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急著幫吳怡農辯護「不是黑道」,根本搞錯了重點

  发布时间:2024-06-03 02:08:4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在上週文章〈吳怡農光環盡失,民進黨為何還要繼續沿用「失敗方程式」?〉裡,引言一句「民進黨黑道形象肇始者的吳怡農」掀起許多討論,在王浩宇和數個意見領袖帶頭之下,留言區充滿「吳怡農怎麼會是黑道」的論證—— 。

在上週文章〈吳怡農光環盡失,關鍵根本搞錯民進黨為何還要繼續沿用「失敗方程式」?〉裡,眼中引言一句「民進黨黑道形象肇始者的盯急吳怡農」掀起許多討論,在王浩宇和數個意見領袖帶頭之下,著幫重點留言區充滿「吳怡農怎麼會是吳怡黑道」的論證——有人說是他耶魯的學歷、有人說是農辯他高盛的經歷,有人說是護不黑道他當過特戰兵。

這些理由不論是關鍵根本搞錯否相關,我都舉雙手贊成:因為我從頭到尾就沒有說吳怡農是眼中黑道。

先講結論:「形象」和「行為」是盯急完全不同的東西

慈善賭王的形象,背後可能是著幫重點十惡不赦的殺人魔,反之也亦然;那篇文章從不是吳怡指控吳怡農有什麼黑道背景、有沒有販過毒砍過人,農辯而是護不黑道憂心他在市黨部主委的經歷,會勾起民進黨與黑道關聯的關鍵根本搞錯記憶。

那一篇文章談的不是人,是選戰策略,結果也證明那個疑慮成真了。

因為11月26日綠營敗選時,民進黨立委何志偉發難提出了「黑道中常委」說法。之後很抱歉,不論你願不願意,黑道已經注定成為貫穿九合一檢討和立委補選的話題。

正是如此,民進黨在這個時間點選擇提名吳怡農才讓人不解——特別是黨內同時有個資歷優秀又沒有相關形象扣連的人選,也表示願意投入選戰。

文章刊出近一週後回頭看,我不是第一個對吳怡農那段經歷提出擔憂的人,文章幾百個讚數也觸及不到多少台北市第三選區選民。但結果對手就是挑選這個議題打,打到吳怡農先在鏡頭前面背負略顯不耐的批評,之後還發文要求黨中央處理「民進黨內黑道的問題」,甚至燒到徐國勇在預算會期間就提了辭呈。

我就問,如果當時民進黨提名的是阮昭雄或其他人,黑道形象的爭議在這場補選燒得起來嗎?會需要那麼多人出面滅火嗎?

退一步看:「吳怡農」和「黑道形象」有多大關連?

你可能會說一碼歸一碼,吳怡農與黑道形象的關係只是攻擊者的憑空杜撰。

要確認這件事,我們可以用Google Trends來看看「民進黨 黑道」這個詞彙的趨勢(為了有對比,我在數據裡同時加入「國民黨 黑道」來比較藍綠的相對高低)。

image_(29)
截圖自Google Trends

從這張圖可以發現,2020年後民進黨和國民黨在黑道相關的聲量上雖然互有軒輊,但民進黨突破壓力位的時間點,就是2021年5月前後吳怡農擔任台北市黨部主委時發生的趙介佑事件,以及市黨部處理的後續爭議。

該事件爆發當下留下的紀錄,遠不止王鴻薇口中「這也能當政績嗎」的請走趙映光,而是先有吳怡農「恨不得馬上開除」的延遲,時任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用AI過濾黨員」的爭議發言。甚至時隔一年,趙介佑的姑姑趙心瑜在去職北市黨部執行長後,又重回政壇爭取黨代表,當時連自家黨員都在批評。

這一個個事件堆疊,難道不是造成民進黨黑道形象的因?黨中央在提名補選人選時,真沒有思考過可能引發的爭議嗎?

也有人指控國民黨有許多黑道民代,蕭景田確實是吳敦義主席任內荒腔走板提名的產物,選民幾次投票也給了他們恰到好處的回應。而今年鍾東錦的狀況——就算你說國民黨是演的也好——至少在苗栗提了一個自家人選,而非默默的擁抱承受。

我再說一次,今天打的是選戰,確定勝敗的重點不是一個人一個黨真正是什麼,而是講到那個黨和候選人時,選民心裡浮現的是哪些字詞。

相較於本來就讓人覺得很黑的國民黨,當時正是因為吳怡農正派清新的反差感,加深了選民對於負面事件的印象,而才時隔一年多,黨中央在選後立即的黑道爭議檢討中,卻又提了一個容易讓人回想起來的候選人,怎麼說都不通。

n0ft4awjjetzqyghqvmft8aec4723r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18年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交接,左為黃承國,右為洪耀福。

重建形象:不要再說吳怡農不是黑道,而是要堅持民進黨內沒有黑道

台灣兩大房仲信義房屋與永慶房屋,日前才結束一場官司判決。有很長一段時間,永慶房屋刻意在自家廣告上,標示「『黑心信義,還我錢來』粉絲團與本集團無關」的字樣,雖然行為是闢謠,暗中卻可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爭議、去查這個爭議。

同樣的道理,在一篇因為擔憂提名吳怡農喚起民眾對民進黨黑道形象的文章下,不停呼喊吳怡農「本人不是黑道」,恐會出現類似的反效果。

務實一點說,面對現下的民進黨形象問題,趙映光和黃承國兩人的定調就明顯技高一籌。

在吳怡農發難後,兩人第一時間是重申自己的清白,盡力營造出「民進黨裡有黑道」這事是子虛烏有的形象——而非跟著那些斷章取義的意見領袖吶喊,複誦吳怡農口中的「親自請出去」。這才是有意義的形象重建,也不至於陷落對手設定好的戰場。

選戰就是這樣,不是誰說沒有就沒有。莫忘論文事件,別把所有的建言都當成造謠,看看這個提名引發的一連串後續漣漪。望各位明智的讀者在未來的選戰裡仔細思量,共勉勵之。

延伸閱讀

  • 【關鍵眼中盯】吳怡農光環盡失,民進黨為何還要繼續沿用「失敗方程式」?
  • 2022六都議員暗公報:「政治世家」候選人76%都順利當選,佔六都議會4成席次
  • 「苗栗國」有史以來最受矚目大選,「四方對戰」為何無黨籍的鍾東錦贏面最大?
  • 民進黨呼籲修選罷法排除「黑、金、槍、毒」參選,國民黨:大方向支持,但可能對更生人不公平
  • 結合政務官、地方勢力與太陽花世代,小英屆滿後辣台派該何去何從?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