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任何沒有品質的陪伴,都不是陪伴

  发布时间:2024-05-21 01:53:2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我與好朋友聚餐,好友剛生完孩子沒多久,她非常用心在了解教養孩子方面的知識。她問我:「教養孩子最重要是陪伴,是不是?」當時,我直言:「如果沒有品質的陪伴,那就不是陪伴!」為什麼我這麼說?因為我實在看過太 。

我與好朋友聚餐,教養好友剛生完孩子沒多久,孩的何沒她非常用心在了解教養孩子方面的過程知識。她問我:「教養孩子最重要是中任質陪伴,是有品不是?」

當時,我直言:「如果沒有品質的陪伴陪伴陪伴,那就不是教養陪伴!」

為什麼我這麼說?

因為我實在看過太多父母,孩的何沒在家中播放卡通,過程然後自己卻在旁邊看手機。中任質也看過太多父母,有品讓孩子在公園玩耍,陪伴陪伴卻不知道他/她的教養孩子已經走出公園,還是孩的何沒我與其他陌生人提醒對方,原因就是過程大人只顧著講電話或是看手機。

其實,任何的陪伴需要有「心」。

如果對於孩子的教養無法付出專注度,那麼所有的陪伴都不算陪伴。

這個時候,肯定會有家長表示:「大人有很多事情處理,無法時刻專注陪伴」!

這時,我不禁要說:「那就必須每日拿出部分『高品質』時間來陪伴孩子。」因為唯有全心陪伴孩子,才能夠發現每個孩子以下三點的重要特質:

  • 孩子的天賦不是靠父母規劃,而是要靠父母花時間細心觀察

許多父母認為他們努力賺錢,然後好好規劃孩子的學校選擇,再加上學習課後課程以及才藝學習,就能夠把孩子教好。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

因為,每個孩子生來就具備上天給予的「才華」與「能力」。換句話說,如果當父母的人能夠每天花一些高品質時間,才能夠發掘孩子真正適合哪樣的專才、樂器、運動。這也就意味著順著孩子的特質才能培養出最適合孩子的發展。

我有一位比我年長的女性朋友,分享過一件事情,也就是她在她女兒三歲的時候,她帶她女兒到餐館用餐。當時餐廳中有一個室內裝潢的人造樹。那時候,比我年長的女性朋友的三歲女兒就說出,當中可以如何“改造”,來讓那棵室內裝潢的樹,與整個餐廳的氣氛融合得更好。

這位比我年長的女性朋友回朔過往時光,她知道她的孩子具有室內設計天份,因此在她孩子的成長過程,她就特別注重她孩子在藝術與設計方面的課程,之後果不其然,她孩子成年之後就在紐約著名的設計學校就讀,現在是一名非常傑出的室內設計師。

這個時候,或許會有一些家長認為,學習藝術或設計的孩子會很難在社會生存?

其實,那真的是非常老舊的思想。因為,孩子天生就會自己「帶財」,但是前提是父母在孩子從小到大,必須要用心觀察自己孩子所有的言行與特色,然後藉由孩子的特質來給予栽培。這樣才能培養出能夠以孩子個人「才能」為主的專業工作。

  • 孩子的閱讀能力,不是靠父母逼迫,而是要靠父母細心引導

部分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因此買了許多書給孩子們,希望孩子從滿滿的書櫃中,自動自發的閱讀,期待這樣的閱讀就會養出傑出的孩子。其實,有這樣想法的父母,真的把閱讀訓練想像成天方夜譚。因為家中藏書滿滿的書櫃,並不等同於孩子就會自動自發的愛閱讀。

事實上幼小孩子的閱讀需要父母的引導與啟發。書本選擇只要是正向思考的書本,任何的類別都是好的選擇。因為閱讀最重要的就是思考與啟發,而不是給予孩子滿滿的書櫃藏書,期望孩子就此能夠自動自發養成閱讀。

要培養孩子的閱讀思考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在平日以「導讀」的方式,來啟發孩子的思考。父母可以在孩子平日放學之後的晚上時間,或是孩子週末的閒暇時間,詢問孩子喜愛哪些課外讀物,然後進行家長與孩子雙方「共同」閱讀的美好時光。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在閱讀中產生想法的交流,以及增加內容的對談。

一本書的精髓在於書本對於個人的「思想激發」,而不是只有藉由翻閱就認為那就是閱讀習慣的養成。當家長與孩子「閱讀同一本書」,可以讓家長深入暸解自己孩子的思想,這樣也可藉此機會傳輸正向觀念給孩子。除此之外,孩子的想法常常具有創新思維,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討論,就會發現孩子的想法,有時候很值得我們成人學習與反思。

閱讀的導讀與探討,能夠讓閱讀產生「思維創新」,這樣的成效優於父母逼迫幼兒自行翻閱。不要忘記任何的閱讀,如果只是讀過,但是沒有在心中出現思考的迴盪,那麼所有的閱讀都不是閱讀。幼年孩子的閱讀,需要大人給予孩子指引,這也意味著陪伴的真正意義。而不是只有給孩子書,然後大人自己坐在沙發上追劇。當孩子年齡慢慢增長,也逐漸養成喜愛閱讀的時刻,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自動自發閱讀,那時候家長也就可以停止導讀,而改以詢問孩子閱讀心得與感想。

  • 要給孩子「留白」的空間,不是把孩子的時間排滿,就叫做陪伴

部分父母很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就拼命的把孩子所有的時間排滿,然後不停的往不同的各類才藝班趕場。這樣用心良苦的父母,在才藝班外面苦等,認為這是對孩子成長很好的投資與陪伴。

但是,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有「留白」的空間。這就像我今年的新書《克服倦怠》序/前言當中提到:

人有時候太在意「結果論」,因此總是無法停歇的努力,以積極面向來說,就像是人必須在人生畫布上畫上屬於自己的傑作。但是,在我們積極完成我們人生畫作的過程,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工序框架,也沒有一定的完工時數。

可是我們多數人在生活上不敢停歇,因此不同的在人生畫作上「趕工」,深怕人生畫作當中太過空曠,以至於最後到了身心俱疲才意識到人生畫作也可以「留白」。

其實,上述的這兩段話,用在教養孩子也是一樣,因為孩子自己的人生畫布,其實不需要「立即」做出最好的展現。可以用孩子自己學習中「合適的速度」,不疾不徐地逐步在孩子個人的人生中作畫。

要讓孩子成長能有作為,能成功,其實並不需要不同的趕工,必須讓孩子在生活上有停歇的腳步。因為沒有休息的填鴨式教育,會讓孩子最後筋疲力盡,那就等於所有的學習課程與才藝課程的過程,變成本末倒置,甚至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夢靨。

小結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任何沒有品質的陪伴,都不是陪伴。

陪伴孩子重要的是心,而不是讓孩子們處於疲憊。就算孩子們現在的表現,仍然無法有美好的呈現,但是不要忘記陪伴孩子,必須讓孩子握有人生「調色盤」的權力,而不是全部由父母來為孩子的人生調色。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