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燒包與河婆擂茶嗎?除了肉骨茶和叻沙,有更多大馬華人的家鄉味也到了台灣

  发布时间:2024-06-02 08:50:4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叫潘運隆、一位叫徐宗清,兩人一住台北、一住高雄,看似沒什麼關聯性,卻有太多相同巧合:兩人都來自馬來西亞霹靂州Perak),在台住了二、三十年,都娶台灣妻子,都曾回大馬賣過小吃,也都因為 。

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叫潘運隆、知道一位叫徐宗清,燒包沙兩人一住台北、與河也一住高雄,婆擂看似沒什麼關聯性,茶嗎除肉卻有太多相同巧合:兩人都來自馬來西亞霹靂州(Perak),骨茶更多在台住了二、和叻華人三十年,大馬都娶台灣妻子,鄉味都曾回大馬賣過小吃,台灣也都因為下一代教育問題而再次返台定居,知道如今又同樣在疫情期間開賣小吃,燒包沙發揚家鄉味。與河也

如果觀察過新馬小吃在台灣的婆擂發展,可以發現第一波通常以販售主流食物為主,茶嗎除肉對台灣人來說,不用特別教育也已經耳熟能詳的食物,如:肉骨茶、海南雞飯、叻沙,如今第二波已發展到非主流食物,如:燒包、擂茶、娘惹粽,商品在台灣人圈子裡的知名度低,相對要進行商業推廣也困難重重,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以此維生呢?想必背後支撐的力量便是「懷念家鄉味」。

時光倒流回到一、兩百年前,華人移民馬來西亞,把家鄉的食物在異鄉一一重現,像是潮州移民的炒粿角、客家移民的擂茶、福建移民的蝦麵等。而今在台灣,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下,許多遊子返鄉之路受阻,再加上經濟謀生因素,便逐步開啟了家鄉味的萬花筒,也讓台灣看見大馬食物的另一風貌。

高雄「山城食坊」的河婆擂茶

潘運隆曾在軟體產業上班,半年多前才開始與妻子以販售河婆擂茶為業。他的家鄉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雙溪古月(Malim Nawar),祖父母早年自廣東赴馬來西亞採錫,而後世代定居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擂茶以河婆人做的最有名,許多店家招牌都會掛上河婆二字,但並不代表販售的店主就是河婆人。河婆是一個地名,為中國廣東省下的行政區域,為著名僑鄉,台灣客家人裡也有河婆人後代,也吃河婆擂茶。然而河婆擂茶不同於北埔擂茶,它是一種鹹食茶泡飯。

潘運隆的祖母正是河婆客家人,他母親曾在馬來西亞怡保(Ipoh)賣擂茶,妹妹則在甲洞(Kepong,位於吉隆坡西北)賣擂茶。他說:「我小時候,會在過年人日(農曆正月初七)吃擂茶,女人摘採野菜、男人負責擂,擂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擂茶要動員整個家族,也能藉此增加家人的凝聚力。」

河婆擂茶是以大量新鮮蔬菜為主體的食物,主要有:擂茶湯、配菜與飯。綠色的擂茶湯需要用上苦立心、烏龍茶、芝麻等約八種食材,各自烹製後再研磨成泥,最後沖開成茶湯,猶如精力湯。配菜則有樹仔菜、大蒜炒豆腐、菜脯(加蝦米)、四季豆等。

常見吃法是將茶湯倒入飯菜中,以茶泡飯的方式食用,一款擂茶能吃到十多樣蔬菜與堅果類,同時輔以米飯能飽足,以現代眼光看來,相當健康營養。目前有九成的來客都是馬來西亞人,潘運隆說,「這不只是一款食物,還是家的味道。」

馬_高雄_山城食坊_02Photo Credit:陳靜宜
高雄山城食坊製作的河婆客家擂茶。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