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轉換期1:前220年 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導讀:東西兩端的羅馬帝國和秦帝國,兩種世界史的面貌

  发布时间:2024-05-14 16:29:0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翁嘉聲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導讀】來自世界史開端的帝國之聲《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是由四位傑出的日本學者探討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這關鍵之年發生在西元前二二○年。在西方是羅馬帝國,在東方是秦帝國;在 。

文:翁嘉聲(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導讀】來自世界史開端的歷史羅馬兩種帝國之聲

《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是由四位傑出的日本學者探討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這關鍵之年發生在西元前二二○年。轉帝國的誕讀東端的帝國帝國在西方是換期和秦羅馬帝國,在東方是前年秦帝國;在比重上羅馬分配到三章,秦帝國一章。與世第一章討論羅馬如何統一西地中海,界史集中在羅馬與迦太基爭雄,生導世界史如何征服伊比利半島。西兩第二章則是面貌地中海希臘東方,這裡有亞歷山大過世後、歷史羅馬兩種由「繼業者」(diadochi)所建立的轉帝國的誕讀東端的帝國帝國三大希臘化王國;重點在羅馬如何擊敗馬其頓及敘利亞王國,統一整個地中海。換期和秦

羅馬帝國的前年世界是環地中海及其周邊腹地的世界,所以第三章討論羅馬如何治理帝國。與世以伊比利、界史高盧及不列顛為例,作者強調帝國治理是因地制宜,而羅馬化進程在這三個地方各有其特色。第四章則集中討論秦帝國。就我所能判斷,《帝國與世界史的誕生》是在台灣日文翻譯的相關出版中,資料上較為準確、論述上相對完整合理的作品,十分值得推薦。以下導讀將集中在羅馬帝國部分,希望提供讀者一個更大的架構, 來協助閱讀本書。

羅馬史有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年分。西元前七五三年羅馬建國,開始王政時期;前五○九年羅馬人建立共和,而前二七年則是帝國時期。這些都是以統治者的憲政地位為根據而做的斷代,但不一定符合其它更重要的歷史事實。近期出現一些採用不同斷代年分的羅馬史敘事,例如哈佛大學新出版的Profile Books古代史系列,自西元前九百多年羅馬出現聚落,到統一義大利、準備跨海與西地中海強權迦太基爭霸的前二六四年;這段時間羅馬完成內部改革及階級整合,以「義大利聯盟」統一半島所有國家,讓臣服盟邦加入羅馬領導,建立起能動員前所未見龐大資源的機制,一起承擔、分享擴張事業。這是完整的歷史時段。

而從前二六四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開始,這累積的能量旋風式地從西到東擴散至整個地中海及周邊腹地,直到哈德良皇帝(西元一一七~一三八年在位)立下明確國界(尤以北英格蘭哈德良城牆最具象徵性),不再進行擴張。這是帝國時期。羅馬帝國是當時帝國所有子民所認為的已知「人居世界」(oikoumene),而這環地中海的人居世界也是文明世界。即使在人居世界更外圈的地方住著其他族群或國家,但他們是野蠻人,不在文明之列。世界史因此是發生在帝國疆域內的歷史。

回到這本書的脈絡。同樣採用與以往不同的斷代年分,首先洞悉出羅馬迅速擴張、即將統整人居世界的是希臘化史家波利比烏斯(Polybius of Megalopolis,前二○○~一一八年)。他認為在西元前二二○年前後,環地中海的五大政治體——羅馬義大利、迦太基、馬其頓、敘利亞、埃及——逐漸「纏結」(symploke)一起,成為彼此互相牽動的整體,最後在前一六七年由羅馬完成統整,主導世界史的開展。

波利比烏斯本人是反抗馬其頓王國統治的亞該亞聯盟領導人之一,熟悉希臘政治運作。他在前一六七至一五○年期間因故成為羅馬人質,但有機會結識當時羅馬兩大權貴氏族的繼承人,因此能就近觀察羅馬政治運作,站在高點來觀察、反思羅馬擴張的意義。首先,他認為羅馬能完成統一,須歸功於它那兼具王政、貴族及民主政治的混合及平衡政體,宛如一個人有完美且平衡的靈魂。其成果便是在西元前二二○到一六七年的五十三年期間開創出的世界史。這場世界史的形成是人類歷史最大奇觀(thaumasia),而他身為古典史學大家,便是要記錄這過程,不被世人遺忘。

這「纏結」發生的前二二○年前後數年,地中海發生了幾件大事。首先,羅馬與以北非及西班牙為根據地的迦太基爆發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前二一八~二○二年)。稍早在東地中海,三大希臘化王國陸續由年輕國王繼位,野心勃勃的馬其頓腓力五世及敘利亞的安條克三世除了各自鞏固疆土積極擴張外,還計劃聯手瓜分幼主即位的埃及。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腓力五世與迦太基的漢尼拔簽訂密約,聯手對付羅馬,導致羅馬發動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前二一五~二○四年)。

前二二○年左右,地中海東西兩地區的歷史首度連結在一起,波利比烏斯認為這是已知人居世界開始成為互相牽連整體的起點。當時在調停希臘同盟者戰爭(Social War)的前二一七年會議中,已經有人提醒希臘各交戰國須立即停止內戰,要注意飄自西方的烏雲,因為無論最後是羅馬或迦太基勝出, 這片烏雲終將籠罩全希臘,甚至剝奪希臘人自己宣戰媾和的權利。果然在前二○二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後,羅馬為了報復腓力五世的勾結行為,便旋即發動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前二○○~一九七年),擊敗馬其頓,並於次年在柯林斯附近宣布希臘自由,拉攏希臘人心。

另方面,安條克三世將勢力擴張至歐洲色雷斯,引起小亞細亞希臘國家恐慌,包加曼王國和羅德島共和國慫恿羅馬干預,導致羅馬人在前一八九年以解放者之姿進軍亞洲,擊敗並迫使安條克退出小亞細亞。希臘人為了短期政治效益而邀請羅馬,引狼入室,結果羅馬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前一七○~一六七年)消滅馬其頓後,希臘化世界裡已無任何可能威脅或制衡羅馬的國家,羅馬於是開始要求所有希臘人絕對服從,否則立即懲罰。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