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文24節氣】寒露時節宜「買魚吃草」,清朝乾隆年間奏摺裡的有趣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11 19:35:5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小犬颱風剛過,各地的天氣還是有些不穩定,氣溫的感受上,應該與颱風前不太一樣。今8)日是24節氣的寒露,看到這個「寒」字,代表著深秋時節已悄悄到來。寒露的滿文,寫作「šahūrun silenggi」, 。

小犬颱風剛過,滿文各地的節氣間奏天氣還是有些不穩定,氣溫的寒露感受上,應該與颱風前不太一樣。時節今(8)日是宜買魚吃24節氣的寒露,看到這個「寒」字,草清朝乾代表著深秋時節已悄悄到來。隆年

寒露的摺裡滿文,寫作「šahūrun silenggi」,故事分別代表寒冷與露水的滿文意思,也就是節氣間奏說這時的氣溫比之前的白露還要低,水氣更容易凝結;同時,寒露大地的時節溫度也逐漸下降,河海漸漸涼爽。宜買魚吃

清朝乾隆年間,草清朝乾有一件被記錄下來、而且很有趣的小故事。

過往的鹽巴是國家專賣,雖有專責機構「都轉鹽運使司」來處理日常的鹽務產銷,但在這之上還有一個負責監督的「巡鹽御史」,清初設立長蘆、河東、兩淮、兩浙等四個巡鹽御史,簡稱為「鹽政」。

其中,長蘆鹽政的監管範圍是在今日的天津一帶,是中國主要的鹽產區,而故事就發生在乾隆年間,前後幾任的長蘆鹽政身上。

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署理長蘆鹽政高恆上奏,針對乾隆皇帝下旨的鯸魚採購進行回報。奏摺中,高恆表示詢問當地漁夫,得知鯸魚類似鯉魚,因為會吃水草維生,所以肉的味道並不鮮美,只要離開水中,那個惱人的土味就很難去除,因此市場上很少人把這個當作漁獲來販賣,必須要在河邊挖池塘,注入無草的淨水蓄養十餘日,才能去土味。

高恆說,鯸魚要運送到京師並不難,但是需要等到節氣「寒露」之後,河水夠涼爽才可以蓄養,養到「霜降」時就能開始運送。

到底乾隆皇帝叫高恆買鯸魚要做什麼?因為鯸魚不是買來吃的,所以有沒有土味根本不是重點,在硃批中,乾隆皇帝雖然罵高恆「辦拙了」,但他還有寫到三個關鍵字:圓明園。

乾隆十七年(1752)四月,長蘆鹽政、天津總兵官吉慶上奏,說他今年也採購了5000尾的鯸魚,還補充高恆去年買1000尾的數量;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普福也上奏說已備妥8000尾鯸魚。這幾任的長蘆鹽政,為什麼要送這麼多鯸魚去圓明園?

幸好,普福的奏摺中給出了答案。

由於內務府大臣發現,圓明園與水系相通的昆明湖,這兩座位在紫禁城旁的皇家園林,出現河道雜草過度茂盛的現象,因此請長蘆鹽政採購會吃水草的鯸魚,保持園林河道暢通。

原來如此,買魚吃草。

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出身內務府的官著出任長蘆鹽政,依慣例又收到採購鯸魚的要求,而且這次下訂的數量是一萬尾;但時值盛夏,官著拜訪漁戶後得知,高溫炎熱運送鯸魚可能會有折損,入秋後再轉運比較適合,所以他上奏跟乾隆皇帝解釋,會在節氣寒露以後,把需要的鯸魚運到圓明園。

之所以乾隆皇帝會在意此事,可推論是乾隆十五年(1750)時要籌辦皇太后的六十大壽,開始在昆明湖整修另一座園林,耗費480萬兩白銀,最終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修建完成,名為「清漪園」,就是頤和園的前身。

這前後四任的長蘆鹽政,任職期間正好是清漪園修建最如火如荼之際,加上昆明湖水系與圓明園相通,才讓他們意外用奏摺,記錄下這有意思的小故事。

延伸閱讀

  • 【滿文24節氣】秋分:上課早退還不打卡,嘉慶皇帝罰了皇子老師半年的薪水
  • 【滿文24節氣】白露意指「出伏後的露水」,背後還有一個乾隆皇帝被大臣欺騙的故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