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實踐的道德與勇氣

  发布时间:2024-05-14 14:02:14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高中生看世界在2018年為數眾多的動畫作品中,有一部令人驚艷的原創動畫遭到了主流動漫社群的忽視。與其同期的超人氣作品有《龍王的工作》、《擅長捉弄人的高木同學》與《紫羅蘭的永恆花園》三部作品。在這三 。

文:高中生看世界

在2018年為數眾多的動畫的地道德動畫作品中,有一部令人驚艷的比宇原創動畫遭到了主流動漫社群的忽視。

與其同期的宙更超人氣作品有《龍王的工作》、《擅長捉弄人的遙遠與勇高木同學》與《紫羅蘭的永恆花園》三部作品。在這三部作品的動畫的地道德光芒下,劇情相對純樸的比宇本作得到的關注度少了許多。

然而,宙更在將《比宇宙更遙遠的遙遠與勇地方》看完後,筆者認為這部作品從作畫到劇情都可稱之為原創動畫的動畫的地道德巔峰。更甚者,比宇它還傳達了一個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極為重要的宙更哲學。因此,遙遠與勇筆者特意為其撰文以擦亮這塊璞玉,動畫的地道德使其綻放光亮。比宇

對改變的宙更恐懼——逃避失敗的後果

所謂「對改變的恐懼」所指涉的,是一種對於安穩的現狀之依存以及畏懼改變後「可能」發生的失敗,也是一個常見於各式日本文藝作品的特徵。

以本作的女主角——真理為例。在她首次的逃學嘗試中,她在走到車站後就卻步了,最後仍然反射性的坐上搭往學校的電車。到了學校被好友詢問時,她使用了許多「要是⋯⋯可能就會⋯⋯」的理由為自己的怯懦開脫。在根本上,她的內心是渴望改變的,但她同時也恐懼逃學後的後果。

她在心理建設上,還沒準備好承擔逃學帶來的影響。若以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真理的心理狀態或能以本我與超我的衝突來解釋。

除了滿足慾望之外,「本我」並不在乎任何的道德要求,它只遵循「享樂原則」,是生命最赤裸的樣態」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P.98

在慾望的概念上或許稍有不同,但其純粹性殊途同歸,兩者都是個體在當下最為純粹的慾望。而真理在踏上電車前所感受到的恐懼則與「超我」接近。「超我」反映了心理結構中被內化的文化與社會規範......在運作上,「超我」經常與「本我」對立,並要求本我的「力必多」投射標的必須符合社會期望。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P.98-99

一個人的精神與思想不會只由原始慾望主導,社會規範與道德標準同時也是構成精神與思考的要素。

真理所感受到的恐懼,便是源自於由上學的社會規範與學生的道德標準所形塑的超我。而若是將這段心理背後的「對改變的恐懼」的敘事邏輯以社會學的視角來凝視,便會發現這種恐懼,正是一種對日本民族性的指涉,也是對阻撓真理之「超我」的更精確描述。

不只是日本文學與電影,「恐懼改變」的思想幾乎出現在所有動漫作品中。在友情、愛情與政治三層面上更是常客。

在友情上,以《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有問題》一作講的最好。在這部作品中可見主角比企谷與其他兩位女主角在情感上形成了共依存,她們依存著形式上的友情而不敢打破現狀,因為後續衍生的情感她們沒有自信應對。

在愛情上,例子則是多如繁星,在一般的戀愛劇情中,因為不想打破現在和平的關係,而將愛意藏在心中已經是多到無法計算的實例。

在政治上,則常見保守的高層,因害怕改革而對充滿熱血的主角大加掣肘的橋段。

追本溯源,筆者認為,這樣的民族性有一部分是來自1990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在泡沫經濟發生之前,日本因解除金融管制、資本自由化兼及寬鬆貨幣政策,而使股票價格狂飆。整體社會的人,都相信著人類可以愈加進步,因此他們不斷投資以求得更高端的物質生活。毫無意外的,等待著他們的是破滅的結局。

資產價格過於攀升造成的結果,是通貨膨脹。一段時間後,撐不住的日本銀行終於採取了強烈的緊縮性措施,1990年代始日本的資產價格呈現巨幅下挫。這樣的歷史脈絡,為我們講述了這樣的一種故事:「嘗試改變自己生活的人最終只會嘗到更慘痛的失敗」。

在90年代前,全日本社會在經濟起飛的總體瘋狂下,產生了生活能藉著改變而更加進步的幻夢。而這些幻夢在90年代始證明了自己只是空虛的泡沫,資產價格下跌,而失業率大幅增加。除了資產本就豐厚的資本家得苟延殘喘外,多數人的下場相較於改變前更為悽慘。

在1990年後,急遽增加的自殺率,正是許多人被美夢破滅後的失敗所帶來的絕望,導向毀滅的實例。對於活下來的人們,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後悔。

「要是當初沒有⋯⋯就不會⋯⋯」不可能沒有被想過,因為自身現在的處境確實便是由當初的決定所引至的。可惜的是在時間軸為線性的此世中,生命的每一秒都具有不可回復性,這個「一切都將消逝」的前提提前原諒了一切惡行,因為時間將沖淡惡行的破壞性,使其從明確的悲劇轉化為模糊的歷史,但這樣的前提也使每個決定變得沉重,因為人生將由無法挽回的決定而形塑。

身在線性時間中的日本人,在意識到時間的不可回復性後,將使其心靈的哀傷無法謀求正當化。因為在線性時間律中,自己的決定確實會引導往後的方向。

由此,帶回本作。筆者曾以個人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真理第一次改變失敗的原因。筆者認為,她在上車前一刻的猶豫,是來自超我與本我之間的衝突。而再進一步分析,超我的深層意義後,筆者認為使真理產生猶豫的阻力,是日本民族根深柢固的「恐懼改變」之民族性。

在每天準時上放學回家這般制式的生活中,筆者認為真理在厭倦之外,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存感。

一成不變的生活,縱然平凡卻也意味著所有事情都將維持原狀,自己所熟捻的事物都將維持原樣不會改變。要是她跨出了改變的一步,她或將再也無法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凡,她也害怕自己將難以適應未知的環境。

相信人的弱小——維持現狀的理由

接著,女主角被好友小淵澤報瀨「想去南極!」的夢想震攝,卻遭受到另一個閨蜜的冷言冷語。至此,待出了本作第二階段鋪墊——相信人的弱小——當「改變」成了自己無法跨越的事物,那麼唯有相信人類的弱小,才能合理化自己的駐足不前。

相信「人類弱小」的人們堅信,人無法改變命運,且最終必然都得服膺於某些事物。因此,當出現想要改變的人時,這樣的社會並不會對其伸出援手,而是會以各方面的壓迫與打擊來打壓意圖改革者。目的是將想要改變的人,逼回符合「弱小」期待的框架中。這樣做的原因無他,只是為了保持自己堅信的「弱小之正確」,為了要讓自己的弱小維持正確,想要試圖將「改變」作為正確的就會遭到排除。

「天知道,所以別人才叫她怪人吧。」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