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孩子害怕大野狼、怪物、昆蟲和其他恐懼症,該怎麼辦?

  发布时间:2024-05-15 11:44:4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莎貝爾.費歐沙Isabelle Filliozat)要害怕童話嗎?兩歲半的瑪歌在半夜醒來,她大叫說她怕狼。我發現白天時,奶奶給了她一本在說大野狼想吃掉小羊的故事書。我們討論了這個故事。我非常緩慢地 。

文:莎貝爾.費歐沙(Isabelle Filliozat)

要害怕童話嗎?

兩歲半的最好症該瑪歌在半夜醒來,她大叫說她怕狼。養從野狼我發現白天時,接受奶奶給了她一本在說大野狼想吃掉小羊的負面故事書。我們討論了這個故事。情緒我非常緩慢地把故事說給她聽,開始昆蟲恐懼解釋每件事,孩害和也回頭重看。怪物然後,麼辦我告訴他我不喜歡這個會讓人害怕的最好症該故事。我們該怎麼處理這本書?我提了四個建議:留著它、養從野狼燒掉它、接受撕掉它、負面把它丟到垃圾桶。情緒她想了一下,開始昆蟲恐懼用果決的語氣說:「撕掉它。」她有意識地這麼做了:「我把大野狼撕成小碎片了,這樣牠就不會吃小羊了。」

傳統的童話常常是暴力的,它們反映了人們藉著讓小孩害怕來獲得服從或屈服的年代。只要聽聽以前的搖籃曲就能明白大多數家庭中的氣氛:

好久好久的故事,是媽媽告訴我。在好深好深的夜裡,會有虎姑婆。愛哭的孩子不要哭,她會咬你的小耳朵。不睡的孩子快快睡,她會咬你的小指頭。還記得,還記得,瞇著眼睛說:「虎姑婆,別咬我,乖乖的孩子睡著了!」

狼、怪物和其他巫婆興高采烈地出現。某些心理分析師捍衛童話,他們分析了童話中的象徵主義,指出了它們的普世性。沒錯,童話乘載著象徵,但不明確的象徵無助於治癒,它們甚至會被用來壓抑情緒。情緒被投射在象徵上,因而被疏遠、被避免。我同意愛麗絲・米勒的看法,象徵讓事情能留在無意識的層次。單純的象徵化並沒有「淨化」作用 ,否則藝術家應該可以透過他們自己的藝術治癒傷痛。繪畫、書寫、雕刻藉由維持壓抑的情緒,幫助藝術家存活。

不過,我們可以像聆聽夢境一樣來觀看一幅畫,利用畫作中的色彩與形狀來回溯情緒的線路。藝術治療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治療形式。雕刻、畫作、拼貼⋯⋯都是媒介。我們跟自己對話,與自己透過藝術所表達的潛意識相遇。「這些象徵符號都在說些什麼,因為它們是個體潛意識的表現。」這樣的話語有療癒功能,因為它們賦予情感生命。它們讓我們能描述內心發生的事,讓我們能意識到內在的經驗,並賦予其結構。

相反的,讀童話鮮少會讓意識有所進展。古老的童話反映了精神生活。但它們對孩子有幫助嗎?我不這麼認為。我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它們可能是有害的。一個正好經歷童話中的難題的孩子,可能會從中確認負面的信念,並會長久留存著恐懼。童話讓潛意識中的幻想形象化,這些形象可能會強化焦慮。

好多年來,茱莉安娜一直害怕白雪公主的後母。她害怕到想把書藏起來。他哥哥知道這件事,為了想看她發抖,會故意在她面前把書翻到巫婆出現的那一頁。現實生活中,茱莉安娜害怕自己的母親,她對這個常常有巫婆般舉動的女性抱有很大的憤怒,雖然在當時是無意識的。讀白雪公主的故事對她並沒有幫助,這讓她得面對自己的恐懼。長久以來,她把媽媽理想化,拒絕去感受自己真正的情緒,就好像她住在離城堡很遠的森林裡(自我放逐),一位白馬王子帶她遠離媽媽⋯⋯直到她接受心理治療,重新找回自己的情感,並敢於表達,重建自信。

蘿沙達與父親有亂倫的問題。她去電影院看了五遍《驢皮公主》。她覺得電影裡面談到了她擔心的問題,但她不太能從中找到辦法。

好多年來,泰咪一直害怕自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一個人處在寒冷中。為了不讓自己被拒絕,她順從別人的渴望,忘了做自己。到了五十幾歲時,想起這個故事她還是會哭。

小鹿斑比、驢皮公主、灰姑娘、小紅帽⋯⋯為什麼童話中有那麼多過世或遺棄孩子的母親?請注意,這些童話是男性寫的。他們是不是在藉此告訴我們,離開母親對他們來說有多困難?還有另一種解釋:有些母親太嚴格、專制和令人沮喪。跟每個孩子一樣,這些作者也都夢想著有個溫柔的好媽媽。因為不能對自己真正的媽媽生氣,他們停留在好媽媽的理想形象中,從來不曾與之道別。

媽媽去世,她的形象將能完好無傷,而憤怒則被投射到巫婆、繼母、讓他們犧牲和恐懼的壞女人上。我們可以不太有罪惡感地殺死一個巫婆。這些童話的訊息很清楚:孩子沒有對媽媽生氣的權利。這些故事包含了某種更深刻的無力的憤怒。許多童話都是為了嚴厲和權威的教育服務,它們保護父母的理想形象,扭曲現實。

這些故事中,有什麼可以幫助孩子建構自我?為什麼要給孩子這些可能會令人恐懼的形象?為什麼不讓孩子選擇他們自己的象徵?當然,只有那些已經遇到類似問題的人才會以戲劇性地方式體驗這些童話。但究竟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不選擇現在的故事?現在有很多精彩美好的故事。

孩子喜歡害怕的感覺?

有些人這麼認為。恐懼有某種魔力。但這不表示孩子喜歡令他們害怕的事物。

載著我們飛往度假地點的飛機上正在播放一部科幻片。我兩歲的兒子阿德里安從椅子上站起來,一邊嘀咕說:「我不喜歡這個怪物,我不想看到它。」我試著讓他坐下,這應該足以讓影像從他的視野中消失。但沒辦法!他著迷了。我轉過頭去。四歲的瑪歌也站著,完全被銀幕上移動的可怕九頭蛇吸引。

他們沒有為了看影片中的其他段落站起來過,也沒有戴上可以讓他們聽到聲音的耳機。那一刻,他們被古怪的影像迷住了。當我們害怕時,必須要制止情緒,瞭解情緒。為了安心,最好去看、去面對、去辨識發生的事。阿德里安又說了好一陣子九頭蛇的事:「我不要那個怪物,牠很壞。」然而在當下,我們無法讓他轉移視線。

不幸的巧合是,阿德里安隔天收到了迪士尼的大力士故事書。這是一則充滿怪物的故事,其中一個是和電影中類似的九頭蛇!阿德里安想要一遍又一遍讀這本書。他特別「喜歡」有怪物的那幾頁。事實上,他需要看到怪物來讓自己安心,讓自己能控制它們。他開始每天晚上都做惡夢,直到我找出罪魁禍首。我於是鼓勵阿德里安把惡夢畫出來,我也把書拿走,說等他大到可以看見怪物而不害怕時再看。從這時候起,惡夢馬上就停止了。

隧道裡的龍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