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007:生死交戰》:只出現一集的反派,毀了丹尼爾克雷格時代完美收尾的可能

  发布时间:2024-05-15 20:44:2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請斟酌閱讀)失望大於新意的丹尼爾完結篇007系列第25部電影《007:生死交戰》,是男星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Wroughton Craig)的第五部007電影,估計也是最後的 。

(本文涉及劇情討論,影評請斟酌閱讀)

失望大於新意的生死時代收尾丹尼爾完結篇

007系列第25部電影《007:生死交戰》,是交戰男星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Wroughton Craig)的第五部007電影,估計也是只出最後的一部。他是現集第六任飾演007系列英雄角色──詹姆士・龐德的演員,自2006年到2021年這15年的反丹尼時間,形塑了21世紀007探員的派毀特色。由於丹尼爾克雷格在前四部007電影中表現傑出,爾克《007:生死交戰》作為他辭演的雷格休止符,自然也被寄予重望。完美

但《007:生死交戰》表現上不如預期的影評好,不但遜於《007:空降危機》,生死時代收尾也沒有《007:惡魔四伏》的交戰布局與顛覆性,只是只出一部集結007經典橋段,充滿懷舊意味的現集「丹尼爾・克雷格完結篇」,也引起各界影評褒貶不一的評價。

這個狀況跟《STAR WARS:原力覺醒》當時的迴響差不多。《星際大戰》已是西方流行文化史的icon(指標),擁有廣大的支持者。對於新作,影迷們總期待新片可以更加進化,讓文化符碼可以加深的元素,最好是可以像《駭客任務三部曲》那樣開創歷史,讓己身所追隨的典範,有更宏大的表現。

謹守小說的架構,可以成為經典也可能受之框架

這也跟007系列長期以來的問題有關,就是高度的框架化。007作為諜報英雄典型的始祖(在此之前如《北非諜影》都是個別作品,沒發展成系列作),從第一部開始,製片Albert Broccoli即謹守「007的電影風格,必須依循原著伊恩・佛萊明小說中的味道」,所以電影總是充滿「香車美人」、「英國探員拯救世界」、「新奇的諜報武器」、「正邪對決」。

每部片在不同導演的詮釋下,情節組合、故事背景,還有周邊人物設定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以「依照不同演員的007形象,有動機、行為上的微調」,敘事上即使有變化,但套路不變,故事框架也都差不多,可說極為公式化。

正因為007電影本身的世界觀就不大,那是作者伊恩・佛萊明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大英帝國的榮光逐漸淡去,他以英國貴族與情報員出身的背景,透過007的身影,想要喚回英國稱霸世界的榮耀。藉由充滿英國風味的男子漢風範(風流倜儻、優雅守禮、堅守傳統等特質),來拯救世界。例如龐德身為間諜,卻像英國貴族一樣,幾乎不化名,以真名行事,藉此來完成作者阿Q式的精神勝利。

而小說創作的年代,橫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登基,到邱吉爾過世,彼時正是美蘇霸權的「冷戰」時期。作為已經被邊陲化的歐洲老國,龐德那些化解蘇聯陰謀的英雄事蹟,其實都該發生在第一大國美國身上,而不是英國。為了故事合理性,自然無法讓龐德進行什麼世界級的大事,最多就只是把世界扭曲成「英蘇對抗」的態勢(在這方面,香港作家倪匡就直接把香港商人衛斯理,拉高到跟外星人打交道的地步,因此跟諜報外的主題:鬼怪、玄異、心理⋯⋯等各類故事發生關係,都合情合理)。

在Albert Broccoli擔任製片的前14部電影,正好也是從第一任演員史恩・康納萊到第三任羅傑・摩爾為止。在20多年中,奠定龐德電影形象與套路的基準。

但到了羅傑・摩爾以57歲高齡從角色退休,Albert Broccoli開始讓他的養子Michael G. Wilson、女兒Barbara Broccoli也擔任製片。在第四任演員提摩・西達頓的演技與魅力下,007的詮釋開始改變,已隨時代調整。007不再那麼英國紳士,而是富有感情而人性化,也沒那麼偏重玩女人,或完全自我中心的大男人英雄,角色開始變得比較有縱深。

到了90年代,完全由Michael G. Wilson跟Barbara Broccoli擔任製片的1995年《黃金眼》,007在不變的角色特質下,開始跟上時代潮流,這是一個新的嘗試。

第五任皮爾斯・布洛斯南時期,隨著冷戰結束,007成為一個老古板,上司M變成女人,讓他時不時得挑戰權威不說,每個龐德女郎都有龐德所沒有的專長或特質。他不再是一個只擔任保護者的角色,而其他從反派到配角能力也越來越強,無法像過去的雜魚那樣隨便幹掉。007雖然還是英雄,但更像是已走下神壇,試圖適應時代的,會受傷、過程中會失敗的,比過去來得有血肉的角色。

但因為套路總是沒變,新創的007故事,只是在套路上增添變化,讓龐德「有理由」參與更大的世界危機,隨著CG出現的更宏大的特效與動作畫面、更加新奇的科技武器,這哏玩到2002年皮爾斯・布洛斯南最後一部的《誰與爭鋒》,就難以為繼。因為007這個角色已被用到極致,除非要扭轉他的個性,或改變他的身分立場,或在敘事上改成《捍衛任務》那樣21世紀的敘事跟電玩化,否則007系列只會走下坡而已。

安娜德哈瑪斯出演007  飾龐德新盟友古巴女探員Photo Credit: UIP提供

重開機的龐德,擺脫冷戰束縛走進現代特務敘事

但Michael G. Wilson跟Barbara Broccoli的眼光還是不錯,在007電影上市40年之後,他們乾脆來個「重開機」,保留007的元素,故事背景直接放在21世紀,故事從龐德升任007探員開始,重新講他的故事。

所以丹尼爾・克雷格的首部007《皇家夜總會》(那本就是伊恩・佛萊明的首部小說,製片方好不容易把版權買回來),成為新時代007的開始。007的個性在原著的基礎上,開始貼近這個時代。龐德從剛上任血氣方剛的角色,歷經挫折,並一路在惡魔黨首領的陰影下,進行他的探員生涯。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