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照亮流浪者的回家路 - 夜上海论坛

用爱心照亮流浪者的回家路

  发布时间:2024-06-28 23:10:4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近日,流浪在外21年的王福珍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大刘堡村。当看到丈夫王善水时,平时有些发呆的王福珍,望着他一直地笑,笑得很开心。故事要从头说起。2012 。

近日,用爱流浪在外21年的心照王福珍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亮流浪家乡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大刘堡村。当看到丈夫王善水时,家路平时有些发呆的用爱王福珍,望着他一直地笑,心照笑得很开心。亮流浪

故事要从头说起。家路2012年12月25日,用爱一名热心市民护送着一名衣着破烂的心照女子走进了市救助管理站,寻求社会救助。亮流浪据这位热心市民介绍,家路该女子一直在谢家集区人民商场附近流浪,用爱衣着单薄,心照言语不清。亮流浪救助站工作人员试图与该女子沟通,发现她胡言乱语精神状态不稳定,很难获知其个人身份信息。于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她到站求助的时间暂将其命名为“无名氏2012-03”,并送往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后又托养在老年公寓中。从此,她成为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牵挂的无名氏中的一员。

从2012年12月至今,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采集DNA数据比对寻亲、网站、淮南日报、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救助宣传栏等方式为其寻找家人,结果都没有音讯,但工作人员从未动摇为其寻找亲人的决心。5年多的时间里,市救助站只要有时间都会到老年公寓看望“无名氏2012-03”及其他受助人员,希望从他们口中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时间到了2017年年底,“无名氏2012-03”精神状态逐渐变好,救助站工作人员偶尔发现从她嘴里蹦出“杜家场、苏家窑”两个地名,并且她的口音有点像河北人。虽然线索很少,但救助站工作人员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加大了和她交流的频率。一次交谈时,工作人员发现她心情特别好,交流比较容易,于是拿出纸笔对她重点进行了询问。当看到工作人员拿笔在本子上记录时,她竟然主动表示要自己写字。工作人员将笔给她后,她在纸上写下了“杜家场廊坊苏家窑王善水”几个字。工作人员问她“你是廊坊人吗”?她说“是”。“王善水是你的丈夫还是孩子”?“丈夫”。随后,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搜索廊坊市“杜家场、苏家窑”,发现确有这两个行政村。工作人员随即和廊坊市救助管理站联系,并发了相片,委托他们在安次区葛渔城镇杜家场村和苏家窑村查找其亲人。一个星期后,廊坊救助站工作人员回复说“经过走访,没有人认识此人”,“无名氏2012-03”寻亲之路陷入困境。

经过反复讨论,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决定带着“无名氏2012-03”进行实地走访寻亲。2018年4月17日,在3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无名氏2012-03”坐上高铁前往廊坊市。经与廊坊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协商,决定先到安次区葛渔城镇杜家场村实地走访。来到杜家场村时,刚好遇到2名老年人在晒太阳。工作人员向老人询问,是否认识“无名氏2012-03”。一名老人说,她像是老王家的大荣子,大名不记得了。她的父母已经去世,哥哥到北京打工了,姐姐嫁得比较远。救助站工作人员又接着走访了几位村民,“无名氏2012-03”的身份基本查清了,她的本名叫“王福珍”,今年48岁,有精神障碍,婆家在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大刘堡村,她的丈夫叫王善水。由于王福珍的娘家人没有一人在村里,工作人员决定开车前往25公里外的大刘堡村,寻找他的丈夫。来到大刘堡村部,村里的老会计一眼就认出了王福珍。他告诉工作人员,王福珍1997年离家出走,失踪已经21年,户籍也已注销。村干部立即通知王善水到村部领人。当王善水来到王福珍面前时,平时有些发呆的她,望着王善水一直笑,笑得很开心。据王善水介绍,1997年王福珍的父亲去世时,家人都忙着办理丧事,在没有家人注意的情况下,王福珍骑着自行车走失,这一走就是21年,当年7岁的儿子现都已成家。

王福珍的“回家路”,只是市救助站帮助众多无名氏寻亲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用爱心照亮了流浪者的回家之路,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黄莹莹 编辑 汤宁)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