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新华样本”

  发布时间:2024-05-12 21:02:0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编者按: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服务是社区工作的永恒主题。社区工作的中心在服务,关键在队伍,根本在群众。新华社区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坚持以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创新&ldq 。

  编者按:社区是新华样本城市的“细胞”,服务是社区党建社区工作的永恒主题。社区工作的新华样本中心在服务,关键在队伍,社区党建根本在群众。新华样本新华社区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社区党建坚持以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新华样本创新“党建+”模式,社区党建将社区党建与社区管理、新华样本文化惠民、社区党建便民服务等相结合,新华样本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社区党建政治和服务功能,推进社区的新华样本和谐发展,着力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社区党建提升社区居民自治水平,新华样本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6月15日上午,枞阳镇新华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20余人,来到大青山村,走进帮扶户的田间地头,开展“真情助脱贫党员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一个党员都不能落下”是新华社区在开展党日活动时坚持的一个原则。“党建工作,一次都不能落下,党的教育课,一个也不能少。只有党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身为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张仕仪非常注重党建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新华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了一支能干事、干实事的班子队伍,构建起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局面,在增进群众福祉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固本强基,突出党建引领

  社区建设好不好,党建引领是关键。为抓好党建引领作用,彰显新作为,新华社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手抓共建,强共管,实现互动互联。通过吸纳驻区单位共驻共建,采取“双向承诺、联建共管”的方式,协调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截至目前,社区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活动8次,168名在职党员持续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一手建体系,实现互帮共学。新华社区是个老社区,经济实力不强,基础设施老化,且居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有部分高龄老党员,行动不方便,无法按时参加党课的学习。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新华社区根据党员人数,通过建立社区治理服务网络,建立“社区党支部、网络联合组、家庭党小组”的组织框架,实现党组织和社区治理服务网络管理服务全覆盖,形成了“立体式”运行服务模式。

  “我们把党小组设在老党员家中,让客厅变课堂,不仅解决了高龄党员行动不便无法学习的问题,还拉近了与这些老党员的距离,为做好群众工作打下基础。”张仕仪说。

  在这套“组合拳”的基础上,新华社区还在管理网格化上下功夫,推进党建网、服务网、治理网“多网合一”,建立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1+5+X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引导党员、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决,实现协商多元化,形成了“人在网中行、资源网中聚、事在网中办”的格局。

  创新服务,建好社区家园

  每天上午11点钟,在枞阳镇新华社区的老年人食堂内,一名社区志愿者刚打完饭准备送到社区90岁高龄老人张取家家中。“张取家老人一个人在家,以前每天自己来食堂吃,后来食堂工作人员发现他有心脏病,每天来食堂走很多路影响健康,便决定由三名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轮流给老人送餐。”志愿者告诉笔者。

  老年食堂是新华社区的一个创新之举,它不仅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还能减少老人的孤独和寂寞,给社区老年人带来切实的幸福感。今年5月,社区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为单亲、孤寡老人提供送餐上门、送服务上门等特色志愿服务,使社区内孤寡老人不再孤单寂寞,不仅解决老人们的温饱问题,更解决了他们的心理精神需求。

  在新华社区的来电来访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居民的来电来访事项。“化粪池堵塞”“围墙进水倒塌”“户主养猫影响休息”……每一笔都详细记录了来访时间、来访者姓名、反映内容、受访人和办理落实情况。“像这样的记录本我们已经有好几摞了,居民反映的每个情况,我们都记录在册,认真及时解决落实。”张仕仪说。

  为方便居民办事,社区精心组织,以细小的党建服务品牌为目标,积极推进小网格、小力量、微平台服务体系,以300户为大网格,每大格划分为5个小网格,每个小格60户,确定一名网格长,不断细化实化小服务内容,通过发放“为民服务小卡片”,建立“分类走访表”,“活动记录册”,记好“民情日记”,对居民需要的事务,属于社区办的立即办,涉及上级部门的帮助办,行走不便的上门办,实现了居民点对点,面对面,人对人的精准化服务。

  “便民服务联系卡上有我的号码,居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打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今年春节期间,有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居民反映下水道堵塞问题,接到电话后,我立马通知社区组织人员进行疏通,换新的水管道。解决问题后,居民非常感谢。”张仕仪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新华社区还不断拓展深化协商模式,将社区了解、掌握的居民基本诉求,要办的大事列出“需求清单”,如何提供“服务清单”,交由居民议事会协商,党员议事会商讨,居委会帮助,党支部解决。今年来,累计召开居民议事会11次,社区协商议事会8次,使居民反映强烈的小巷整治,路灯安装,下水道疏通、房屋征收拆迁等22件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同时,通过拓宽渠道征集居民意愿,整理归类实施心愿,齐心协力实现心愿,帮助困难居民完成心愿30个,并搞好治安巡逻,净化社区环境,使刑事发生率为零,达到了坚持以综合治理,保社区平安的“安民”活动。“在这个社区居住,不仅让我安心、放心,还使我开心。”居民李大爷告诉笔者。

  “金杯银杯都不如群众的口碑。”张仕仪说,作为居民区的基层党支部,直接服务的对象是居民群众。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服务好群众。“现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服务”工作的融合推进,群众满意度提升了,我们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也更强了。”

  共建共享,用情凝聚民心

  社区治理和服务成效如何,关键还要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把大家的心连到一起,是新华社区的班子成员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只有聚民心,才能建设好社区这个大家园。”张仕仪说,“我们思来想去,觉得文化是关键,只有建设好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才能提升整个社区的精神风貌,凝聚人心。”

  为此,2018年11月,新华社区利用社区居委会大院内的空地建设起党建文化大院,每逢节假日、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党建文化大院”自编自演节目,为居民演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我们社区经常组织黄梅戏艺术团、健身队、书法协会、旗袍协会等来文化大院表演。同时通过开展特色节日活动,促进社区关系和谐。”张仕仪说,“为了提升居民参加的积极性,我们每年都会推陈出新,活动尽量不重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稳固,社区才会和谐。为促进夫妻关系,新华社区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每年重阳节,社区举办金婚纪念活动,给金婚夫妇免费拍摄婚纱照。目前活动已经举办三年了,共拍摄了30对金婚夫妇。“拍一套婚纱照只要100多元钱,但却让这些老人收获了满满的甜蜜和幸福,他们都非常高兴。”张仕仪说。

  另外,社区在七夕开展和谐夫妻座谈会,报名参加的夫妻在这一天相互表白爱意,相互检讨问题。“通过这些有仪式感的小活动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夫妻之间的小矛盾,还能给感情升温。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了,家庭才能和睦。”张仕仪说。

  在社区党支部成员的不断努力下,新华社区居民同唱“一个调”、同绘“一张图”、同下“一盘棋”,形成了团结友爱、孝老爱亲的社区文化。

  如今,新华社区由过去“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通过党建引领,组建了8支志愿服务队,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多次,参与人数2000多人次,为160余户困难家庭解决问题200多个,有效提升了广大居民幸福指数。“接下来,我们将会根据社区特点,继续创新,抓好党建,使党员素质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群众,真正做到党和群众心连心。”张仕仪说。(杨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