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課竟是泰國的義務教育?一切要從百年前泰皇拉瑪六世引入童軍制度談起

  发布时间:2024-05-18 22:57:1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在教泰文字母時,每當教到「ส」這個字母單字為:老虎)時,就會提到泰國童軍的故事。泰國的童軍制度不同於台灣的社團形式,而是每個人從小都要參加童軍活動,我的碩班同學黃玉樹在前往泰國擔任一年的華語教師期間, 。

在教泰文字母時,童軍泰國泰皇每當教到「ส」這個字母(單字為:老虎)時,課竟就會提到泰國童軍的義度談故事。泰國的務教童軍制度不同於台灣的社團形式,而是育切每個人從小都要參加童軍活動,我的從百碩班同學黃玉樹在前往泰國擔任一年的華語教師期間,也要跟著穿上童軍服裝參加校內活動,年前因此童軍經驗可說是拉瑪每個泰國人的共同回憶。

還在就讀碩班與博班期間,世引我也曾多次於寒假期間前往泰國擔任華語教學志願教師,入童剛好碰上當地學校辦理童軍活動,軍制我與台灣的童軍泰國泰皇志願教師也都會前往參與,其經驗真的課竟相當難忘,例如:曼谷學生在搭乘老舊公車前往營地時,義度談會播著很大聲的務教音樂,全車小朋友都一起跳跳唱唱,彷彿要去遊樂園般地開心,而清邁學生也是開心地搭乘紅色雙條車,前往瀑布進行野地步行挑戰,感覺跟我小時候參加的童軍活動氣氛不太相同(筆者為高雄人,童軍營地多半於澄清湖)。

其中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泰國童軍在活動開始前會有一個「儀式」,首先一旁的老師們會敲奏樂器,通常是打鼓的樂器,然後每個小朋友慢慢地往「老虎」的嘴巴爬行,最後從「老虎」的屁股後爬出,接著老師會幫每個爬出來的小朋友在臉上抹上不同顏色的粉。雖然城市與鄉下會因為經費不同,作為老虎頭的材質有所有差異,例如:清邁以一塊畫著老虎的布,曼谷則有一整個塑膠製作的老虎頭,但儀式概念與精神皆相同。

ddd1Photo Credit:洪銘謙
從老虎嘴巴爬入,象徵無畏懼。

我曾問過當地老師關於儀式的意義,其中一位老師的回答讓我覺得相當有道理,他說向著老虎嘴巴爬,象徵著「勇敢」,而從老虎後面出來,象徵著「重生」,也就是被賦予了「小老虎」的靈魂。不過根據泰國柯叻府的童軍組織粉絲團的說法,此儀式是期盼讓每一位童軍在通過儀式後,都能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與任務,遵守童軍的規範,成為一名優秀的童軍。(不過筆者不排除泰國各地區有不同解釋存在)

fff_1Photo Credit:洪銘謙
從老虎尾巴爬出,象徵重生。

還記得以前讀到泰國近代史的時候,或許是因為曾花時間認識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不自覺地將拉瑪五世到拉瑪六世這段影響泰國發展深遠的歷史與日本歷史進行對照:

拉瑪五世期間為1868年至1910年,拉瑪六世為1910年至1925年。

明治天皇期間為1867年至1912年,大正天皇為1912年至1926年。

拉瑪六世與大正天皇在位期間相近,年齡也差不多,前者30歲、後者32歲,皆為一夫一妻制的推行者,且曾長時間擔任王儲,雖在位期間不長,但此時的兩國已不同於父親的時代,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路線,相對於有不少中文資料的大正天皇,拉瑪六世的中文資料較少。

拉瑪六世在中文文獻的資料當中,最常提到的是他推動的各種現代化改革,包含:引進義務教育制度、建設發電廠、下水道、曼谷國際機場等交通建設、以及推動姓氏法、改紀元等多項政策,雖然不少是延續拉瑪五世時代的政策,但身為泰國第一位留學海外的泰皇,拉瑪六世也有自己開創且具獨特的想法,這些想法當中以泰文稱為小老虎「ลูกเสือ」的童軍之建立最為聞名,也成為後來受泰國人民緬懷的重要政策之一,因此除了「泰國義務教育之父」之外,拉瑪六世也有「泰國童軍之父」之稱。

lama6Photo Credit:洪銘謙
圖為把童軍制度引入泰國的拉瑪六世的雕像。
圖片_1Photo Credit:洪銘謙
老師與學生都要穿上童軍服

拉瑪六世與「14省童軍旗幟」的文化意涵

而現在泰國的「14省童軍旗幟」,其由來與《泰國77府「府徽」自然篇:你知道這16個府最具特色的天然景點是什麼嗎?》一文中提到的泰國歷史中「省」的制度有關,因此在認識「14省童軍旗幟」的由來前,可先參考筆者這篇舊作。

拉瑪五世在1900年推動「廢屬國、設行省」,讓暹羅的行政區域邁向中央集權,但原本屬國對各地區的影響力仍在,部分地區的省長在期初也由原本屬國的貴族或望族擔任,對近現代泰國地方與中央的政治運作影響深遠。因此當時為持續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拉瑪六世推行的義務教育與童軍制度便顯得相當重要。

童軍是於1907年由英國陸軍中將羅伯特·貝登堡創立,由拉瑪六世引進當時的泰國(暹羅),泰國第一次的童軍活動是在建立「猛虎團(กองเสือป่า)」後,於佛曆2452年(西元1909)7月1日正式執行童軍儀式,當日拉瑪六世頒布管理童軍的「指揮印」,並親賜「摩奴宣讀諭令旗」作為「泰皇」的象徵。接著1911年7月1日,泰國國家童軍委員會正式成立,是世界上第三個成立童軍活動的國家,至今依然是由泰皇親自擔任主席。

這面「摩奴宣讀諭令旗」是泰國童軍的交流旗幟,由拉瑪六世御賜給「皇家侍衛學校(โรงเรียนมหาดเล็กหลวง)」,現稱為「哇棲拉兀學院(วชิราวุธวิทยาลัย)」或「哇棲拉兀公學」,於佛曆2457年(西元1914年)獲贈此旗幟的童軍成為泰國童軍第一中隊(皇家童軍)。

flag_1Photo Credit:洪銘謙

而在「摩奴宣讀諭令旗」之後,泰皇也依順序恩賜其他省的童軍旗幟,例如透過祝賀泰皇大壽的慶祝與祈福大典,或是泰皇前往主要城市巡遊時,透過賜予旗幟及頒布聖諭來加強旗幟的重要性,讓童軍了解擁有旗幟的責任與義務,也是一種管理童軍的象徵。

佛曆2461年(西元1918年)也頒布法案公告:「童軍旗幟象徵皇室」,意為受贈童軍旗象徵泰皇的親臨,因此需謹記聖諭、恪守己任且誓死捍衛旗幟。

由此可知,拉瑪六世引進英國童軍制度並不是完全西化的仿照,而是加入泰國文化特色的融合,除了「摩奴宣讀諭令旗」以及參加童軍活動時的「儀式」以外,泰國14省童軍旗幟也具有各地的宗教或歷史文化之特色,而這些意涵也對後來泰國77府府徽有所影響甚至完全相同。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