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與越》: 何謂「越」?在越南早期歷史「越」並不限於指涉單一人群、族群甚至文化

  发布时间:2024-05-13 16:18:2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錢德樑Erica Fox Brindley)|譯者: 賴芊曄古代的「越」人群分布的區域十分遼闊,包括三千兩百多公里的海岸線,以及從中國上海一路南下至越南中部的內陸路線。自然而然,如此廣袤的土地成為 。

文:錢德樑(Erica Fox Brindley)|譯者: 賴芊曄

古代的古代「越」人群分布的區域十分遼闊,包括三千兩百多公里的中國指涉至文海岸線,以及從中國上海一路南下至越南中部的與越內陸路線。自然而然,何謂化如此廣袤的南早土地成為各種不同族群、文化與語言多樣性的期歷群族群甚人群的原鄉。所有對早期文獻的限於考察都顯示,「越」一詞涵蓋了各色的單人人群,指涉的古代對象取決於是誰、如何、中國指涉至文何時使用這個詞彙。與越考慮到「越」是何謂化作為南方特定群體的總稱、流動性標記,南早想用「越」這個詞彙來了解其人群,期歷群族群甚恐怕用處有限。限於然而,單就歷史性的豐富內涵──古代的中國作者在使用這個詞彙時,意味著什麼──就十分值得去探索。此外,作為一種歷史概念及身分認同的分類,南方的「越」有助華夏或中國的代表人界定自身定位,這點揭示了中國人或漢人的自我建構是如何經歷獨特性與本土化,造就最終都被稱為「中國人」的南方人與北方人之間的巨大差異。

「越」(Yue)是現代普通話的發音,用來發出更接近「Viet」的音(中古漢語中的Ywat),這個詞彙與現在的越南國名及歷史上的南越(Nam-Viet)所用的稱呼相同──「越南」之名便是由此而來。中國(即廣義上的漢文化圈,或漢語世界)的古代人群用Yue/Viet(以下皆以「越」稱之)來指稱居於長江以南的大量沿海和南方原住民。這些與「越」一詞相連結的人群是誰?他們是否構成了單一的族群、政治、考古或語言文化,抑或是在這些層面,他們大多數是異質(heterogeneity)的?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不知道「越」──公元前第一千紀生活於這片南方土地上的人群──究竟是如何稱呼自己的,也不知道他們之間的族群和文化差異,但在某些情況下則不盡然。我們確實知道,他們擁有的文化和語言與中國截然不同,這些越人的語言可能是晚近東南亞和大部分大洋洲語系和語族的祖先。而黃河與渭河周遭的中原使用的漢語言結構,與長江流域及以南區域使用的南亞語系、苗瑤語系(Hmong-Mien)或原始南島語系之間,所存在的巨大語言差異令人難以忽視,且支持了所有史料反映出的情況:生活在古代南方土地上的人群與他們在北方所對應的人群截然不同。

今天我們往往在聽到「越」(Viet)或「越語支語言」(Vietic)時,腦中會立刻閃過越南人及其歷史與文化。但在越南早期歷史中,「越」這個詞彙似乎並不限於指涉單一的人群、族群甚至文化。在各歷史時期的語境下,能夠聯想到東夷、南蠻、東南方,抑或是部分的西南「部族」或「蠻族」的古代人群,都可以用「越」來稱呼。事實上,「越」指涉整個東亞大陸東部和南部/西南沿海地區,從北至今日上海、江蘇和浙江省間的太湖,一路穿過福建、廣東和廣西省,南至現代越南北部。南方唯一沒有包含在內的是四川、雲南和廣西部分區域的遙遠西南山區,中國人用其他詞彙來指涉這些地區。

Yue_statuePhoto Credit:DiscottCC BY SA 3.0
越人「斷髮文身」的形象

儘管今天越南的名稱中有「越」這個詞彙,但越南僅僅是故事中的配角。泰勒指出,如今生活在越南的人群更有可能發源於現代越南周遭的地區,而非來自中國的古越(漢代時包含今天的越南北部)。然而,當前的學術研究讓這樣的圖像變得模糊,自從發現了越南某些地區與來自中國南方的移民(較早之前是西南區,在公元一千年後,明顯是來自福建)有廣泛的聯繫。雖然中國東南方的越國統治階級確實南遷,經年累月下來,其中有一些人肯定移往越南,但若要說如今生活在越南的大部分人口是從其他地方遷來的,卻沒什麼說服力。越南與現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關係,與其要說人口上的大規模遷徙,文化遷徙可能是更主要的聯繫。至少可以說,由於整個史前和歷史時期的南方各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海洋與區域聯繫,因此這些地區都可能是「越」文化傳統的輸出地。

除了證明古越的範圍之廣,遠遠超出現代詞彙「越南」所指,泰勒的這本書以重要的方式論斷越南與越南文化。公元14、15世紀的傳統越南史學認為「越」是越南人的文化餘緒,尤其是自漢代以來,紅河三角洲在行政層面上被併入漢帝國。由於這些地區有著相似的青銅器與鐵器時代文化,因此可以先將現代紅河流域的人群,與四川、雲南,甚至廣西省的古代人群聯繫起來。

從古代越南東山文化(Dong Son culture)遺留的青銅器時代大鼓,更能看出端倪,其分布的地理範圍從中國西南和越南延伸至印尼及其他地區。這些鼓與紅河三角洲及廣西、雲南和越南地區關係匪淺。需注意的是,古代是用其他的族群名或地名來稱呼四川和雲南地區,例如巴、蜀、夜郎和滇,而不是「越」。儘管古代中國西南和越南之間存在明顯的文化聯繫,但在越南早期歷史中,古越的角色可能也極為重要。特別是因為越人和越文化的概念最終由紅河流域的人群吸收,所以至少在越南身分認同的想像與創造中,「越」的角色極為重要。

The_Bronze_Lamp_in_the_Shape_of_a_KneeliPhoto Credit:Hoangkid CC BY SA 4.0
東山文化出土的「銅燈俑」

古代的越人也與現代大洋洲及東南亞島群的人群有關係。如果古代中國人體認到自己在大陸上稱為「越」的人群所在的地理範圍,那就該意識到某些居住在東南沿海、他們稱之為「越」的人群,很可能是台灣南島語族在大陸上所對應的人群。白樂思最近優雅且有力地證明了,台灣曾是南島語族的原鄉,證據便是今天島上的各族原住民。台灣可能也是這些人群的啓程之處,之後更展開了史上規模最大、最長程的遷徙。正如歷史所呈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原住民在台灣登陸後,從台灣展開一系列密集的海上遷徙,橫跨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最終在大部分的大洋洲及遙遠太平洋上諸如大溪地、夏威夷等許多島嶼進行殖民。既然中國大陸東南部有可能是台灣原住民的原鄉,或許有理由認為這些台灣的人群與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有血親關係。因此,在研究東亞大陸上「越」的歷史時,我們所梳理的可能是原始南島語族的歷史;「越」在語言、甚至基因和文化上都可能與前近代世界中最強大的海上殖民者有關。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