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我年輕時曾遇見《紅樓夢》與《莊子》,他們教導我什麼是「人生真相」

  发布时间:2024-05-16 02:01:2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厭世哲學家我的人生在這兩年有很大的轉變,一方面是工作步入正軌,整個人生走向穩定,不再像從前在當學生或找工作時那種困乏與顛沛的狀態;另一方面是對未來有更明確的目標,所以也開始認真規劃私人財務,不再害 。

文:厭世哲學家

我的感謝人生在這兩年有很大的轉變,一方面是年輕工作步入正軌,整個人生走向穩定,時曾什麼不再像從前在當學生或找工作時那種困乏與顛沛的遇見狀態;另一方面是對未來有更明確的目標,所以也開始認真規劃私人財務,紅樓不再害怕與逃避與「錢」有關的夢與事。可以說,莊們真相我現在的教導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工作與錢,少了這兩樣東西,人生人生就沒有「穩定」可言。感謝

——這樣的年輕轉變,是時曾什麼從前的我難以想像的。

所有認識我的遇見人都知道,我從頭到尾都是紅樓個「文人」性格。我並非討厭錢,夢與(請問誰不愛錢?)而是總在心中把錢當作一件很世俗的事,人與人之間如果談論到錢,簡直是「俗不可耐」了。

我總是覺得,人生應該有比錢更重要的事吧?我在書上看過許多「人為財死」的故事,我也認識一些朋友為了蠅頭小利而背信棄義,我身邊更是有親友整天只想著投資搞錢,最終卻全都賠盡了的慘事。

這些事都導致我在心中對錢有一種防備心,刻意與之保持距離,並認為只有遠離金錢,人的內在靈性才能得到比較健全的發展……。這些觀念根深蒂固,要調整過來並不容易,我也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才說服我自己,一定要跟金錢當好朋友,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它,它才能成為我的保護傘,而不是吞噬我的黑洞。

因為職業的緣故,所以我有機會能近距離觀察現在的年輕人(雖然也只是很少一部分而已)。在我看來,這一輩的年輕人比我們這一輩「精明」多了(至少是比我精明啦)。我的意思是他們對於金錢、利益或是 CP 值之類的概念十分清楚,他們很懂得如何爭取個人的利益,也知道做什麼選擇才能讓自己所得的利益最大化——這沒有好或壞,只是我個人觀察到的現象而已。

在我的想像中,未來的社會只會愈來愈往「利益導向」發展,人文精神的衰頹已成定局。文化事業不僅愈來愈受輕忽,可能還會面臨後繼無人的慘況。前一陣子,我經常為此事悲傷,因為我一點都不想活在這樣的未來世界中,但我的力量很微弱,沒有任何人能改變這樣的趨勢。

正因如此,我才覺得教育還是很重要的。無論現在的教育有多少為人詬病之處,無論塞了什麼文化教材到最後可能都是為了考試而已,但我還是建議年輕人應該要多讀一些可以增進人文精神的文章或書籍。因為大家未來的人生可能會跟我現在一樣,充斥著工作與金錢,每天都圍繞著這些世俗的事務奔波打轉,幾乎沒有時間或心力去關注內在自我……。

當一個人的全身心都只被「利益」佔據的時候,那他的靈性在哪裡?他個人的獨立意志在哪裡?又要如何去抵擋物質文明的宰制?莊子曾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當人類只知道如何去鑽營利益時,人文精神就全面消亡了。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1Photo Credit: 費丹旭 @ public domain

從前在讀書的時候,我唯一的目標就是把書念好。我喜歡《莊子》、《陶淵明集》與《紅樓夢》,把這些書視為我的靈魂之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的人生遇到許多難關,都是想起這些書中的一些隻言片語,激發了我的思考,讓我重新省視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所以,我獲得了力量繼續走下去,活到了現在。

曾經,我也後悔過為什麼要讀文科,尤其是中文系所。這是實話。當我看著身邊那些擔任醫師、工程師或從商的朋友已經可以買車買房,甚至財富自由的時候,我的心中不可能沒有出現後悔的念頭;但我知道,人與人之間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我選擇了我認為更重要的東西,我既然選擇走文化教育事業這條路,人生亦無法回頭,那心甘情願走下去也就是了。

我的侄子與姪女都漸漸長大了,當他們在讀國高中的時候,看到像我這種一整面書櫃全部都是古籍的長輩,他們心中也難免有疑問:讀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或者學生也常常問:我們為什麼要讀一堆古代的失敗者所寫的文章?(指歐陽修、蘇軾、陶淵明、李白、杜甫、曹雪芹,這類文人被貶官或沉淪於社會底層時所寫的作品。)

我不想論證讀這些東西「有沒有用」,如果我認真寫了一篇長文告訴你讀這些「很有用」的話,莊子一定會嘲笑我的。我只想說,很多文學或哲學作品其實都是指向一種「內在體驗」;我們的人生包含了很多面向,我們有知識的需求,有物質的需求,有情感的需求,當然,也有「內在體驗」的需求。而人文精神的根源,可能就是來自「內在體驗」。

當一個人的人生順風順水、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的時候,他通常是不會太關注內在體驗的,因為他光顧著搞事業就忙翻了,他的人生充滿了待辦事項等著他去做。然而當這類人受到挫折的時候,人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或者可能跌到谷底、一無所有的時候,他才會猛然清醒過來,發現外在的一切都不可靠,並轉而關注內在體驗。

那些所謂的「失敗者」,他們就是在人生最痛苦的時候,省思自己的整個人生,把那些體驗寫下來。也許,他們不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而是想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想起來一些什麼」吧,比如: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最重視的是什麼?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年輕人,在你去為自己的人生積極奮鬥、去贏得整個世界的權力與財富之前,或許可以先暫停一下,靜下心來,去體驗一些有關「失去」或「失敗」的故事,就當做是在打疫苗也好,至少可以提前獲得免疫,增加抗體。

這可能會讓你的思想與視野變得「通透」,因為你已經跟隨那些前輩經歷了許多高高低低的人生波折,你知道禍福相倚、登高必跌重的道理,領悟了功名富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人生真相。這會讓你在積極奮鬥的過程中,時時保持頭腦的清晰,永遠不會過度沉溺在世俗遊戲的運轉機制中不可自拔,也不會迷失在眾人的掌聲與吹捧之中而忘記自己是誰。

gq81onm3z7gca8u7wg1w7loco1cgnqPhoto Credit: 孫溫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