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次長:擴大與台科技合作,中國非優先互動國家

  发布时间:2024-06-02 23:17:3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中央社)立陶宛兩年來頂住中國壓力與台灣交往,駐台貿易代表處成立將滿週年,立國經濟暨創新部次長澤麥提斯指出,立陶宛的決定不由他國左右,立、台合作勢頭正旺,絕對有加速的空間。台灣能見度最高的東歐小國立陶宛 。

(中央社)立陶宛兩年來頂住中國壓力與台灣交往,專訪作中駐台貿易代表處成立將滿週年,立陶立國經濟暨創新部次長澤麥提斯指出,宛經立陶宛的濟暨技合決定不由他國左右,立、創新長擴台合作勢頭正旺,部次絕對有加速的大與空間。

台灣能見度最高的台科東歐小國立陶宛去(2022)年11月7日在台成立代表處,由其經濟暨創新部轄管。國非國澤麥提斯(Karolis 優先Žemaitis)近日接受《中央社》電訪,細數一項項具體成果,互動說明雙方經貿關係發展已取得重大進展,專訪作中尤其著眼於半導體的立陶合作。

台立雙邊強化技術創新合作

「台灣工研院及立陶宛半導體公司Teltonika今年1月簽署技術轉移協議,宛經是濟暨技合雙邊首次達成這類協議,代表雙邊向前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該協議是兩國2021年簽訂半導體合作瞭解備忘錄後的一環。半導體合作是長期規劃,一旦談定就要推2至3年,澤麥提斯說,「據我所知,進展順利」,在台灣助攻下,立陶宛一定能實現建構半導體產業的目標,這也是很好的合作案例。

這一年內,工研院也攜手立陶宛雷射協會、14家立陶宛廠商在台南成立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結合立陶宛先進的雷射科技與台灣製造業的強項,開發雷射應用領域;此外,有許多立陶宛商務團接連來訪。澤麥提斯說,雙方合作穩健前行。

國家發展委員會另於去年初祭出2億美元(約新台幣64.9億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銀彈,維繫與立陶宛等中東歐國家的互動熱度。這筆投資基金由國家發展基金出資,台杉投資受託管理,主要投資對象為有意前往中東歐國家的國內企業、有意來台設點或與台灣企業以合資、技術合作或建立供應鏈的中東歐企業。

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對《中央社》表示,截至9月底,台杉公司已評估348件來自台灣與中東歐地區的投資案源,並已完成5件投資案(立陶宛投資案2件、斯洛伐克投資案2件、斯洛維尼亞投資案1件),投資金額合計約為新台幣6.53億元。

國發會去年1月又加碼提供10億美元的融資額度,截至目前,立陶宛太陽能業者SoliTek,台灣ODM大廠英業達、領峰國際自行車、奇美食品獲准申貸。台灣與立陶宛當前的互動,兩年前難以想像。

立陶宛如何應對中、俄經濟脅迫?

時間拉回2021年夏天,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陷入焦慮,立陶宛拍板捐疫苗給台灣,立即在台灣引爆感恩潮,立陶宛巧克力、啤酒成熱搜神物,開箱文洗版各大社群媒體。

同年11月,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在立國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掛牌,成為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駐外機構。北京強烈不滿,採取連串制裁,包括召回駐立陶宛大使、阻止立國產品進口、施壓歐洲跨國企業勿使用立國產製的零件等。

談到中國如此反應是否讓立陶宛措手不及,澤麥提斯說,立陶宛當然不樂見任何國家施加任何形式的經濟壓力,但這對立國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澤麥提斯指出,立陶宛曾面臨不同國家的經濟壓力,包括俄羅斯,但立國早有因應之道。

以能源為例,立國已實現能源獨立,不再依賴俄國的能源供給,俄國就無法對立國施壓,「多元化是因應任何壓力的最佳解方」。「立陶宛是第一個脫離蘇聯的國家,對我們來說,獨立心態非常強烈。社會非常重視民主及自由,因為我們知道失去時的感受」。

澤麥提斯說,「立陶宛可以決定與誰發展何種經濟關係」,立陶宛的事不由中國決定,就像中國事務也不會讓立陶宛下指導棋,這就是國際秩序的規則。今年初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接受歐盟申訴,成立爭端解決小組,審理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限制措施。

立陶宛深化亞洲國家互動合作

澤麥提斯年僅30歲,去年9月擔任經濟暨創新部次長後,已曾兩度訪台。談到台灣,他的膝反射念頭就是「合作」。

他說,立陶宛是「發展飛速」的國家,整體社會期待速成,亞洲文化則偏「細水長流」、長遠規劃,推合作多急不得,但一正式確立走入夥伴關係,「(合作)就是以非常具體、高度結構化的方式開展」。

放眼台灣及立陶宛未來在機器人技術、生物科技、金融科技、軟體開發甚至網路安全的合作版圖,澤麥提斯說,「我總是想做更多,總是有加速的空間」。

立陶宛推廣貿易多元化的觸角也伸及其他亞洲國家,這幾年在韓國、日本、澳洲新開大使館,並逐漸提高與日本、韓國等志同道合夥伴的貿易強度。數週後,澤麥提斯也將啟程前往新加坡「開疆闢土」。

澤麥提斯說,立陶宛與不同經濟體互動時,會考慮民主、自由、言論、人權及其他因素,擬定亞洲投資戰略更是如此,畢竟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價值也會影響經濟發展。

他說,在立陶宛的經濟發展策略中,中國目前還不是優先互動的國家之一。言談間展現價值對立陶宛人的重量,以及立陶宛人不分世代的韌性。「我們的時間有限,資源有限,我們必須將這些資源集中在我們優先考慮的國家」。

新聞來源

  • 在台灣設處週年 立陶宛次長:雙邊合作勢頭正強【專訪】(中央社)

延伸閱讀

  • 不甩中國警告!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首度率團訪台,希望與台灣加強2領域合作
  • 中國打壓失利,立陶宛議員:台灣是最後的贏家,北京苦思如何讓其大使返回維爾紐斯
  • 維爾紐斯酒吧門口掛立陶宛、烏克蘭和中華民國的國旗,店員:我們支持台灣,就這麼簡單
  • 【專訪】駐立代表黃鈞耀:讓立陶宛成為連結歐洲晶片設計與台灣晶片製造的節點
  • 【專訪】立陶宛「晶片國家隊」Teltonika:取得台灣工研院技術授權,預計10年內增產10倍
  • 【專訪】吳明益:戰爭威脅下,台灣此刻能做就是經營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蕭如芯
核稿編輯:邱宜君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