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德米安:彷徨少年時》:少年辛克萊的宿命與少女歐蒂娜的革命,在各自的故事中找到了意義

  发布时间:2024-05-21 03:57:2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陳映禎存在於心中的德米安德米安阿德米安,我心中的德米安會在哪?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不斷跌跌撞撞,追尋著「德米安」的身影,途中有多少次幾乎已被黑暗籠罩、在萬丈深淵掙扎,但仍放棄不下充滿荒謬、未知與些 。

文:陳映禎

存在於心中的書評少年宿命德米安

德米安阿德米安,我心中的德米蒂娜的革到意德米安會在哪?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不斷跌跌撞撞,安彷追尋著「德米安」的徨少身影,途中有多少次幾乎已被黑暗籠罩、年時女歐在萬丈深淵掙扎,辛克但仍放棄不下充滿荒謬、與少義未知與些許期待的命各生命,冒著空忙一場、自的中找陷入哈姆雷特式虚無嘆息的故事風險,莫不是書評少年宿命希冀愈發接近與德米安言行相一的時刻來臨,那個我應明瞭自身命運的德米蒂娜的革到意時刻。

在閱讀《德米安:傍徨少年時》時,安彷基於少年辛克萊對於世界善惡二元化的徨少認知,書中的年時女歐字句彷彿生硬的話劇台詞,赫賽極優美的文學性、造作的疏離感,卻精準的將讀者心中無以名狀的苦悶與痛苦具象化,但他所詮釋的終究不會是我們自身,只有自身才能真正聆聽自己的心聲並詮釋。

故事中的德米安和夏娃夫人,都不是真正存在的角色,而是辛克萊所幻想的:全知全能的、大膽的、令人嚮往又恐懼的內心之聲、知識慾望的載體、理型的存在。好幫助迷茫的自我開脫、反思與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勢必會與外界環境產生作用、衝突,當你無法很好的調適時便會陷入消極、憂鬱的情緒,過去人們生活較為單純,倚靠著信仰度過稱不上心靈富足,甚至是貧脊的一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其中許多真實被聖經所謂的真理蒙蔽了。

時至經日社會愈發複雜,即便有許多追求知識的管道、跨地域的思想傳播,人們卻深陷在資本主義與科技革命帶來的益處中,身心遠離自然,妄想著透過閱讀偉人的傳記、當網路上的專家,便可獲得成功、不凡而完滿的人生,回過神來長期刻印社會勞動的身心早已枯竭,卻又害怕自我的平庸而黯然傷神。

人總擔心是不是不夠努力,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中,再多的付出和收穫都不滿足,就好像被馴化的、貪婪又醜惡的野獸,一邊憤怒的向全世界吶喊著希望他人看到自己的特別,一邊悲傷的、徒勞的阻止內在自我評價的分裂,明明知曉自己的特別或存在,不需要由他人來定義,仍遏制不了超我對本我的打壓,窺探過真理一角的人,誰不想找回萬物運型的道路呢?

本書中提到:「我們把自身的個性界定得太狹隘!我們把那些個人的、與他者不同的東西視為個性。但我們是由世界的全部構成的,我們之中的每一個人,就像我們的身體包容了一切發展的譜係一樣,可以追溯到魚,追溯到更久遠的從前,我們的靈魂中包容了所有人類靈魂的生命。」

這句話彷彿帶給讀者些許安慰與前行的力量。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個性,停止以成功、平庸、失敗作為人生的分類,並避免盲目崇拜或蔑視他人,而是理解這是每個人選擇的道路,並放更大的注意力在自己的路徑上,判別命運給予的暗示。

少年辛克萊的宿命與少女歐蒂娜的革命

『在黑暗沙漠裡的燦場(產婆)・宇葉(乳母),是鍍了金的桃花源,白天與黑夜逆轉之處,是鍍了時間的失樂園,所多瑪的黑暗、光的黑暗、彼方的黑暗、永無止境的黑暗,絕對命運默示錄。」——《絶対運命黙示録》 歌詞

辛克萊在追求自我的路途上,開始繪製出他朝思暮想的形象,並將之寄給了德米安,而德米安回了個紙條:「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生於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鳥飛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薩斯(Abraxas)。」,也使少年從信仰將世界分成神聖光明與恐怖禁忌的上帝,轉而追尋揉合神與魔性的諾斯底派之神──阿布拉克薩斯,並邂逅了另一位指引者──皮斯托留斯。

看到「蛋殼說」時我非常震驚,因為1997年的日本動畫《少女革命》中,學生會長桐生冬芽幾乎每集都會叫喊:「蛋殼若不啄破的話,蛋裡雛鳥將無法誕生而死去。吾等就是雛鳥、蛋就是世界,世界之殼若不打破的話,吾等將無法誕生而死去,將世界之殼破壞吧!為了讓世界革命!」跟德米安的紙條如出一轍。

《少女革命》故事充滿晦澀難解、抽象唯美的意識流隱喻,女主角天上歐蒂娜,捲入學生會副會長西園寺與女主角二號姬宮安希的紛爭,安希在這場學園遊戲中是薔薇新娘,只要得到她,就可擁有「發動世界革命的力量」,因此決鬥者們便會在超現實的空中庭園上決鬥(背景樂是著名的《絕對命運默示錄》),勝者便可獲得被物化的安希。

歐蒂娜對這些權力鬥爭根本沒有興趣,也不了解何為發動世界革命的力量,卻如命運牽引般不斷保護安希,讓安希從歐蒂娜的胸口拔出劍,持著心中之劍打了好幾場勝仗、成為真正的王子,並在相處過程中感化了唯唯諾諾的安希,讓本來如同魁儡娃娃的她變回「人」該有的樣子、找回人該有的自由意識。

隨著動畫中一場場決鬥的進展,歐蒂娜去面對被自身封印的童年陰影、光明與黑暗、對王子執著的情結。結局歐蒂娜打破了象徵通往真理世界的殼──安希的哥哥兼代理事長鳳曉生,打開世界革命之門並替安希承受了仇恨的刀刃,困於學園新娘爭奪戰的角色們,總算離開他們認知的幻象世界,王子新娘的遊戲規則與城堡瞬間瓦解,是為女性權力的革命與地位的翻轉。

無論結局好壞,少年的宿命與少女的革命,在各自的故事中找到了意義。

《德米安:傍徨少年時》書中提到,無論是詩人還是瘋子,是先知還是罪犯都不重要,而是要找到命運的自我與歸宿,全心全意的堅守一生、永不停歇。辛克萊的命運是突破傳統宗教道德的束縛而成長,歐蒂娜則是找回被刻意遺忘的痛苦過去並與之和解,進而為了安希犧牲自我打破體制。[1]

集體主義下共同體的糖衣

再來,我對書中「共同體」的詮釋特別感興趣,自班尼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出版《想像的共同體》以討論民族主義的興起以來,共同體的概念在人文社會學科愈來愈常被使用。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