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正義迴廊》:描繪兇殺案的港產片為何賣座

  发布时间:2024-05-20 22:39:39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一部以發生在2015年,轟動全城的謀殺案審判為故事背景的港產片《正義迴廊》,近日在香港影院放映中異軍突起,至今票房已經突破2千萬港幣,並繼續攀升,成為今年香港電影的票房「黑馬」之一。Photo Cre 。

一部以發生在2015年,香港兇殺轟動全城的電影謀殺案審判為故事背景的港產片《正義迴廊》,近日在香港影院放映中異軍突起,正義座至今票房已經突破2千萬港幣,迴廊何賣並繼續攀升,描繪成為今年香港電影的港產票房「黑馬」之一。

_127724227_whatsubject_jpgPhoto Credit: GOLDEN SCENE CO. LTD / BBC
在片中飾演弱智嫌疑犯 (左二)而走紅的麥沛東告訴《BBC中文》,他為這個角色下足了功夫。香港兇殺

今年香港演員古天樂製作預算達數億港幣的電影《明日戰記》,至今在港有8千多萬港幣的正義座票房收益(在大陸票房約7億元人民幣),打破過往《無間道》及《寒戰》等香港電影在本地的迴廊何賣票房收益紀錄。與此相比,描繪《正義迴廊》製作預算約一千萬,港產以「三級片」的片為觀影年齡限制,至今獲得兩千多萬港幣票房,香港兇殺在同類電影的成績中算是突出。

《正義迴廊》以2013年周姓兇嫌駭人聽聞地謀殺並肢解雙親的案件為靈感。電影中有大量殺人及肢解片段,但更多集中在審判過程,探討法律是否能真的實現正義,以及兇手及幫兇複雜的心理背景及家庭關係。

在電影中,陪審團成員及正反辯護律師基於個人經驗或對法律及社會偏見導致的各說各話與相互指責,以及媒體嗜血的誇張報導及全港網民「上網辦案」等情況的出現,都讓人們關注司法是否真能做到「毋枉毋縱」,成就了這部挑戰題材的電影。

2019年香港發生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示威活動之後,幾年來一連串有關集會以及示威衝突的逮捕及審判成為香港日常。有一些讀者說,感受複雜的部分民眾或許因此將情感投射在這部深度探討過去司法審判的電影裏。

何爵天簡短地回應《BBC中文》稱,這部電影從2020年開拍一年殺青,電影確實反應社會,但這部與過去2015年謀殺案審判有關的電影,「也許可以說是回應這個時代,是個歷史的記錄吧」。

舞台「表演」手法?

1987年出生的導演何爵天在電影圈磨練多年。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的何爵天對《BBC中文》說,他對票房賣得很好感到「十分意外」。他說,這個題材並非「闔家歡」的影片被列為「三級片」,而且片長還超過兩小時,但為了凖備這部電影,他下足了功夫,與同事親身去很多香港法庭聽審。

何爵天對《BBC中文》說,他可以看到,從律師、犯人到證人,基本上每個人很努力地在「表演」,「法庭就好像一個『舞台』,要把故事說得『動聽』,誰能讓九個不能發言的陪審團成員信服,那誰就是贏家」。

他強調,這部電影的許多主要演員具有深厚的舞台劇演員背景,在電影中的表演方式因此不是強調演員演技「自然」,而是試圖在熒幕中呈現如何「表演」的技法,間接凸顯日常法庭內的「表現」。

在預算限制下,近年來獨立製片的香港電影在香港舞台劇中找尋硬底子的演員,出演大熒幕角色。在片中飾演弱智嫌疑犯而走紅的麥沛東亦告訴《BBC中文》,為了這個角色,他在如何表演出在愚蠢與聰明、天真及狡猾中游走的個性方面下足功夫。

何爵天說,麥沛東與飾演主嫌的楊偉倫,在舞台劇生涯中就有師兄弟與朋友的關係,片中飾演機關算盡、犀利大律師的蘇玉華,亦是香港舞台劇天后。何爵天表示,他的做法是,將他們在舞台劇中的友誼及表演關係,搬到大熒幕呈現,他自己十分滿意這個效果。

不過,藝術創作明顯取材或改編自真實發生過的犯罪事件,如何呈現本來就一直存有爭議。譬如,創作是否會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聳動的題材與情節是否掩飾了觀眾的反思等等。

一位署名觀眾便在社交網站「豆瓣」上評論說:「群像的刻畫還是蠻精彩的,每個人物都有記憶點,但是不深刻;我只是疑惑為何要把電影拍成三級片…...所有與三級相關的畫面似乎對劇情沒有直接幫助。」

一位署名「王小花」的網友也在「豆瓣」上說,導演用了許多「類型片技巧」讓庭審過程變得有趣,「但也存在用力過猛的問題,導演塞了太多無關緊要的內容進來,讓人不知道他最主要想要表達什麼」。

審判辯論與觀眾參與

_127724229_whatsubject_jpgPhoto Credit: GOLDEN SCENE CO. LTD / BBC
何爵天說,他希望借著九名陪審團成員針對此案的各說各話及矛盾掙扎,邀請觀眾也參與思考該案件中出現的種種議論(圖為電影中陪審團成員劇照)。

這電影改編自2013年轟動全港的「大角咀弒雙親」奇案。當時,一對周姓兄弟在網上稱父母在回鄉後突然失蹤。嫌犯甚至邀請香港《蘋果新聞》協助拍攝協尋影片,但經調查以及《高登網站》等許多網友指出,人們後來卻發現,兇手竟是受害人的20多歲親生次子。

根據當年報導,周姓兇嫌自承,從小父母偏心兄長而冷落他,被強迫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後,又常被當地人霸凌。回港後,因為向父母借貸還賭債不成,而起了殺機,將父母殺害並肢解,與另一位患有智能障礙的謝姓友人,將屍體分屍,殘肢丟棄於海中,受害人頭顱則放在謝姓男子租屋處冷凍櫃,駭人聽聞的案件震撼全港。

最終,在2015年的審判中,周姓兇嫌被判終生監禁,謝姓男子則謀殺罪不成立,僅被判處協助毀損屍體一罪。

這部電影將當時沸騰全港的審判辯論再次翻開。特別是針對謝姓男子無罪的判決,曾持續引發激烈討論。何爵天向《BBC中文》記者解釋,他希望借著九名陪審團成員針對此案的各說各話及矛盾掙扎,邀請觀眾也參與思考該案件中出現的種種議論,「觀眾也可以是電影中的陪審團」。

何爵天一連提出許多問題,包括:「智商不高就等於沒有能力殺人」,「兇嫌的成長背景及社會經驗又怎麼讓他親手殺了父母」,以及「兇嫌沉溺於種種網絡論壇,助長自我,想要受到關注」等。

受邀觀影的人士深度沉浸在審判劇情中,參與案件思考的電影手法因此奏效。許多香港影迷「二刷」甚至「三刷」購票入場,希望在電影中參與「辦案」,即便這部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及劇情細節並非與原案完全雷同。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