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科學:未來工程——核聚變

  发布时间:2024-05-18 15:40:5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馬學綸香港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博士)圖:香港電台真正的太陽能——核聚變帶來的零碳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可使用的能源有很大關係,在工業革命中人類開採和使用了大量化石燃料,讓各種製造業、交通運輸和通訊方式 。

文:馬學綸(香港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博士)
圖:香港電台

真正的太陽能——核聚變帶來的零碳未來

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可使用的能源有很大關係,在工業革命中人類開採和使用了大量化石燃料,零距離科來工讓各種製造業、程核交通運輸和通訊方式等飛速發展,聚變燃燒化石燃料亦能發電,有了穩定的零距離科來工電力供應,人類社會才能進入科技時代。程核然而,聚變凡事有利亦必有弊,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零距離科來工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暖化,已經到了快要不能回頭的程核境地。

要人類社會一下子回到工業革命前的聚變二氧化碳排放量,讓「使慣用慣」各種能源和科技的人們改變生活方式,都是零距離科來工不可能的,比較可行的程核方法是發展極低,甚至沒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能源。人類已掌握了不少以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技術,可是最常用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很受天氣和外在環境影響,只能成為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輔助。長遠之計,人類需要能由人類自行控製生產,不會導致全球暖化的「新能源」。

核裂變——後患無窮的眼不見為淨

其中一個熱門選項是以核能發電,人類以核能發電不是近來才有的事,已有近70年歷史,有別於以燃燒化石燃料把水加熱再推動蒸汽渦輪發動機,是以核反應放出的能量作為熱源,所以幾乎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效應氣體。現在常見的是核裂變發電廠,以質量很重的重核元素,例如鈾的其中一種同位素鈾-235,濃縮製成燃料棒使用。當一顆鈾-235的原子核被中子撞擊,便會分裂成兩顆較輕的原子核,形成新的元素,同時放出三顆中子及伽馬射線,三顆中子可以繼續撞撃其他鈾-235原子核產生連鎖反應,而伽馬射缐可以用來加熱水來推動發電機。

然而,不論是由核裂變本身產生的較輕的元素,或是在過程中因吸收中子而產生的其他金屬或鈾同位素,都仍然會有放射性,需要長時間密封儲存和持續監測,直至放射性經持續衰變減低至「安全」水平。最終亦只能深埋在地下「眼不見為淨」,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並未能從根源解決核廢料問題。

核聚變——真正的「太陽能」

科學家正在研究以另一種核反應發電,作為不會產生有害廢料的新能源。這種核反應就是在宇宙中很常見,能夠燃亮恆星的核聚變。我們的太陽也是一顆恆星,所以,我們所使用的太陽能,其實也是種「核能」。太陽的主要成份是氫和氦,由於太陽的質量很大,自身的重力會把內部的氫原子不斷擠壓,每兩顆氫原子會聚合成氦原子,產生以光子形式出現的能量。氦屬於惰性元素,不會與其他物資產生化學反應,也不會加速全球暖化。

由於原子核都帶正電,需要很大的壓力才能把它們擠到夠近而能夠產生聚變,而且是以電漿形式存在。這個狀能需要很強的重力和高溫來維持,例如太陽內部壓力是地球上的大氣壓力的3000倍,內部溫度高達1500萬度,所以,地球上沒有物料能「承載」,一碰到就會立即直接蒸發。一眾科學家找到了「非接觸性」的承載方法,就是利用磁場把電漿「浮起」,產生和維持這種強大磁場需要龐大的電磁鐵和精準的微調,並在真空的環境中注入重氫(比地球上一般氫原子重的同位素)和加熱至一至兩億度成為電漿,所以強大的電功率和電源穩定供應也很重要。

在全球幾千名科研和工程人員的努力下,開始建造非常巨大的JET(Joint European Torus)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雖然是使用同等電力而產生最大電力比例的紀錄保持者,卻始終未能克服所需電力比生產電力多的問題,現狀是調整和改進中。人類的另一個嘗試是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目標是達到輸出能量比輸入能量高10倍,預計在2025年完成興建,成為全球最大的核聚變反應爐。

FUSION_1
人類正在結合各國之力建造核聚變反應爐,試圖以核聚變替代以燃燒化石燃料發電。
FUSION_4
以鼓蝦開合鉗時會在氣泡中產生電漿的現象為藍本,有科技公司建造了以脈衝推動的發電機雛形,以强大電流引發一個小圓盤以高速擊中標杷來產生脈衝。
FUSION_6
為了製造比擬太陽內部足以維持核聚變的環境,裝置內部需要維持接近真空,建立強大的磁場,並以高能量中子持續加熱電漿。
FUSION_7
科學家發現當鼓蝦極速開合蝦鉗,不但可以產生衝擊波用來自衛和捕捉獵物,還會在產生的氣泡中形成電漿,是人造核聚變的另一發展方向。

今集節目將會為大家介紹JET和ITER的設計和建造過程,還會和大家回顧人類研究核聚變的歷程,當中包含不少珍貴相片及影片,不要錯過!

《零距離科學》(節目網站)集合世界各地有趣的科學紀錄片,網羅與大眾息息相關的科學資訊,啟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節目逢星期五晚10時在港台電視31播映。本集於9月10日播出。港台網站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