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看「元宇宙」:科幻文本即是未來社會學,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发布时间:2024-05-18 12:00:0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黃厚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提出「流動的群聚mob-ility)」作為網路起鬨的社會心理基礎)臉書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berg)宣布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並以建立 。

文:黃厚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人文提出「流動的社科群聚(mob-ility)」作為網路起鬨的社會心理基礎)

臉書(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berg)宣布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並以建立具有虛擬實境技術特色的看元科幻Metaverse為公司的下一階段目標。在Metaverse之中,宇宙人們可以互動、文本工作、來社休閒、會學好嗎與從事商業交易等等。但們也因為臉書公司對於虛擬實境的真的準備關注,早就推出相關的人文虛擬實境頭戴裝置,相信未來也將與Metaverse相結合。社科

於此同時,看元科幻台灣的宇宙HTC公司亦在此一新聞熱潮中宣稱,其實類似於Metaverse的文本構想早就是該公司的發展藍圖,以及該公司更是來社早就投注大量資金於虛擬實境技術與硬體產品的研發。

一時之間,Metaverse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但究竟Metaverse是什麼?跟過去的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的技術有何不同?以及,我們該如何思考Metaverse的影響呢?

從翻譯入手看Metaverse

先從翻譯著手,此刻中文世界似乎已經採用了「元宇宙」的中譯,但就字源來說,verse的拉丁字源vertere並沒有宇宙的字意,而是轉變的意思。至於把meta翻譯為「元」,就我所知,是中國的習慣。

根據metaverse是由universe(宇宙)一字變形而來的典故,universe是「轉變為一個整體」的意思,那麼metaverse應該是「轉變到另一層宇宙」的意思。亦即,Metaverse是真實世界之外的另一個宇宙,就如metaphysics(中譯為形上學)是物理學之外的另一個層次的探討。

2021110101作者截圖提供
我們可以從universe對於字根-verse的解釋,推知其起源

從VR和AR觀點來理解Metaverse

此處所說Metaverse即「轉變到另一層宇宙」的具體內涵,就得回到與之密切相關卻又不同的虛擬實境(VirtualReality,VR)、擴增實境(AugmentedReality,AR)等技術來理解。

我向來不是技術決定論的信徒,所以,我的說明並不以具體的技術(設備)之使用為界定這幾種技術的核心。簡單說,虛擬實境就是在真實世界以外建構一個讓人可以投入於其中的世界,而投入是一種心理狀態,甚至是一種存在狀態,不必然與技術相關。

因此,在我的定義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線上遊戲,都是虛擬實境線上遊戲,不必非得使用特殊的眼鏡才稱得上是虛擬實境。即便是網路發展早期的文字介面線上遊戲MUD(Multi-User Dungeon / Dimension / Domain)——「多使用者迷宮/空間/領土」,也都算是虛擬實境線上遊戲。

shutterstock_453113092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精靈寶可夢GO》、《虛擬入口》與《哈利波特:巫師聯盟》皆屬於擴增實境遊戲

相對於此,擴增實境則是把虛擬實境與真實世界疊加在一起,以虛擬實境賦予真實世界另一層意義,但要完成虛擬實境中的要求,仍必須在真實世界中行動,只要玩過《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的人應該不難理解。

實際上,擴增實境遊戲甚至把真實世界的地形、季節、距離等等都納為遊戲元素,變成達成虛擬實境中的遊戲目標所必須仰賴或克服的對象或物件(object)。比如說,在兩軍對抗的擴增實境遊戲《虛擬入口》(Ingress)中,難以進入的社區大門、或需要耗費力氣攀登的山頂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遊戲元素。

無論如何,擴增實境遊戲的遊玩,都得在真實世界行動,這既是擴增實境遊戲的特色,也是我之所以沒有加上「線上」二字的原因。

並且,這一點也是最大力推廣擴增實境遊戲而推出Ingress、PokemonGO與《哈利波特:巫師聯盟》(Harry Potter: Wizards Unite)三款擴增實境遊戲的「尼安蒂克實驗室」(Niantic Labs)最引以為豪的。2015年從Google內部創業計畫獨立出來的該公司還會定期公布,他們讓玩家在真實世界行走了多少距離。以及他們授權玩家貢獻遊戲中的據點,也是有著讓玩家注意到平日在真實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忽略的街頭藝術品、古蹟等等的意義。

(「尼安蒂克實驗室」所描述的未來遊戲美麗新世界)

Metaverse與AR,有著完全相反的方向

Metaverse一方面與擴增實境一樣,都是把真實世界與虛擬實境疊加在一起,卻與擴增實境有著完全相反的方向。Metaverse所期待的是,盡力把真實世界的機能都納入虛擬實境當中,做為這些活動的基礎,甚至轉變為真實世界的基礎(這也是前述形上學與物理學之關係)。

因此,我們不只可以在Metaverse中足不出戶地與其他人社交、遊戲等等,也可以利用虛擬化身(Avatar)進入虛擬教室中和其他人一起學習,當然,教師也是以虛擬化身的方式示人。我們在疫情期間逐漸習慣的線上會議,自然在Metaverse的未來發展下,也不再是以攝影機拍攝我們的模樣傳遞出去。而是以虛擬化身跟其他人的虛擬化身一同開會討論。

走筆至此,想必大家不難聯想到,之前線上教學期間,最令教師們困擾的是,在學生們都關掉視訊的情形下,看不到學生們的表情,將使得教師們無法得知學生們是否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甚至連音訊都關掉了,教師所講的笑話,也不知學生們反應如何。因此,線上教學的經驗往往是更加的大聲、費力,事後讓人精疲力竭。

套用回Metaverse中的開會的情形,我們必然會希望能夠看到其他人的表情、聽到其他人的聲音,因為在實際的審議過程中,這些聲音語調與表情都是合縱連橫所不可或缺的。我們不會希望看到的是別人面無表情的虛擬化身,或是虛擬化身所發出的聲音,而是背後那個人的真正表情與聲音語調。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