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傑《故鄉搨》:你家月餅加密碼了嗎?——論述節日的形式和包裝

  发布时间:2024-06-02 07:16:1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馮傑你家月餅加密碼了嗎?——論述節日的形式和包裝1八月十五,我跟隨姥姥在北中原鄉村開始走親戚,親情輻射圈方圓可達十里。同時涉及草木、碎語、風物、人事。文學是後來之事。提到月餅除了私家的蒸製麵月餅外 。

文:馮傑

你家月餅加密碼了嗎?——論述節日的形式和包裝

1

八月十五,我跟隨姥姥在北中原鄉村開始走親戚,馮傑親情輻射圈方圓可達十里。故鄉同時涉及草木、月餅碎語、加密節日風物、碼嗎人事。論述文學是式和後來之事。

提到月餅除了私家的包裝蒸製麵月餅外,還有官方統一月餅,分大小兩種:大月餅兩個一斤,馮傑小月餅五個一斤。故鄉外面一方黃草紙包裝,月餅上面貼一紅箋,加密節日木版墨印圖案,碼嗎表明是道口鎮某某老店精心製造,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紙繩打兩個十字,往上挽個小結,方便掛在車把上,配合一路垂落散亂的鈴聲。

內容,包裝,簡潔得像蒲松齡一個句子。

2

現在月餅豐富排場: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潮式、臺式、港式、徽式……等等十八般餅式。月餅穿的衣服就是外面月餅盒子隨著也相應絢麗奢侈。像這個時代經營的各種產品包裝,像這個時代出版的注水書籍。象徵這個時代的面相和影子。

月餅盒子逐漸精裝豪華,塑料的、布面的、彩色的、鐵製品、紅木黃花梨木收藏版、帶鏈子的、有拉鍊的、帶盤子的、有提手的,裡面有加雕花、有加平絨、有加綢緞子。月餅幾乎要龍袍加身。你有多麼華麗俗氣的想像,月餅盒子就滿足或超出你多麼的想像。

我眉批一句——中國要立《月餅法》嗎?

去年中秋節後,胡同口收廢品的吳明堂大爺如對錦山,對我言:看這收來的一大堆月餅盒子,好看得我都不捨得拆,在腳下跺都覺得可惜。

假若我姥姥在世,也會捨不得拆。假若我姥爺在世,也會捨不得跺。

今年我收到一個綠皮箱子,青綠色,上面釘一暗扣,食指一點,啪的一聲立馬張開,皮箱外裝飾一對褐色流蘇。掀開皮箱,我摸索到是上下兩層,一層兩個,共裝四個月餅。我有點失望,因為謎語未解前我想得浪漫,以為是一淑女從威尼斯水城寄來義大利坤包。

童年月餅路上,有風來了,那一線懸掛的紙繩,在話語裡顫動,像童年的髮梢。

3

月餅的包裝像這個年代的人類,都在裝。文章在裝,句子在裝,表情在裝。

得食者別以為是吃了精裝,賺到了便宜,狗毛出在狗身上,狗尾上,商家早把精裝成本相加到月餅裡,月餅餡都糊到外面,若韓國面膜,若北中原鄉村蓋房外面的貼瓷磚。

中國無聊人都有一共通性,我也喜歡鬨事,小事化大。開始號召中秋節男不親嫦娥,女不近吳剛,吃了月餅後,同去抵制月餅的精裝。有學問可以不要文憑。金夜壺再好,你得把著尿出來,月餅盒子再精裝,不如把月餅做好,餡做好吃。抵制精裝月餅盒子,遠遠比抵制釣魚島國有化原子彈滅了日本比抵制肯德基美國貨更容易管控。花好月圓,東海的比目魚從來不吃月餅。

4

我跟著姥姥做手工麵月餅。自家有月餅木模子、陶模子兩種,我拓印舊事和北中原的細霜,清晰可辨。

我姥姥吃月餅,喜歡吃青紅絲的月餅。等一家人來齊,明月上來,樹影婆娑,一塊月餅切成數塊,圍著大盤子,一人一小塊。

蘇東坡在宋朝吃月餅,他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我推測月餅餡是軟的,加有棗泥。一個宋朝放在嘴裡從不硌牙。

我愛遺事,說齊白石家有一盤子月餅,是永恆硌牙的月餅。黃苗子先生寫文章回憶,說當年去拜訪齊白石,客人坐妥,老人家方端出來月餅,李可染提前有交代,這月餅只是主人一種禮節謙讓,來客斷不可真吃。就像教做人見面打招呼,還是吃過飯來了?那一天齊白石上來月餅,還是四分之一的月餅,想是被上一批客人裡一位不懂事者下過嘴,月餅有一橫斷面,裡面隱隱有細小動物在開展運動。

這裡有一絕妙之境:天下能吃過齊白石的月餅者,回去都可大言不慚稱齊門弟子。不像現在,有的人沒吃過齊白石的月餅都敢號稱弟子,我見過幾位僅僅聽過齊白石講課,以後都稱了正宗傳人。好在是齊大爺死了多年,死無對證。鬧得齊派弟子越來越多,鼻涕越來越長,月餅越來越少,內在質量下降,攀附炫耀,引起現在外面月餅盒子越來越華麗。

5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月餅。

這是今年我寫最好的一句暖心詩。改寫得比蘇東坡原版都好。

我只是擔心,有一天自己把密碼忘記了,打不開加密的月餅盒子,裡面有一方月餅昏睡,暗無天日,回憶愛情,一一生綠毛,一一長綠醭。近似新時代的一種無名銅器。盒子外面,永遠無人敲門。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故鄉搨》,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馮傑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神創造了鄉村,我們在鄉村裡創造了什麼?

世界消失,首先也是城市先消失,
鄉村在遠處看著,在蒔花剎那裡,這才轉身。

在都市化,田野消散的年代,鄉村結構正在無情改變,馮傑保存時光裡的北中原,以一筆一畫鋪就返鄉之路。

馮傑的《故鄉搨》,著重動物、草木、飲食、器具等,鄉間萬物再不起眼,都似有靈性和溫度,「人」也融入其間,平起平坐。他筆下的角色平凡,時而荒唐,卻不乏生活智慧。他描繪的農村生活、風土人情,有野史傳說的趣味性,溫暖中又帶點黑色幽默。

與其說是用文字在壘就鄉村的一磚一瓦,不如說是把自己歷程裡的哈欠,鼻涕,笑聲,眼淚和嚎啕大哭一一折疊而已。胎記和籍貫都要消失,權作了半部鄉村別傳。——馮傑

0010933003Photo Credit: 聯合文學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