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蘋果行家:不要輕易說最後

  发布时间:2024-05-17 02:57:3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翁維愷眾新聞中國組記者)昨夜《蘋果》的大樹倒下了,熟悉的畫面時隔半年再次上演,只是這次來得更轟烈,那種突如其來的失去更令人難以接受。我與蘋果一直無緣,記憶中只有三次交集:第一次,是我以《大學線》記 。

文:翁維愷(眾新聞中國組記者)

昨夜《蘋果》的致蘋大樹倒下了,熟悉的果行畫面時隔半年再次上演,只是輕易這次來得更轟烈,那種突如其來的說最失去更令人難以接受。

我與蘋果一直無緣,致蘋記憶中只有三次交集:第一次,果行是輕易我以《大學線》記者身分,去蘋果大樓訪問當時的說最總編輯張劍虹,講的致蘋是抽廣告令媒體生存困難。

第二次,果行是輕易我在離開舊東家,但尚未加入《眾》之前,說最曾到「堆填區」見過工。致蘋那次我們差點就成為了同事。果行

最後一次,輕易就是在幾個月前,中國組宣布加入《眾》後,曾有蘋果行家訪問過我和同事,題目是中國組記者的未來該如何走下去。我還在「堆填區」大樓天台,被照妖鏡狠狠地照過。

三次交集,講的都是這一行的生存,現在回看卻恍如隔世:張劍虹現在身陷囹圄,蘋果要出最後一份紙,而記者未來的路,在此刻看來也是非常貼題。

昨夜是蘋果大樓的印刷廠最後一次運作,點點燈光背後,你們這一刻的心情,我或多或少能明白,因為我們都走過這條路。

短短半年內,NOW、畸寶(i-CABLE)、港台、蘋果連環出事,局勢急轉直下之快,令人難以承受。不過,這絕對不是終點,也請不要說這是最後一份《蘋果日報》。

種子長成大樹五部曲

大家都說,他們以為埋下的是蘋果,殊不知泥土下的是種子。在這裡,我想分享少少自己離開畸寶的經歷,或許能為未來提供一點想像。

首先,每個人都必須要問自己,是否還要繼續做記者?這是很私密的問題,要找到答案也不容易,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都已經想過。

第二是關鍵一步,也是如何守住這道力量,讓其不至於散掉的重點。如果你的答案是會繼續做記者,那就要盡快找到同路人埋班。

中國組之所以能易地重生,全因為我們早已討論過後路,有共識知道大家希望走下去。同一時間,《眾》也向我們伸出友誼之手,我們有地方容身,才得以延續下去。

大浪撲過來,800多人原地失業,人性使然,一定會為自己謀算後路。我也去了蘋果見工,差點加入了大家。這時候,如果沒有即時行動,就很容易各走各路,由熟悉的隊友變成陌生人。

不過人一多就麻煩,當初畸寶也難以全部人齊上齊落,所以我建議每組人自行討論,化整為零,拆散為一個個小媒體繼續運作。

第三步,就是找到資金,這方面恕我小薯無能為力,要靠香港人了。蘋果突然中止,我見不少人問,還可以訂閱哪些媒體?私心而論,當然推薦眾新聞,但這筆錢若能培育更多蘋果,何樂而不為。

如果有機構有心有力,能夠一次過包攬成組人,也希望行家團結一致。當然,若蘋果員工未能另起爐灶,我還是推薦眾新聞、立場、獨媒、HKFP、誌、傳真社等一系列網媒。

第四步,找到定位。如上文所說,化整為零會較易翻身,所以每個小媒體都要找到自己定位。從大機構到小規模運作,工作模式和定位都不再一樣。

很簡單,以往一場大衝突可以派十幾人去採訪,政總前幾人小示威都要派人做,突發車禍都要即時有片有相,但小機構可能只有十幾人,如何調配人手是非常困難的。過往蘋果最強的即時新聞,也可能要往專題或深度調查方向走。

中國組至今仍在這一點上掙扎,始終大電視台和YouTube節目之間有差距,定位角色、新聞選材也不一樣,我們也還在水土不服中。不過蘋果投身網絡世界多年,也有這麼多經驗豐富的前輩,相信要找出定位不難。

最後,其實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我也不知道為何放在最後才說,就是一切要保密進行,絕對不能公開討論,原因大家明白。

我們當初的經驗,就是在未成事之際,先經營不同的Facebook Page和群組,團結我們的支持者,方便我們公布消息。

不過要利申先:坊間幾個關於畸寶的Facebook Page或群組,其實成立之際都無咁多計算,只是簡單地想為消失的快樂新聞部留下一點紀錄。

然後,又要再利申,我說的建議純屬分享經驗,以作參考,做與不做為各自選擇。當初我們的情況也與今日完全不同,任何行為都有機會冒法律風險,所以大家再三考慮。

最後再再利申,本人完全沒有煽動顛覆,也沒有組織任何事情。單純給予新聞同業延續生計的一點實踐之談,畢竟資金被人凍結,都可以說是勞工糾紛,實在令人看不過去。

做一個說真話的人

「記者的路,該怎樣走下去?」這是那一集不能出街的《鏗鏘集》中,編導不停追問我的問題。

不知是否好彩,畸寶作為第一個出事的媒體,起碼展示了部分路向給大家參考。有人轉行,有人留低,有人投身教育界,也有人以個人名義寫文,以其多年的專業知識分析時局。

我們選擇了繼續做記者,但這是否「正確」的事,又可以做多久?我至今都無答案。

今時今日做記者,要面對的風險不是一句「加油」就能頂著。昨夜下筆的時候,我掙扎了良久,在這樣低氣壓的環境下,還叫人不要放棄,是否太廉價?

入行不久只有幾年,但當時已有前輩跟我說,大樹好遮蔭的年代早已過去,現在剩下來的是個人修行。

我們固然失去了蘋果這棵大樹,但要記得新聞是人的事,記者也不只是一份工,而是跟你一世的身份。機構只是一個平台,只要人還在,新聞就不至於到了末日。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曾經請教過我十分尊重的老師馮生,記者這一行要點做落去?時日久遠,具體句子已經忘記,但他的大概意思是: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