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綁架」孫子回以色列?猶太教義與兒童監護權爭議

  发布时间:2024-05-12 02:41:0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今2021)年5月,一個以色列家庭在義大利遭遇該國20年來最嚴重的纜車事故,同行的6人中父、母、外曾祖父、繼外曾祖母、分別為6歲及2歲的兩個兒子)只有6歲的男童伊坦・比藍Eitan Biran)存活; 。

今(2021)年5月,綁架一個以色列家庭在義大利遭遇該國20年來最嚴重的孫回色列纜車事故,同行的猶太與兒6人中(父、母、教義外曾祖父、童監繼外曾祖母、護權分別為6歲及2歲的爭議兩個兒子)只有6歲的男童伊坦・比藍(Eitan Biran)存活;身受重傷的伊坦在當地住院19天後,病情好轉得以出院,綁架他長居在義大利的孫回色列姑姑,受法院委任成為他的猶太與兒法定代理人。

幾週後,教義從以色列前來義大利探望伊坦的童監外公施穆埃爾・佩雷格(Shmuel Peleg),在9月11日帶著伊坦外出後,護權順勢將他帶回以色列;盼不到伊坦回家的爭議姑姑,在得知伊坦抵達以色列後,綁架立即循司法途徑,指控外公「綁架」了伊坦,要求他將男童送回義大利。

這個乍看之下似乎有些荒謬的案子,不只凸顯了兩個親家之間的爭議,還牽涉到相關國際法;類似的跨國「綁架」案件並非首次在以色列發生,而如何定義這類「綁架」、特別是當「綁架犯」是未成年者的父母親或其他親屬時,及法院將如何定奪,更是耐人尋味的問題。

何謂「綁架」:從「比藍 v. 佩雷格」(Biran v. Peleg)爭議說起

1980年《國際擄拐兒童民事方面公約》(Hague Convention on the Civi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hild Abduction或Hague Abduction Convention,以下簡稱《海牙公約》)針對類似的問題進行規範,以色列與多數歐美國家都是締約國;該公約規定,父母其中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將未成年子女(未滿16歲)帶離原居國,就可以被視為「綁架」(abduction,又譯:擄拐);此外,帶未成年子女出國後未將其依約帶回原居國,也會被視為「綁架」。

因此,當父母雙方同意由母親帶著孩子前往其母國探親兩週,若兩週後母親沒有依約將孩子帶回原居國,就可以被視為對子女實施了「綁架」;另一方父母若想要循司法途徑解決此事,必須立即依據《海牙公約》向非原居國(即未成年子女現在所在國)法院提起訴訟。

在這類情況發生時,《海牙公約》的立基點是希望能盡快尋獲被綁架的孩子,使其返回原居國,特別是若孩子被綁架至他國未滿一年即被尋獲,通常會立即被送回原居國;但若被綁超過一年後才尋獲,就會考量孩子是否已經融入該國社會。

此外,若仍在原居國且具有監護權的父親或母親,並沒有確實行使監護權,或法院發現將孩子送回原居國,將對其身心造成傷害,也可能會考慮讓孩子留在所在國;在一些相關案例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情勢,就被一些父母親作為不願意讓子女返回以色列這個原居國的理由。

《海牙公約》也讓法院聽取未成年孩子的意見,但考量其年紀、對事件的理解程度、及實施綁架的父母是否對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施壓等因素,有時法院不見得會優先考量孩子的意見,特別是年紀較輕的孩子;在實際操作上,法院通常會將孩子的「最大利益」作為優先考量,特別是孩子未來的定居地,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等層面(註1)。

在討論本文開頭提到的「比藍 v. 佩雷格」(前者為夫家家人,後者為娘家家人)案件之前,必須先了解案件的一些相關背景。過世的比藍夫婦當初之所以於2015年年底舉家遷往義大利北部的特拉瓦科-錫科馬里奧(Travacò Siccomario),是因為丈夫赴當地習醫,生前已經在當地醫院實習,也因為這樣,在以色列出生的大兒子伊坦從兩個月大起,就居住在義大利,期間一家人還是會返回以色列探親。

在這次事故發生三天後,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地方法院任命文章開頭提到的伊坦姑姑為伊坦的法定代理人,這位姑姑長期居住在義大利北部、臨近伊坦家的一個小鎮,且姑姑的一個女兒與伊坦上同一所幼稚園,兩個孩子也原訂在9月開始念同一所義大利當地小學。娘家這邊的家人不服這項判決,至截稿為止已經兩次提出上訴,不過兩次都敗訴,下一次的上訴將在本(10)月於米蘭開庭。

同時,伊坦的外公於9月11日時,在姑姑同意下帶著伊坦外出買玩具,並承諾會在晚餐前回來,結果伊坦並未如期返回,而是由外公悄悄帶著趕赴瑞士,在當地登上一架私人飛機,飛抵以色列;之後姑姑接到外公的簡訊表示:「伊坦回家了。」

代表已故父親這邊的比藍家,主張外公犯下了《海牙公約》中的綁架行為,且伊坦在義大利成長多年,早已習慣當地的一切,也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他的義大利語也比希伯來語流利,因此繼續留在義大利才是對伊坦最好的;且伊坦在出院後,仍需要一些身心上的後續治療,這些在義大利也都正在進行中。

他們還提到,將伊坦綁走的外祖父曾在2005年因攻擊外祖母、對其使用暴力而遭到起訴,外祖父母現在也是離婚的狀態,這項紀錄讓比藍家主張,外祖父是不適任的監護人;此外,比藍家還指控,伊坦顯然受到了娘家大人的唆使與洗腦,才會傾向留在以色列。

代表已故母親這邊的佩雷格家,則主張《海牙公約》處理的是父母之間的跨國綁架行為,在國際與以色列現有判例中,幾乎沒有像伊坦這樣,父母因突發意外死亡而必須跨國決定監護權的情況,故將伊坦帶回以色列不構成《海牙公約》中的綁架行為。

佩雷格家的委任律師還指出,伊坦與不幸喪生的弟弟及父母之所以居住在義大利,是因為父親在當地就讀醫學院,但父母一直計劃在明(2022)年、伊坦父親完成醫院實習後,就返回以色列定居,他們也表示握有證據,顯示伊坦的父母生前已經開始在以色列找房子、並為伊坦尋找小學。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