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同連橫〈台灣通史序〉的「漢人霸權」史觀,但究竟什麼是「愛台灣」?

  发布时间:2024-05-16 06:33:2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出道教書這幾年下來,你問我最喜歡哪篇課文,老實說真的太多了,我無法只有選擇一篇,但我很肯定連橫的〈台灣通史序〉絕對可以排上我的前三名。可惜新課綱決議把這篇文章刪除,原因是這篇文章明顯存在著「漢人霸權」 。

出道教書這幾年下來,不認你問我最喜歡哪篇課文,同連老實說真的橫台太多了,我無法只有選擇一篇,灣通灣但我很肯定連橫的史序什麼〈台灣通史序〉絕對可以排上我的前三名。可惜新課綱決議把這篇文章刪除,人霸原因是權史這篇文章明顯存在著「漢人霸權」史觀,從過去到現在的究竟台灣多元文化社會,這種漢人至上的愛台非我族類排他性,確實不是不認文明國家應有的姿態。

雖然我肯定這樣的同連出發點及用意,但多少覺得可惜,橫台因為這篇文章額外可以延伸的灣通灣歷史事件、探討論點、史序什麼族群融攝、人霸文化現象等實在太多了,如果要讓我仔細講解這篇課文,或許講一個月也可能不夠用。也或許長期對於台灣文史的興趣與研究,相較下這篇文章觸及的連結元素,算起來還是目前覺得最廣泛的吧,畢竟它是一篇史書序言論述。

站在史書論述,我極度不認同連橫的「漢人霸權」史觀,更遑論他那有爭議的個人背景,但我想透過反面的角度來解析他是如何「漢人霸權」?他又為什麼要「漢人霸權」?「漢人霸權」在那時期又是什麼概念?作爲一個詮釋文本的人,霸權對我而言並不是問題,可惜的是課堂額外延伸的台灣文史內涵又少了些。雖無法盡善盡美,但新課綱刪除此文還算是有其正面意義。

課堂上,當我在講解荷蘭統治台灣時期,或許會舉例〈安平追想曲〉的創作背景延伸講解,並提及部分台南人的荷蘭血緣基因,試圖讓議題生活化及在地化;又當我講到鄭氏治台時期,可以從李旦、顏思齊及鄭芝龍的海盜走私,連結談到與日本鎖國政策的關係,進而又能帶到星馬地區華人的遷徙及遍佈;又當我提及清領時期,能再額外延伸媽祖信仰在台遍布與政教結合的政治操作,以及建省前後對台灣價值定位的再審視;又或者談到日治時期,日本人對台灣人治理前後的待遇差異,懷柔與高壓政策背後的心理轉換,進而再到台灣人在皇民化運動中所面臨的心靈歸屬,最終仍不曉得自我認同為何者的亞細亞孤兒;最後回顧歷史來尋找未來,為身為台灣人在國際社會的身分尋找新的認同。

當然上述的東西只是大方向,如果真要細談,這些仍然不及我能延伸的十分之一,重點是我喜歡去談生活當中的東西,我喜歡把課文生活化。當然國文教學上的基本概念不能忽略,課文當中的形音義和修辭也必須兼顧講解,例如當我提到「開山撫番」是句中對偶修辭時,我更想要分享這看似是漢人眼中的榮耀政績,卻是許多原住民心中的無限悲痛,因爲撒奇萊雅族就是因此而被迫消失在台灣超過百年,他們現今舉辦的火神祭也是為了要紀念當初因為開山撫番而被火燒滅族的族人,當然這一例也僅是原住民被迫害的事件的冰山一角。

歷史事實無法改變,卻因為不同人的身分背景而有不同解讀。

這是我在上課時常對學生說的話,回到一開始所提及漢人霸權心態,〈台灣通史序〉確實存在這個狀況,但重點在於解讀文本者是否具備足夠的邏輯分析判斷能力,而不是被單一論述者牽制,這也是我在課堂不斷在提醒學生的事情,所以我也喜歡並鼓勵學生能質疑我、糾正我。

如同台灣新聞時常被詬病無腦,時常被批評視野狹隘,如同上述觀點,真正的問題在於你自己是否具備批判思考新聞事件的處理能力,因為訊息不會只有單一論述與詮釋,況且這些看似視野狹隘的新聞僅是台灣現有媒體輸出的一小部分,將批評台灣新聞視野狹隘的心力拿來搜尋其他更宏觀的新聞,這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嗎?而不是只有被迫餵食而已。

就在今天上這一課要進入尾聲時,文末提到「追懷先德,眷顧前途」這句話突然很有感,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或許會覺得它很老掉牙,似乎又是要被道德包袱給綑綁住一般。我問學生懂不懂得連橫想要表達什麼心情?其實我也不能完全確定,也或許連橫並不這麼想,但我卻想用「繼往開來」這四個字來做個人詮釋。因為當你夠瞭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文化,當你夠瞭解這塊土地各族群先人的經營心情,你身為台灣人只會有更多的榮譽感,進而在你面對人生困境時,這一股榮耀正是你持續向前的動力。

正當很多人一味地追求「國際化」時,深化你對「在地化」的文史投入反而更爲重要,台灣人真的都瞭解台灣嗎?或許很多人認識的也僅只於片面。如同台灣傳統社會的婚喪喜慶風俗較繁瑣,有些人或許會認為外國的風俗似乎比較好,或許你可以說傳統的舉辦過程漸漸不符合現代的工商社會節奏,但你不能否定它背後所蘊藏的人性美感意義,你可以不採用它,但沒必要如此厭惡,除非你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

最後提到「婆娑之洋,美麗之島」這句話,想想這塊土地成就多少人的夢想追逐,因而紛紛移居到寶島台灣來尋求新生活,來到這裡的族群都是帶著無比勇氣去開創打拚,冒險犯難的精神也讓我們自詡是海洋子民,但真實狀況卻是我們對海洋島嶼愈來愈陌生,連帶自信與驕傲也愈趨限縮。台灣島嶼千百年來自有其獨特美感,反觀現今許多人對它感到陌生,不是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試問隱藏在你心中的榮耀感呢?它又跑去哪了呢?

最後我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愛台灣」?這個定義可以自己去尋找,沒必要隨著檯面人物的呼喊而盲從跟進。你若問我什麼是「愛台灣」,我想只要是為這塊土地認真投入並奉獻,這應該可以算是愛台灣吧!若你又問我什麼「台灣人」?我想心中存有著對台灣的自信與驕傲,那就是最理想的台灣人了吧!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