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溫度的人》:從演化初期開始,晝夜溫差就迫使人類不得不做「社交體溫調節」

  发布时间:2024-05-19 09:24:4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漢斯.羅查.艾澤曼Hans Rocha IJzerman)從基因到咖啡,再到科技前略)依附是在出生之後就馬上開始,那時新生兒除了有依附照顧者的能力以外,是完全無助的。成人之所以能適應地球上幾乎任何 。

文:漢斯.羅查.艾澤曼(Hans Rocha IJzerman)

從基因到咖啡,做個晝夜再到科技

(前略)

依附是有溫演化在出生之後就馬上開始,那時新生兒除了有依附照顧者的度的調節能力以外,是人從人類完全無助的。成人之所以能適應地球上幾乎任何地方的初期生活,是開始因為我們有能力持續地形成依附——不僅是人對人的依附,也透過分工廣泛又複雜的溫差網絡去依附他人(成員把自己的各種需求外包或委託給其他人)。溫度調節方面更是迫使如此。在工業化以前的社交社會,人與人擠在一起,體溫利用彼此,做個晝夜把體溫調節的有溫演化任務分擔出去。他們可能也會派家人去收集燃料來生火,度的調節或是人從人類以有價值的東西去換取別人收集的燃料。

隨著文化日益技術化,初期人們設計並打造出更有效率的溫度調節方法,例如更實用的室內壁爐、爐子,最終發明了複雜的中央供暖系統。把冷空氣加熱的技術,遠比把熱空氣冷卻的技術更早出現。一九○二年,美國的發明家開利(Willis Carrier)才發明大規模的電氣空調,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才普及。

隨著供暖與冷卻技術的發展,供應燃料變成一門生意。隨著文明日益都市化,取暖的燃料變成一門更加複雜的生意。燃料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且複雜,工業以及蒸汽製程與蒸氣運輸方式的演進爭搶著燃料。能源演變成一大經濟「部門」,開採及鑽探化石燃料變成利害關係很高的事業,最後還影響了全球地緣政治。

有點年紀的人應該還記得一九七○年代的「能源危機」,當時由中東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國所組成的強大獨占利益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刻意製造石油短缺,把美國與歐洲當成人質。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身穿厚羊毛衫,出現在電視上,建議國人調低溫控器,拆下不必要的燈泡,這一切都是為了節約寶貴的化石燃料能源。

到了一九五○年代末期,許多最先進的國家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能源技術——核分裂發電。數十年後,那導致一些近乎災難的後果,例如一九七九年美國賓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哩島核洩漏事故;以及真正災難性的後果,像是一九八六年烏克蘭車諾比核事故、二○一一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後來,開發出比較良性的先進能源技術,包括太陽能、風力渦輪發電。智慧型數位技術是以較小的規模,應用在家庭與企業的供暖上——二○一一年推出「智慧型恆溫器」,是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學習使用者的溫度調節習慣,以調節室內供暖與冷卻,達到有效率又經濟的舒適度。最新一代的智慧型恆溫器,是透過網路與WiFi來回應語音指令及遙控。

如前所述,對內溫動物來說,體溫調節對短期生存的重要性僅次於氧氣供應。這也難怪體溫調節是嬰兒依附的一大原因,而「發現火」幾乎已經成為文明開始的同義詞,在世界神話中擁有各種神聖的地位,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當屬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Titan Prometheus)為了人類利益而從天上盜火下凡。體溫調節是生物演化與文化演化的重要核心,雖然其重要性是原始的,但溫度調節在生物演化與文化演化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而且它在當代文明中,一直是驅動一些最緊迫的地緣政治議題與先進技術的因素。這種演變是持續的,未曾間斷。

基因演化與文化演化的交融

文化以及文化的產物(我們稱為技術)無疑已經把人類的社交體溫調節加以延伸、精進、細分。不過,文化演化的出現與蓬勃發展,並未讓基因演化流程結束,而是像兩條河流交匯在一起。基因演化是人類社交體溫調節的主要原動力,我們可以從依附現象及共同調節機制中推斷出這點。此外,基因演化為體溫調節挑選了多種型態適應,但任一種都不足以解決與溫度有關的一切挑戰。

不過,在這些演化適應中,有些適應讓我們能夠、甚至迫使我們啟動文化演化,而文化演化比解剖結構的適應更能有效地解決那些溫度問題。從大腦的大小來看,演化上,大腦增大與骨盆縮小碰巧一起發生,這可能創造出「助產」的必要性——即如今我們所謂的社會、文化、文明的雛形。為了在個體內部充分發育,變大的大腦有著特別廣泛的皮質表面,導致頭部所需要的空間超過子宮的限制。

這種基因演化的產物,需要文化演化的輔助,而文化演化既是體積大又有能力的大腦所創造出來的產物,也是讓大腦進一步發展的機制。至於文化演化,不僅影響了個體的大腦表型(phenotype),更以天擇的方式影響物種的大腦基因型(genotype),那種影響程度究竟有多廣大,目前仍是未解之謎。

如果我們接受「文化演化有基因效應」的觀點,就能無止境地推測某個卓越的演化臨界點是否即將到來。在那個臨界點上,文化演化的基因效應(也許可稱為「文化選擇」)將會過度抵銷生物演化的基因效應(真正的天擇/自然選擇)。不過,現在看來,在我們目前的演化狀態下,證據顯示生物驅動的演化仍會持續存在。

對生活在技術先進地區的人來說,社交體溫調節必須依賴社交行為,而那些行為會創造、培育、協調一個夠多元的群體,以組織文化、社會與文明;這些社會結構將會衍生出能夠滿足每個人體溫調節需求(及其他需求)的政治、制度、技術系統。不過,人類與企鵝的行為的主要原動力,都是為了同樣的生存必要性:維持溫度恆定。

然而,有些人可能會主張,在企鵝身上發現的社交體溫調節,跟人類的社交體溫調節根本不一樣。企鵝演化是為了適應非常寒冷的氣候,擠在一起的行為對生存而言是絕對必要的,不擠在一起,就不會有今天的企鵝。相較之下,人類是在溫暖的非洲大草原上演化,因此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沒有必要採取一種社交行為來協調保暖。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