角度不談,我們同樣不一定要拒絕AI工具(要拒絕也當然沒關係),而是要看它在你的工作流程中能不能找到有利的位置、為你提升工作成果的「質」、「量」、或是兩者皆備。


  • Tag:

相关文章

  • 報導青少年網路文化的科技記者:你的孩子很出名,只是你不知道

    文:賴禹安我們每天都會花許多時間上網,並和親朋好友討論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資訊,如果你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報導記者,是否曾想過:該如何報導與青少年相關的文化呢?Taylor Lorenz是一位專門報導網路
    2024-06-28
  • 汉阴县恒达小学开展2023年省、县级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暨课题培训活动

    11月6日,汉阴县恒达小学开展2023年省、县级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暨课题培训活动,邀请汉阴县教研室专家参与并指导。活动中,学校首先为教学研究室专家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
    2024-06-28
  • 害怕打雷?不是胆子小,也可能是“病”!

      夏天,雨夜,雷声滚滚,闪电风暴。忽然天空中光亮一闪,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炸雷声突然响起!  尽管同样是被吓了一大跳,但每当闪电风暴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些人的反应要超出你的预料,甚至可能出现被雷电吓哭的情
    2024-06-28
  • 凤台县实施城市“细胞”修复工程

    近年来,凤台县大力实施城市“细胞”修复工程,重点改造老旧小区,整治黑臭水体,让广大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该县自2015年以来,对纳入省级城市老旧小区项目库的29个小区、4000户进行了改造提升,坚持“
    2024-06-28
  • 吃香菜可改善「腦霧」?醫證實:營養價值有幫助

    近期有不少染疫康復後的民眾,出現腦霧的情況,就有不少人推薦「吃香菜」改善,對此醫師認為,香菜富含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加上料理都不會經過高溫烹調,留下來的營養成分相對高,而且也有動物實驗,香菜有抗發炎能力
    2024-06-28
  • 致在外漂泊一年的青岛人:过年习俗,你还认得几个?

    在外漂了一年的你,对故乡的怀念是不是更加重了。归来的你,是不是依旧怀念小时候的年味。大青岛过年的这些习俗,你还认得几个?崂山鲜美全鱼宴在崂山,过年期间的餐桌上必定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甚至,有时崂山人
    2024-06-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