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東京中央區名店全攻略(三):世界最大魚市場「築地」,可以回溯到德川家康時代

  发布时间:2024-05-14 16:42:0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吃遍東京中央區名店全攻略一):繁華的「日本橋」是全國交通路網的起點吃遍東京中央區名店全攻略二):「銀座」在日本是繁華與時髦的代表一提到築地,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多半還是每年有著44萬噸漁獲流通,年 。
  • 吃遍東京中央區名店全攻略(一):繁華的吃遍場築川「日本橋」是全國交通路網的起點
  • 吃遍東京中央區名店全攻略(二):「銀座」在日本是繁華與時髦的代表

一提到築地,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東京店全地可到德代,多半還是中央最每年有著44萬噸漁獲流通,年交易金額更高達4400億円,區名有「日本的攻略廚房」之稱,現已搬遷至豐洲的世界全世界最大的魚市場「築地市場」。

關於這個世界最大魚市場的魚市歷史,可以回溯到德川家康的回溯時代。

1590(天正18)年,康時德川家康入江戶的吃遍場築川時候,從大阪的東京店全地可到德代佃村帶了森孫右衛門等約30人的漁夫來到江戶,並賜了一塊沙洲給他們。中央最而這些漁夫則以故鄉之名,區名將這裡取名為佃島,攻略也就是世界現在也同屬於中央區的「佃」(つくだ)。

而至於為何要大老遠把這些漁夫從關西帶到江戶,則有兩種說法:一是佃村的漁夫,會使用關東所沒有的,在四個角落用竹子撐起漁網,漁獲量大的「四手網」;另外一說,則是德川家康在遠征關西時,曾受到佃村漁民的秘密協助渡川,因此做為回報,將他們帶到江戶。

不管是哪種說法,這些漁民來到江戶之後,就照著幕府的命令,捕撈銀魚這種與初鰹齊名的珍饈美味,而捕到的銀魚則是獻給御三家。而德川家康則是發給這些漁民「網引御免証文」,讓他們有著在將魚獻給幕府之後,可以自由販賣多出來的魚的權利。而他們則是在日本橋賣魚,日本橋於是被稱為魚河岸(魚市場)而開始發展(賣不出去的雜魚則被他們用關東的濃口醬油燉煮保存,成了後來的佃煮)。

由於在橋旁賣魚的店接連出現,來這裡買魚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因此這裡就被稱為日本橋魚河岸,而且還有活魚從比較遠的地方送來賣,做活魚生意的大盤商「活魚問屋」也因此應運而生。

iStock-458922619Photo Credit: iStock

雖然這是日本橋魚河岸如何誕生的普遍說法,但是也有一派人認為,這裡如果沒有得到德川幕府的允許,是不可能成立的,應該先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魚市場,然後幕府再加以追認並利用之。這個說法可以從大政奉還之後,日本橋魚河岸被納入行政監管後所引發的抗爭得到證實。而這個抗爭一直要持續到大正12年(1923)9月1日所發生的關東大地震,才劃下了修止符。

由於關東大地震,繁盛日本橋魚河岸化為了灰燼。先是遷到了芝浦,開設臨時魚市場,後來則是決定將日本橋魚河岸,遷到原本日本海軍技術研究所的所在地「築地」。而那些在震災後失去了店鋪的日本橋魚河岸商家們,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全都搬到了築地。1935(昭和10)年,公設公營的「東京市中央卸売市場」,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築地市場,就這麼出現了。

而上文所說的日本海軍技術研究所,原本是江戶時代末期所設之「講武所」(こうぶしょ),也就是以役人、旗本、御家人等的子弟為對象,訓練他們劍術與西洋槍砲的武藝訓練機關。後來又成了幕末名臣勝海舟所負責,海軍部門的軍艦操練所,阪本龍馬也曾在此接受訓練。到了明治時期,則先後為海軍本省、海軍軍醫學校和海軍經理學校,最後在1932年(昭和7年)遷移至勝鬨橋西詰的新址。

而築地市場佔地為23公頃,有5個東京巨蛋那麼大。計有7家註冊批發業者(「卸売業」)、600家註冊的中盤商(仲卸業)、300家拍賣商「売買参加者」,以及其它150家運輸業、冷藏業等相關的業者。已於2018年10月遷至江東區的豐洲市場(豊洲市場/とよすしじょう)。

而原本魚河岸的所在地日本橋,則是整個江戶時代最熱鬧的地方。這部份則是在文章一開頭介紹過了。

北海道料理

  • 薄肉排(エスカロップ)

ふうれん(東京都中央区日本橋人形町2-30-5 エイム人形町1F)

銀座的北海道料理我們曾介紹過「松尾ジンギスカン 銀座店」( 東京都中央区銀座5-9-5 チアーズ銀座2F)的「成吉思汗鍋」(ジンギスカン)。這裡介紹的「エスカロップ」之所以翻為「薄肉排」,是因為其可能的外來語語源,不管是法文「escalope」,或是義大利文「scalopine」,都是薄切肉的意思。

在天皇料理人秋山德藏的師傅,現代法國菜發展史上的傳奇式人物喬治斯・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所著的《烹飪指南》(_Le guide culinaire_)一書中,就已經出現了「炸小牛肉」(Escalopes de Veau)這道菜了。

而這道菜最早在日本出現,則是在二戰前的橫濱新格蘭飯店(横浜ホテルニューグランド)。當時是出現在單點(à la carte)的菜單上,叫做「維也納小牛肉」(Escalope Veal Viennoise)。

這道由炸豬排、奶油燉飯和沙拉所組成的料理,是北海道根室的當地料理,由於美味又營養,對於當地忙碌的漁夫迅速飽餐一頓非常方便,因此受到當地居民的喜愛。

這道料理在1963年的時候,由原籍為北海道森町,近30歲的年輕廚師古村欣也,從橫濱帶到了北海道和日本的最東端,距離其北方領土最近的都市根室(ねむろ)。

古村欣也原本是在橫濱一間叫「義大利紋章」(イタリアンクオーター)的義大利餐廳工作,而來到根室後,他則到了在一間1957年開業,由當地一位船老大鈴木和彥所經營的洋食店「蒙布朗」(モンブラン)工作,提供並且替這道以前根室人沒見過的新料理命名。

雖然古村欣也很快又離開了根室,但是由於在「蒙布朗」工作過的廚師梅田勝利,在1963年獨立開了「新蒙布朗」(ニューモンブラン),而在「新蒙布朗」工作過的小滝文吾,又在1969年獨立開了「どりあん」這間店,不但使得1965年倒閉的「蒙布朗」名菜「薄肉排」後繼有人,更讓「薄肉排」於1970年代迅速地風瀰了整個根室,成了當地代表性的料理。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