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 夜上海论坛

产业兴旺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4-06-29 05:45:3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大通区聚力兴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产业兴旺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4月15日,市民黄女士利用周末带着家人来到位于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的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游玩,踏青赏花看景,享受烂漫春光。“这里离市区不 。

大通区聚力兴产业,幸福路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产业兴旺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4月15日,产业村振市民黄女士利用周末带着家人来到位于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的兴旺兴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游玩,踏青赏花看景,铺乡享受烂漫春光。幸福路“这里离市区不远,产业村振离自然很近,兴旺兴环境优美、铺乡空气清新,幸福路非常适合一家人度周末。产业村振”黄女士说。兴旺兴

乡村旅游人气旺,铺乡乡村振兴底气足。幸福路据介绍,产业村振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以生态农业、兴旺兴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为总体建设思路,旨在让游客感受到回归自然、体验野趣的乐趣。“自2022年开园至今,高塘人家已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新热点。”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旅游火起来,带动附近村民发展草莓采摘、农家乐等,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大通区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胸怀“国之大者”,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春耕备耕正有序开展,区农水局重点做好保障农资供应,规范经营行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抓好农业生产。2023年,市级下达大通区(含经开区)粮食生产目标为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粮食总产11.86万亩。目前在地小麦播种面积14万亩,苗情长势良好。同时,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5895万元,项目建设面积2.62万亩;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初步设计。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推进党建引领农业生产“大托管”扩面提质增效,3月8日,区委组织部、区农水局联合举办春季“大托管”工作培训班,邀请“大托管”人才智库专家对小麦田间管理进行讲解,国元保险、建设银行及农管家工作人员对相关保险、信贷、平台运营等服务进行介绍,通过科学化、精准化、专业化指导,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进程。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以来,该区深入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豇豆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加强4个乡镇快检室和网格员日常监管;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目前有2家企业正在申报“绿色食品”。

立足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大通区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按照草莓、双孢菇、优质林果、水产养殖为主体的“4+X”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草莓产业规模稳定上升,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孔店乡,全区种植草莓面积达到9988亩,产量16951.5吨;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生产区域在上窑镇、九龙岗镇,全年产量为9505.4吨;优质林果标准化种植颇具规模,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上窑镇、九龙岗镇,全区种植面积约6006.6亩,产量7591.4吨;洛河镇、孔店乡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梨、桃、无花果等的林果,目前林果面积已达2012.8亩,产量5112.5吨。

科技赋能,产业增效。2022年,全区新增区级科技特派员32人,与44个行政村(社区)签订了“一对一”科技服务协议,全区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以孔店乡河沿村为市级标杆点,在河沿村草莓种植基地基础上,科技特派员采用育苗、覆盖等技术,解决了江淮地区梅雨季节对草莓栽种的影响,帮助该村种植草莓2000多亩,实现产值近4000万元。今年3月,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该区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授牌。

培育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该区组织明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智昊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宏巨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家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3·上海),明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金奖。参加淮南市绿色食品产业专班“双招双引”(上海)专题推介会,会上以PPT方式介绍了大通区5000亩蔡城塘渔场综合体项目。2023年一季度,全区共洽谈绿色食品产业项目8个,其中“生态智慧牧场产业园”项目已经签订框架协议,计划在上窑镇外窑村洛河湾,新建1座5000头的现代化奶牛牧场,预计投资约5亿元。

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大通区积极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在河沿村建设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1.2亿元,总规模约1200亩。一期利用400余亩长期闲置土地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坚持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突出生态农业、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运用现代创新设计手法,营造多变景观环境,激活和升级现有自然景观资源,让游客感受到回归自然、体验野趣的现代自然生态美。目前,一期项目已于2022年9月开园运行,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蔡恒 陈松)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