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與香港、德國社會——追思袁天佑牧師

  发布时间:2024-05-20 23:00:5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牧師袁天佑逝世,幾家港媒都有報導,包括有線電視新聞。神職人員離世的新聞,很少受到港媒報導,除了是天主教港區主教或聖公會港區主教。港人認識袁牧師,多是從2014年佔中事件開始,一直到2019年及以後他對 。

牧師袁天佑逝世,幾家港媒都有報導,牧師牧師包括有線電視新聞。與香

神職人員離世的港德國社新聞,很少受到港媒報導,會追除了是思袁天主教港區主教或聖公會港區主教。港人認識袁牧師,天佑多是從2014年佔中事件開始,一直到2019年及以後他對社會議題的牧師牧師明確表態。

大部分人都未必記得他教會的與香名字,只知道那家灣仔的港德國社紅磚教堂。而袁天佑的會追名字,亦因著港媒報導傳到台灣,思袁一些台灣人都有聽聞及關注。天佑尤其是台灣人名常用「佑」字,當地人不難記住。

袁牧師的教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德文稱為Evangelisch-Methodistische Kirche,簡稱EMK,為德國最大的「自由教會」(Freikirche)。所謂自由教會,就是自負盈虧,不像國家教會般受宗教稅補貼。德國有兩大國家教會,分別是天主教(katholisch)和新教(evangelisch),德文稱Landeskirche。要是父母在自己孩提時帶你加入教會,或是外國人在居民登記時申報為教徒,都要繳交收入稅率約9%作宗教稅。沒宗教稅資助的自由教會,則靠捐獻或其他收入來源支持。

按2019年「德國世界觀研究小組」(Forschungsgruppe Weltanschauungen in Deutschland)統計,德國只有約8%的有宗教信仰者有宗教生活,亦即「practising」。其中新教徒更只佔這8%的0.8%。換句話說,德國有宗教信仰的人,只有少於1%是有宗教生活的新教信徒。而近年教會受醜聞困擾,每次有神職人員登報,特別是頭條,多不是好消息。

新一代德國人,可能對牧師神父的印象未必太好,然而上一代的人,都會銘記他們對社運的貢獻。特別是八十年代末東德的「星期一示威」,就是由東德的一眾新教牧師發起,慢慢發展成爭取民權和自由的全國運動。其中一位民運人士高克牧師(Joachim Gauck),後來更成為德國總統,成為代表國家的虛位元首。

看網上對袁牧師的評價,都是褒詞和感謝佔絕大多數。一些非教徒都讚揚他彰顯公義,說他與那些劣質基督徒、即俗稱「耶L」不同(致台灣讀者:那個L字,就是台灣俗語「LP」的L字全稱,同指一個器官);當然,亦有小部分人覺得他偏袒年輕人暴力行為,要為一九年亂局負責。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