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菖蒲的比较研究进展(二)

  发布时间:2024-06-17 00:08:0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4 显微鉴别石菖蒲: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散有纤维束;内皮层凯氏带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藏菖蒲:表皮细胞类方形,棕褐色。皮层宽广,可见通气组织。有大型腔隙,散有纤维束和叶迹 。

4 显微鉴别

石菖蒲:表皮细胞外壁增厚,种菖有的比较含红棕色物。皮层散有纤维束;内皮层凯氏带明显。研究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进展

藏菖蒲:表皮细胞类方形,种菖棕褐色。比较皮层宽广,研究可见通气组织。进展有大型腔隙,种菖散有纤维束和叶迹维管束。比较中柱散生多数维管束,研究周木型和外韧型。进展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种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比较

九节菖蒲:表皮细胞1例扁平,研究排列紧密,外壁增厚,黄棕色,且木栓化。皮层外缘散有石细胞。形成层不明显,髓部宽广。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从显微组织上观察可得出:石菖蒲皮层纤维束内含有草酸钙方晶,内皮层凯氏带明显;藏菖蒲有大型细胞间隙,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九节菖蒲表皮细胞黄棕色,且木栓化,形成层不明显,髓部宽广。

5 薄层鉴别

王雪萍等以α-细辛醚及甲基丁香酚乙醚溶液为对照品溶液,以石菖蒲与藏菖蒲的挥发油提取液为供试品溶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石菖蒲与藏菖蒲做定性鉴别。结果发现石菖蒲显6个斑点,而藏菖蒲显7个斑点。在与α-细辛醚对照品溶液相对应的位置处,石菖蒲有相同颜色的斑点,而藏菖蒲无相应的斑点。表明藏菖蒲与石菖蒲虽为同科植物,但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各不相同。

6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比较

石菖蒲含有挥发油类、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挥发油是石菖蒲的主要药效成分,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为挥发油的主要代表性成分。研究表明,α-细辛醚在抗惊厥方面作用显著,β-细辛醚在临床上多用于镇静。通过对石菖蒲的主要活性物质β-细辛醚进一步研究,发现β-细辛醚对治疗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β-细辛醚能够刺激中脑和纹状体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Feng Kai等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将石菖蒲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进行整合与分析,证实了石菖蒲主要是通过通过调节多种靶标化合物途径中的神经递质,从而发挥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作用。王坤芳等研究高、中、低剂量石菖蒲挥发油的抗惊厥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石菖蒲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抗惊厥效果。吴长艳等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石菖蒲提取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发现高浓度石菖蒲提取物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这可能与自由基的减少对机体损伤程度有关。

藏菖蒲中含有单萜、倍半萜、生物碱类、蒽醌类、芳香族类挥发油、黄酮等化学成分。以单萜、倍半萜类成分居多。藏菖蒲多以藏药复方的形式在临床使用,如二十五味儿茶丸,茜草丸等。乔迪采用现代色谱和波普技术从藏菖蒲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并对不同萃取部位藏菖蒲体外抗糖尿病活性展开了研究,其结果发现藏菖蒲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和木脂素类化合物可能为发挥糖尿病活性的物质基础。

九节菖蒲含有黄酮类、萜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其中琥珀酸为九节菖蒲的有效成分之一。九节菖蒲为治疗神经官能症、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的常用中药之一,研究发现九节菖蒲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其中起镇静作用的主要是琥拍酸等有机酸类成分。黄春佳等运用肠内炭末推进法,考察不同浓度的九节菖蒲水提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发现九节菖蒲水提物通过调节平滑肌细胞膜上M胆碱能受体来影响胃肠道功能。李敏等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考察九节菖蒲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效果,发现乙酸乙酯提取液和氯仿提取液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疼痛反应,而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无明显缓解作用。田甜等用九节菖蒲提取液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九节菖蒲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较小,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3种菖蒲其化学成分明显不同,石菖蒲含有许多挥发性成分,以α-细辛醚、β-细辛醚为主要活性成分。藏菖蒲中主要含有单萜类、生物类及黄酮类成分。九节菖蒲中以有机酸类成分为主,其指标性成分琥珀酸具有抗惊厥、降低体温、镇静和镇痛等作用。有研究表明,按照药典提取挥发油的方法,九节菖蒲中挥发油含量不超过0.01%,而石菖蒲挥发油含量在1%~3%之间。故两者在含量及组分上均有明显的差别。3种菖蒲由于其来源及化学成分的不同,药理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别,石菖蒲以镇静、抗惊厥、抗抑郁为主要药理作用;藏菖蒲常用于治疗炎症、糖尿病等方面;九节菖蒲药理作用复杂,也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与石菖蒲的中枢抑制作用不同。石菖蒲中是因为挥发油含多种具有明显镇静作用的化学成分,而九节菖蒲是其中含有具镇静作用的琥珀酸等有机酸类成分。

7 小结

石菖蒲、藏菖蒲与九节菖蒲虽在主治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其来源、性状、化学成分不相同,药理活性也各有侧重。故不可将三者混用或替代使用。九节菖蒲曾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和1977年版,在85版已取消。在临床应用中石菖蒲镇痛作用优于九节菖蒲,而九节菖蒲之毒性却比石菖蒲大很多。此二者均有化痰开窍的作用,前者偏于祛湿,后者侧重开窍。如病人痰湿过重用石菖蒲为佳;醒脑、安神、开窍九节菖蒲为优。石菖蒲与藏菖蒲药材虽然外观上很相似,但在临床使用时也能及时将二者区分,石菖蒲具有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多用于开窍醒神和镇静安神;藏菖蒲具抗心律失常和降压作用,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多用于肠道疾病。因此,3种菖蒲在临床应用注意区分,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年,第2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乙醚溶液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