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飯、挑軟的吃,當心錯誤飲食習慣造成老年人「肌少症」 - 夜上海论坛

粗茶淡飯、挑軟的吃,當心錯誤飲食習慣造成老年人「肌少症」

  发布时间:2024-06-25 14:56:4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報導:黃慧玫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圖片設計:Kato|諮詢專家:許惠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台灣高齡人口快速增加,肌少症成為隱藏的健康危機。肌少症不僅僅是肌肉量漸少問題,背後常伴隨走路遲 。

報導:黃慧玫(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圖片設計:Kato|諮詢專家:許惠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

台灣高齡人口快速增加,粗茶錯誤肌少症成為隱藏的淡飯的吃當心健康危機。肌少症不僅僅是挑軟肌肉量漸少問題,背後常伴隨走路遲緩、飲食行動吃力、習慣握力下降、造成體重減輕、老年反覆跌倒等衰弱症狀,人肌嚴重恐造成長者晚年失能、少症疾病預後差。粗茶錯誤

國內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男性為23.6%,淡飯的吃當心女性為18.6%。挑軟據統計,飲食50歲以上靜態生活型態者,習慣每年約以0.5~1%的造成速度減少肌肉量;根據荷蘭2013年發表的研究,僅臥床休息五天就會導致約一公斤的肌肉組織丟失。

「微肌」風暴襲擊,健康老化前途堪憂

造成肌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運動神經退化、相關荷爾蒙的減少(如生長激素、睪固酮、類胰島素增長因子等)、蛋白質合成速率下降、營養供給不足、久坐少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肌肉流失過程,脂肪組織也會慢慢的堆積。研究發現,30~60歲每年減少約0.23kg肌肉,但脂肪量卻增加約0.45kg。這種肌肉質量減少與身體脂肪增加的狀態,被稱為肌萎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若肌肉流失的銀髮族群同時存在於肥胖問題,對健康會產生加乘的負面影響,恐加快老人家身體失能率、罹病率與死亡率上升。

目前,國人平均健康餘命為71.2歲,遠趕不上平均壽命的80.7歲,也就是說,在人生最後近10年間,都必須飽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因此,維持良好的肌肉量是健康老化的開始。

三大微肌飲食型態,加速肌肉流失

許惠玉指出,預防肌少症必須先從如何延緩肌肉流失做起。董氏基金會於今(2020)年訪談近50位50歲以上長者,分析發現,導致老年人肌少症發生的飲食型態有三種。

  • 微肌飲食習慣一:粗茶淡飯

多數老人家覺得隨著年紀增加、活動量減少、胃口不好、三高忌口等因素,擔心蛋白質吃的多,也會伴隨著飽和脂肪的攝取,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因此,飲食多偏清淡,盡量不吃肉,以全穀雜糧、蔬果為主,覺得這樣才養生。

  • 微肌飲食習慣二:挑軟的吃

許惠玉說明,上了年紀的長輩常因牙口不好,總是避開需要花力氣咀嚼的食物,尤其肉類,而多攝取容易咀嚼消化的澱粉類食物。若真的要吃肉類,也會選擇質地、口感較軟的肥肉。

  • 微肌飲食習慣三:三餐不定

剛步入50歲的銀髮族,自覺新陳代謝變慢、擔心三高及體重控制,認為少吃才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如果肚子不餓,索性略過一餐。又或者退休獨居在家,因為怕麻煩選擇不吃,或煮碗清湯麵、吃剩菜剩飯等隨便打發一餐。

許惠玉指出,長期不重視營養攝取,或有偏食習慣的長者,愈容易因為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均衡,尤其是缺乏製造肌肉原料的蛋白質,出現肌肉量大幅減少的微肌現象,讓肌少症不知不覺找上門。

解除微肌現象,攝取蛋白質把握三項原則

普羅大眾都覺得年紀大、活動少,熱量與蛋白質攝取應該要下降。許惠玉說,這個迷思需要被打破。事實上,預防肌肉量流失是需要蛋白質的幫忙。為確保攝取的蛋白質,能更有效被利用於促進肌肉合成,建議攝取三項原則:

  • 存肌本飲食原則一:改變烹調方式就能吃得下

銀髮族普遍會遇到咀嚼、吞嚥等牙口能力退化問題,容易養成只吃脂肪較高的控肉、肉燥等。建議可選用肌肉纖維較短、較容易咀嚼的雞肉,連牙口不好的人也可以方便食用。亦可改變食物質地,例如,將雞腿切絲、雞里肌絞肉等來烹調;另外,可加入豆腐、胡蘿蔔、洋蔥、雞蛋等軟質食物,讓長者更容易吃得下。

  • 存肌本飲食原則二:熱量及蛋白質要吃得夠

許惠玉提醒,在熱量攝取不足的情況下,即使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維持肌肉量仍是無效,所以,每天應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銀髮族每天應攝取「豆魚蛋肉類」食物六份,且平均分配三餐中攝取。若偶爾想到才一次吃很多,超出身體合成肌肉所需要的量,可能會在體內轉化成脂肪,造成肥胖發生。

  • 存肌本飲食原則三:多白肉、少紅肉才是吃得對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評估發現,牛奶、雞蛋與雞肉為食物主要優質蛋白質來源,其胺基酸組成比例佳、易為人體消化吸收。許惠玉表示,作為高血壓輔助飲食的「得舒飲食」,實行原則也是多白肉、少紅肉。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若要預防癌症,一週煮熟紅肉食用量不應超過350~500g;世界衛生組織亦表示,每天攝取100g紅肉,大腸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17%。

另外因為紅肉裡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於想預防肌萎性肥胖發生的長者,應優先挑選脂肪較低、蛋白質較高的雞、魚等白肉類。

除了每天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外,要維持良好的肌肉量,最有效的方式是飲食與運動,兩者缺一不可。唯有解除「微肌」問題,才能存好健康老化的肌本。

本文經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