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都市志工」的身分參與東京奧運,我已經感到相當滿足 - 夜上海论坛

能以「都市志工」的身分參與東京奧運,我已經感到相當滿足

  发布时间:2024-06-28 14:13:4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東京2020奧運帕運在2021年9月5日的晚上畫下句點。夏季的奧運及帕運每四年才舉行一次,而且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輕易主辦。所以在奧運及帕運的主辦城市生活,是相當特別的經驗。我自己也把握了機會,參加了東京 。

東京2020奧運帕運在2021年9月5日的市志身分晚上畫下句點。

夏季的工的感奧運及帕運每四年才舉行一次,而且不是參與每個國家都能輕易主辦。所以在奧運及帕運的東京主辦城市生活,是奧運相當特別的經驗。我自己也把握了機會,已經參加了東京2020的相當志工活動,讓自己成為這段歷史的滿足見證人。

東京2020的市志身分志工有分大會志工和都市志工。大會志工的工的感主要工作是協助大會服務選手及觀眾,都市志工的參與工作則是協助比賽會場都市,服務場外的東京民眾及觀光客。

大會志工最大的奧運魅力是可以進出大會相關場所。想在近距離觀看選手比賽,已經或是相當想體驗現場氣氛的人,就會去報名大會志工。都市志工則是完全在場外活動,沒有進會場的權限,不過有機會和民眾及觀光客交流。想要兩邊都體驗的人可以兩種都報。不過現實中,大會期間有限,人的時間也有限,身兼兩種志工時,很有可能兩邊的活動都無法做得盡興。

大會志工雖然有機會在比賽會場直接感受現場氣氛,但是那只是「有機會」而已。奧運及帕運的規模非常大,志工人數也非常多,所以業務相當雜。再加上大會志工是對內活動,和大會的距離太近,反而比較難一窺大會全貌。至於都市志工雖然是純場外活動,不過業務比較單純,一定可以和民眾交流,比較有機會觀察到奧運及帕運期間的城市風貌,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決定只報名都市志工。

報名截止後,大會就開始實施大會志工及都市志工團隊的別稱票選活動。由報名的人投票,投票期間是一個月。

大會開出來的候補名稱分別是:

  • Field Cast/City Cast
  • Games Anchor/City Anchor
  • Games Force/City Force
  • Shining Blue/Shining Blue Tokyo

我看到這些選項時,完全是一頭霧水。這些名稱或許是日本人想出來的,不過想出這些候補案的顯然不是普通的日本人。普通的日本人看到這些選項時,恐怕也無法判斷哪一種比較好。

在我的感覺中,帶了「Force」(原力/武力/部隊)的名稱最中二。「Shining Blue」則讓我聯想到我以前最喜歡的宇宙刑事夏伊達。不過「Shining Blue」的詞彙表現太通俗,有點像小學生程度的創意。至於「Cast」和「Anchor」,我雖然知道意思,但是也無從判斷好壞。最後我就自暴自棄,索性把票投給最中二的「Force」。

開票的結果是「Field Cast/City Cast」得票數最高,小學生等級的「Shining Blue」第二高票,中二的「Force」的得票數最低。事後的感覺是「Field Cast/City Cast」這種讓人一頭霧水的名稱既不俗氣,也沒有幼稚的感覺,的確是四個候補名稱當中最不爛的選項。報名志工者的正面能量顯然相當強。


在票選志工團隊別稱的期間,網路上就已經有人發布了都市志工的落選報告。因為有些城市在報名截止後就開始篩選當地的都市志工。這些很早就落選的人住的城市可能是直接用抽籤來篩選人員。有些地方則是會舉行面談,面談過後再篩選。

東京奧運帕運的大會志工是由大會招募,名額是八萬人,一共有超過20萬人報名。面談會刷掉12萬人。都市志工則是由各都市自行招募。東京的都市志工名額是三萬人,有3萬6000多人報名。不過東京的三萬個名額當中有一萬個保留名額,報名的3萬6000多人只剩兩萬個名額而已。

由於我在東京有參加過性質相似的志工活動,也有報名世界盃橄欖球賽的志工,所以被東京都列在保留名額中。我是在網路上看到一些人的落選報告後,才知道自己比較幸運。因為有很多人想當東京2020的志工但是卻無法如願。

後來,東京奧運帕運因疫情的關係延期。在延期的期間中,日本有媒體(包含一些主流媒體)報導很多民眾辭掉志工的消息。而且報導的口吻猶如在暗示東京的奧運及帕運受到嚴重打擊,快要辦不下去了。不少民眾因為大會延期而辭掉志工,這的確是事實。不過另一個事實是,想要繼續當志工的人更多。

由於當初設定的志工名額本來就多到爆炸,所以奧運帕運就算少了1萬多名志工,對大會的影響還是相當有限。繼續當志工的人反而會因為內部的活動競爭人數變少,可以參加得更充實盡興。日本媒體用數字遊戲煽風點火,讓我相當失望。

志工名單確定後,就進入了培訓階段。東京的都市志工要參加三次會場講習。第一次是大會理念及服務的基本知識,第二次是活動時的業務知識,第三次則是進階的業務知識。另外還有關於服務身障人士的方法的線上講習等。

第一次會場講習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是關於服務的基本態度。講習有提到在服務他人之前,必須確認對方是否願意接受服務。不去確認對方的意願、不想了解對方的需求,實質上是不關心對方,違背了服務的本質。如果貿然地直接自作多情、自以為聰明地服務對方,是妨礙他人的自主性、支配他人的高壓行為。

講習中舉的例子包括大眾交通工具的車內讓座行為,以及協助行動不便的人的時機等。我對這段內容印象深刻,是因為我的成長過程中,就見過甚至體驗過不少高壓的善意,我的職場也有這樣的人。所以我一直對這種「深怕別人感受不到自己有多麼地熱心善良」的行為帶了疑問。我也不時提醒自己不要變成這樣的人。

講習會讓準志工們思考自作多情、自以為聰明的高壓善意的問題,反映了日本社會待人處世的技術有在進化。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