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紀的信號3》: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漫畫裡的台灣史

  发布时间:2024-06-03 11:57:0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黃悠詩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檔案與大眾史學碩士學程,目前就職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漫博組,主要協助辦理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相關業務。期待可以用歷史及歷史學改變世界。)第九章 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漫畫裡的 。

文:黃悠詩(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檔案與大眾史學碩士學程,目前就職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漫博組,跨越空飛主要協助辦理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相關業務。世紀鼠期待可以用歷史及歷史學改變世界。信的台)

第九章 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漫畫裡的號太畫裡台灣史

每一個看到漫畫《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的人一定都忍俊不禁:黑色緊身褲、綠色腰帶加上紅色長靴,戰牛這分明是角金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經典角色——原子小金剛,但是剛漫小金剛原本應該是錐狀的頭髮卻被老鼠耳朵取代了。

這令人懷念的灣史滿滿山寨味,從小喜歡看漫畫的台灣讀者一定不陌生,這本奇葩漫畫正是跨越空飛台灣業者於一九六五年出版的漫畫,也許它就曾出現在你過去經常光臨的世紀鼠租書店呢。除了喚醒大家的信的台童年回憶外,事實上,號太畫裡這本漫畫也承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戰牛台灣史,而且還不只是僅限於台灣的台灣史,它超越了國界,更穿越過去與現在。

圖1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故事要從封面說起

既然要以這本小書為起點,那麼我們就從一本書的「臉」來談起。《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的整個封面構圖,其實是取自日本光文社於一九六五年六月出版的「原子小金剛」系列單行本第二卷第六號《地表上最大機器人卷(地上最大のロボット卷)》下冊。構圖前景,是原子小金剛加老鼠的混合體;後面的「牛角金剛」,則是原子小金剛系列裡的布魯圖(プルートウ)。

布魯圖第一次現身,是出現在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五年光文社《少年》雜誌上連載的《原子小金剛》系列第五十五話〈史上最大機器人(史上最大のロボット)〉。年輕讀者可能沒聽過布魯圖,不過當代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在《PLUTO ∼冥王∼》中,就曾用「史上最大機器人」的角色講了一個浦澤風格的原子小金剛故事。

標題「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封面的正上方,寫有「太空飛鼠」的字樣。太空飛鼠(Mighty Mouse)是美國漫畫家兼卡通師保羅.泰瑞(Paul Houlton Terry,一八八七至一九七一)所創造的角色,這隻老鼠超人似乎很早就飛進台灣了,成為早期許多台灣漫畫家改編的對象,例如宜昌出版社的《太空飛鼠宇宙人》、文鋒出版社的《鼠國雙雄》等。

巧合的是,手塚治虫也曾經表示自己在創造原子小金剛的外型時,其實受到太空飛鼠很大的影響。不知道《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的封面繪者,是否因為知道了這段淵源,所以才結合這兩者?另外,這也顯示了這本台灣出版的漫畫,還受到太平洋對岸美國流行文化的影響。

封面下方的「電視卡通」或許是當時漫畫出版社為了吸引讀者,利用電視卡通的名號來為作品增光。而兩部相關的作品,事實上也早在電視上亮相了:原子小金剛在一九六三年就由株式會社蟲製作(株式会社虫プロダクション)改編成卡通,太空飛鼠則是早在一九四二年就飛向美國家家戶戶的電視螢幕了。除了利用卡通噱頭宣傳之外,當時台灣漫畫還經常搭台語電影、布袋戲或民間傳說的順風車,可見許多台灣漫畫家都走在時下娛樂的最前端,精準地掌握了同時代台灣人的娛樂品味。

接著打開漫畫,進到《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的故事內容。第四、五集的內容大致就與一九六五年光文社《少年》雜誌所連載的《原子小金剛》系列第五十六話〈機器人形人篇(ロボイド)〉一致,另外第五集後半及第六集的內容,則大致與一九六○年於光文社《少年》雜誌上連載的第四十一話〈死亡十字架殿下(デッドクロス殿下)〉一致。但是,可以看見每一頁的格子數都變少了,變成「一頁三段」的表現方式,如此一來故事的時間感變得比較稀薄,而較複雜的機器人也消失了。

圖2_灰階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圖3-1_灰階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圖3-2_灰階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單純觀察此漫畫書的外表,我們可以摸索到部分台灣漫畫發展的獨特歷史背景,但在進到漫畫故事細節的討論之前,我們應該先從《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的故事原作——手塚治虫開始。由此著手,除了讓《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的故事回歸歷史脈絡外,也可以看到為什麼台灣漫畫與日本漫畫之間有這麼多的糾葛。

台日漫畫文法分歧

手塚治虫本名手塚治,出生於一九二八年。他從小就喜歡看漫畫、電影及戲劇,同時也是一位小小漫畫家。喜歡漫畫的手塚治虫從小學就開始在班上傳閱自己畫的漫畫,長大之後也是創作不輟。後來考上大阪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後,手塚治虫卻沒有忘記自幼的漫畫夢,試著向各報社毛遂自薦自己四格及長篇漫畫。終於在一九四六年於《少國民新聞》上展開〈小馬日記(マアチャンの日記帳)〉的連載,也開啟他今後的漫畫家人生。

但是真正讓手塚治虫成為日本漫畫界震撼彈的,還是非一九四七年出版的《新寶島》莫屬。單純看每頁格子的形狀和數量,大家可能會覺得《新寶島》沒什麼了不起的,跟前面提到台灣的《太空飛鼠大戰牛角金剛》一樣,都是一頁大約三格,而且三格都是平均分配、非常工整的長方形,比起現在常見的商業漫畫遜色多了。但是,讓我們還原一下戰後日本漫畫出版的現場,大家就可以體會為什麼《新寶島》這麼厲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物資非常匱乏,連紙都非常珍貴,因此當時的紙張使用的量是分配的。報社或老牌出版社當然會分配到絕大部分的紙,戰後初期新成立的小出版社就只能使用碎紙漿製作、品質非常粗劣的紙。這種紙被稱為「仙花紙」,新興的小出版社就使用仙花紙來印製「赤本漫畫」。「赤本」原本是指江戶時代廉價的娛樂用書籍,當時封面常常是紅色的,因此就以「赤本」稱呼,之後漫畫也成為赤本的常見內容之一,所以發展出「赤本漫畫」這樣的分類。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