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德國就想到慕尼黑啤酒節、巴伐利亞傳統服飾,但一些德國人可不這麼想 - 夜上海论坛

說到德國就想到慕尼黑啤酒節、巴伐利亞傳統服飾,但一些德國人可不這麼想

  发布时间:2024-07-01 05:07:5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前陣子有想法出一本德語教學的書,於是我找了一位德國朋友討論我的構想。我告訴她我想做的德語學習書裡除了要有情境式的實用德文例句,還可以附帶介紹德國的文化。朋友是萊比錫大學的碩士學生,做事嚴謹,她回答:「 。

前陣子有想法出一本德語教學的德國但德書,於是想到想我找了一位德國朋友討論我的構想。我告訴她我想做的慕尼德語學習書裡除了要有情境式的實用德文例句,還可以附帶介紹德國的黑啤文化。

朋友是酒節萊比錫大學的碩士學生,做事嚴謹,巴伐她回答:「其實我們不能用地理的利亞概念來區別文化的差異,例如很多人認為法國共享同一個文化,傳統或是服飾德國屬於同一個文化,但我們不應該將文化一概而論,國人因為在德國,這麼光是德國但德同一個小地區裡就有很多不同的文化,不會有人真正了解什麼是想到想德國文化。你現在所認識的慕尼文化,可能也只是黑啤限於這個區域而已。」

朋友的這段話確實很有道理,我並不能用我自身的經歷,來一概而論整個德國。再說,歐洲國家的邊界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想像」出來的概念,是在政治決定之下劃分出來的國界,進而形成了一個地理概念,但不代表文化也可以像這些國家邊界一樣切割與區分。

在德國這個國家裡,確實有著多樣不同的文化,先不談德國東部與西部的文化差異,光是以我住的城市萊比錫為例,有時候我也會聽來自附近其他城鎮的德國朋友,聊他們與萊比錫人相處之間所遇到的「文化衝突」,讓我覺得十分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相信在台灣,大家對德國的印象可能是慕尼黑的啤酒節、巴伐利亞傳統服飾,這也是在很多國家裡許多人對於德國的聯想。但我身邊有些德國朋友不但沒去過啤酒節,沒穿過巴伐利亞傳統服飾,甚至也完全不喝啤酒。所以如果說啤酒節代表德國文化,我猜想他們應該也不會認同吧!

另外,我的德國朋友也曾開玩笑地說,巴伐利亞邦其實是獨立的一個國家,不屬於德國,而巴伐利亞人也認為自己不是德國人。

總之,我意識到談論一個國家的文化時,不能太過於概括化,就像我所認識或熟悉的台灣文化,並不一定會與其他台灣人的理解與認知相同,因為這與我個人的成長背景、成長地區、出生年代甚至我自己所喜歡接觸的事物有很大的關聯。

以前我還沒正式搬到德國居住的時候,只要有德國人或旅德台灣人跟我說任何關於德國的事,無論是政治議題、生活習慣與文化,甚至是談論德國人的個性與特質,我幾乎都會相信,然後以為他們所述的現象就是一個「事實」,接著在腦中建構我對於德國或德國人的認識。

但直到我來德國後,認識越來越多的德國人,漸漸發現每個德國人跟我談論的德國其實面貌都不太相同,也與我所體驗到的德國不太相同,因為每個人都以自身的成長經驗與信仰來認識這個國家。

我還沒有搬來德國居住時,也會聽一些旅德人士談論德國人的特質。最常聽到的評論應該就是守時、謹慎、理性。有些人在談論德國人時,會引用「民族性」一詞,這樣聽起來好像他們所描述的那些特質,彷彿是與生俱來且不可動搖的。

但是老實說,我也遇到滿多時間觀念比我更需要加強的德國人,或是比我還要不謹慎的德國人。所以我覺得真的還是不要太將一個人的特質與他的國籍做既定的聯想。

另外,更深入一點的想,我們又要如何定義德國人呢?像是我認識一些德國朋友,分別有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捷克、剛果、希臘的移民背景,有一些德國人的姓氏雖然看起來像是外文,但他們也都是德國人;有一些人可能是皮膚較為黝黑、甚至擁有亞洲面孔,但他們也都是德國人。

至於很多排外人士喜歡引用的概念「Biodeutsche」,意思類似是「生理性」、「天生」的德國人,通常意指膚色白的德國人,有很多學者堅持這是不存在的概念,他們認為這只是因意識形態及種族主義驅使之下,被拿出來使用的詞而已。

最後回到文章的主題,德國是怎麼樣的國家呢?德國人又是擁有怎麼樣的性格或特質呢?其實這類的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尤其我想強調,每一個人的特質和性格都不一樣,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很多人都說德國人很守時,但我身邊還是有德國朋友是不太有時間概念的,所以我覺得還是不要將他人與既定的特質做聯想。

來德國長居之前,也有人以肯定的語氣跟我說「德國人很冷漠、自私」,但我在這裡真的遇到了很多友善且熱心助人的德國人。換個角度想,很多外國人對於亞洲人的刻板印象不外乎是害羞、勤勞、數學好,但我也不希望有人用刻板印象或是從他人、網路上聽來的資訊,對我貼標籤,更何況我數學很差!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