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领衔解析猴面包树属植物的演化历史 - 夜上海论坛

中国科学院领衔解析猴面包树属植物的演化历史

  发布时间:2024-06-28 23:21:26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5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王青锋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华大基因、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上海辰山植物园 。

5月15日,中国植物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王青锋研究员团队牵头,科学联合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院领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衔解析猴华大基因、面包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树属史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化历上海辰山植物园等科研机构,中国植物在《自然》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科学系统阐明了全球关注的院领濒危植物类群——猴面包树属的多样性演化历史。研究者提出,衔解析猴马达加斯加应为该树属的面包起源分化中心。团队通过综合遗传、树属史生态、化历地理数据分析,中国植物重点揭示了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历史种群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并就其未来保护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及建议。

据了解,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岛,因其高度多样化及特有的生物区系,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也是探讨生物演化与保护的“天然实验室”。猴面包树属是锦葵科木棉亚科落叶乔木,全球仅存8种,其中6种特有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其余两种分别分布于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受全球变化和栖息地破坏影响,近年来猴面包树属植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学术界和大众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马达加斯加、塞内加尔和澳大利亚的8个猴面包树物种野生个体遗传信息解析,重建了猴面包树属演化历史,发现其物种多样性分化始于距今约2100万年前,该时间远晚于非洲和澳大利亚板块的分离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形成。不仅如此,综合数据分析表明,包括已形成洲际隔离或岛屿同域分布的猴面包树物种,在历史上均存在种间杂交情况,从而导致了属内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发育关系信号的不一致性。依据研究揭示的历史同域杂交式样和实际的跨洋扩散可能性,研究者提出了马达加斯加岛应为现存猴面包树属冠群的起源分化中心。

同时,该研究通过整合全基因组计算的遗传多样性、历史种群数量及生态学数据分析,揭示了马达加斯加现存6种猴面包树物种间的生态位竞争格局,发现因全球海平面历史波动引起的岛屿面积变化,岛屿内山体隆起、火山喷发等地质演变因素,共同驱动着岛内猴面包树种种群大小及分布的动态变化。由地质演变产生的丰富小生境异质性以及种间杂交可能造就了岛内猴面包树属物种的多样性,这为理解物种演化及分布格局的形成,尤其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生物多样性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案例。此外,研究者还对马达加斯加特定猴面包树物种分别提出了新的保护建议和策略,为有效保护该岛整体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重要参考依据。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