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漆、潑番茄湯、將手黏在畫作上,為何環境倡議者選擇對博物館名畫下手?

  发布时间:2024-05-13 00:59:2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 李適軒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2022年起,愈來愈多激進的氣候變遷倡議者前往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透過各種手段試圖破壞館內的名畫。為何他們將目標鎖定在畫作上?這樣的行動又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力? 。

文: 李適軒(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

2022年起,潑漆潑番愈來愈多激進的茄湯氣候變遷倡議者前往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透過各種手段試圖破壞館內的將手名畫。為何他們將目標鎖定在畫作上?這樣的黏畫行動又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力?

事實上,博物館中畫作皆有受到玻璃與畫框所保護,作上者選擇對倡議者的為何目的本來就不是要破壞名貴畫作。

為何環境倡議者都朝藝術畫作下手?

這些氣候倡議團體認為,環境畫下「藝術」應是倡議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管道,但歐美大型博物館多數不重視氣候變遷的博物議題,甚至接受高碳排的館名石油公司的資助。

他們希望透過這些行動提醒民眾我們正深陷氣候危機中,潑漆潑番若人類不採取行動減緩氣候變遷,茄湯以後的將手地球上也不會有人類藝術的存在。

抗議事件後,黏畫多數博物館理所當然強烈譴責這樣的作上者選擇對行為。2022年10月,兩位氣候變遷倡議者向梵谷畫作《向日葵》(Sunflowers) 潑灑番茄湯後,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Kaywin Feldman說明雖然畫作並未受到影響,但實體攻擊無價藝術品仍是不可被接受的行為。

然而,部分藝術家並不反對,反而十分看好這樣的行動所帶來的效果,他們認為藝術就應啟發人們對於社會議題採取行動。

此外,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就是社會中的弱勢族群,而他們往往也是博物館最不重視的族群。

這種抗爭策略有帶來正向效果嗎?

但這樣的激進行將為氣候變遷倡議運動帶來影響力,還是反效果呢?

美國賓州大學永續科學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有高達46%的受訪者認為這些行動會降低他們對於氣候變遷運動的支持,而只有13%的受訪者會提高支持度。

這顯示在美國,破壞藝術品的行動很可能不會使更多民眾對於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無法發揮行動呼籲(call to action)的功能。

美國華盛頓大學環境社會學教授Dylan Bugden有關社會抗爭的研究顯示,多數民眾更容易響應和平、非暴力的倡議行動。

對名畫潑漆、番茄湯或膠水是否會造成反效果,仍然需要更深入的調查與研究。

無論如何,在氣候變遷倡議運動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透過零星的事件吸引人們的目光。氣候變遷倡議者應深耕由下而上的「草根運動」(grassroots activism),建立完善的組織,引導與鼓勵人民採取相關行動,才能真正提高影響的時間與人群數量。

本文經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此
原標題:氣候變遷倡議運動中,為何受害的是名畫? / 李適軒

延伸閱讀

  • 環保團體接連朝梵谷、莫內名畫潑灑食物抗議化石燃料,畫作皆有玻璃保護無毀損
  • 男子喬裝以「一塊蛋糕」襲擊名畫《蒙娜麗莎》,試圖喚醒眾人對地球的關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丁肇九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